Products
面书号 2025-10-31 18:50 0
——在岁月的磨砺中,史铁生以坚韧的意志,诠释了逆境中生命绽放的奇迹。

1. 惟柔弱是爱愿的识别,正如放弃是喧嚣的解剂。
2. 晚风轻柔得让人无可抱怨,但魂魄仿佛被它吹离,吹离身体飘起在黄昏中再消失进那道墙里去。
3. —《人民文学》99年10期 《病隙碎笔1》
4. ———《中国残疾人》89年1期 《文革记愧》
5. 你别以为我忘了,我没忘,那只是因为有些事只适合收藏!
6. 人不可能逃避大地生活,死都不能,至于肯定,则是指向永恒的追寻与超越,即大地对天穹的仰望——那一曲博大的音乐从来就是充天盈地。
7. 也不能说,也不能像,却又不能忘。
8. 上帝不许诺光荣与福乐,但上帝保佑你的希望。人不可以逃避苦难,亦不可以放弃希望——恰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上帝存在。
9. 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
10. —《华人文化世界》97年7期 《说死说活》
11. 诗人L不再想这些事。他那时多么简单,那种年龄,乐得想什么就想什么,想怎样想就怎样想,不愿意想什么就可以不想。
12. 爱情所以选中性作为表达,作为仪式,正是因为,性,以其极端的遮蔽和极端的敞开形式,符合了爱的要求……如果仪式之后没有内容,如果敞开的只是**,那最多不过还是“喜欢”和“控制不住”。
13. 期 《郿英》
14. 他只好再全力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还剩下几根,还只剩最后几根了。那时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他的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无数次梦想着蓝天和月亮的星星。还有呢?还有什么?他朦胧中所盼望的东西似乎比这要多的多。
15. 人死后灵魂依然存在,是人类高贵的猜想,就像艺术,在科学无言以对的时候,在神秘难以洞穿的方向,以及在法律照顾不周的地方,为自己填写下美的志愿,为自己提出善的要求,为自己许下诚的诺言。
16. 天堂是什么?正是与这物质性限制的对峙,是有限的此岸对彼岸的无限眺望。
17. 这世间有很多事是不堪说的。有些事不能说,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18. 对于残疾,史铁生总想凭什么我能写出小说来呢?凭什么那些小说的素材会送到一个截瘫者跟前来呢?王蒙曾说,正因他是个残疾人,所以他作品中有别的作家没有的一股静气。对于生活与写作,有朋友曾劝史铁生,你不能死,你还得写呢,还有好多作品等着你去写呢。这时,史铁生真正意识到,人活着,说到底是欲望,人真正的名字叫做:欲望。不怕死和想去死是两回事,怕活不等于不想活。
19. 我在读一位女作家的散文时,曾写下过一段感想:尤其今天,要经常听听女人的声音,因为,这个世界被男性的思考和命令弄得很有些颠三倒四不知所归了。
20. ———————《北京日报》96年 《外国及其它》
21. 11宿命的写作 史铁生作品
22. 有为,与爱情,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领域。但暂时,亦可在心中长久,而写作,却永远地不能与爱情无关。
23. 想最初的生命之火若非猛烈,如何能走过未来秋风萧瑟的旷野?因而想想吧,灵魂一到人间便被囚入有限的躯体,那灵魂原本就是多少梦想的埋藏,那躯体原本就是多少欲望的贮备!
24. 文如其人,这话并不绝对可信。文,有时候是表达,是敞开,有时候是掩盖,是躲避,感人泪下的言辞后面未必没有隐藏。我自己就有这样的经验,常在渴望表达的时候却做了很多隐藏,而且心里明白,隐藏的或许比表达的还重要。
25. 他甚至都不能回忆起脚踩在软软的草地上的感觉。自此以后,他也再没有站起来。生命原来如此脆弱,不忍让人直视。二十一岁、二十九岁、三十八岁,史铁生三林三处出医院。尤其二十九岁那次,史铁生高烧不退,整天昏睡、呕吐。将近三个月不敢闻饭味,全靠血管去喝葡萄糖,血压也不安定。大夫们一度担心他活不过冬天了。
26. 会做噩梦的人是世上最幸福的人,因为可以醒来。
27. 爱的情感包括喜欢,包括爱护、尊敬和控制不住,除此之外还有最紧要的一项:敞开。互相敞开心魂,为爱所独具。
28. 对爱者而言,爱情怎么会是悲剧?对春天而言,秋天是它的悲剧吗?
29. 苦难既然把我推倒悬崖边缘、那么就让我在这里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上的流岚雾霭,唱支歌给你听。
30. 随着双腿日渐地麻木,肌肉无可遏止地萎缩,史铁生怅然若失。未名氏哲人说:危卧病榻,难有无神论者。整日整夜,卧榻病床,史铁生消减了读书的兴致。门外来来回回、走走停停的脚步声扰乱了史铁生的思绪。史铁生在心里荒荒凉凉祈祷着:上帝如果你不收我回去,就把能走路的腿给我留下。南窗之下,桃红柳绿,虽令人心神向往。但史铁生再也不敢去羡慕那些在花丛树行间漫步的健康人。
31. 知识分子所以常招人厌倦,就因其自命博知,隔行隔山的都好插个嘴。事事关心本不是坏品质,但最好是多思多问,万不可粗知浅尝就去插上一番结论,而后推广成立场让人们去捍卫。
32. ————————《今天》 《无答之问或无果之行》
33. 如果你站在四岁的O的位置瞻望未来,你会说她前途未卜,你会说她前途无限,要是你站在她的终点看这生命的轨迹,你看到的只是一条路,你就只能看见一条命定之途。所有的生命都一样,所有的人都是这样。
34. 我不能塑造他们,我是被他们塑造的。但我并不是他们的相加,我是他们的混淆,他们混淆而成为——我。在我之中,他们相互随机地连接、重叠、混淆,之间没有清晰的界线。……我就是那空空的来风,只在脱落下和旋卷起斑斓的落叶抑或印象之时,才捕捉到自己的存在。
35. 我们的生命有很大一部分,必不可免是在设想中走过的。在一个偶然但必须的网结上设想,就像隔着多少万光年的距离,看一颗颗星。
36. 法律实出无奈,既是由于人的丑陋,当然也是处于人的爱愿。
37. 先哲有言:科学需要证明,信仰并不需要。
38. 人大约有两种本性,一是要发展,二是要稳定。没有发展,即是死亡。没有稳定,则一切意义都不能呈现。
39. ———《人民文学》86年?期 《答自己问》
40. 时间不早了可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一刻也不想离开你时间也毕竟不早了。
41. —————《收获》92年6期 《游戏 平等 墓地》
42. 1《秋天的怀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课18课 2《我与地坛》 苏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一篇 3《我的梦想》 4《树林里的上帝》 5《合欢树》 6《给盲童朋友》[5]
43. 人有时候只是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
44. 此岸是永远残缺的,否则彼岸会坍塌。
45. —————《文汇月刊》85年6期 《我的梦想》
46. 仿佛只是写了几篇小说,时间便过去了几十年。几十年过去了,几十年已经没有了。那天那个女孩儿竟然叫我老爷爷,还是那个男孩儿毕竟大着几岁,说“是伯伯不是爷爷”,我松了一口气,我差不多要感谢他了。
47. 史铁生许多小说有强烈的自传要素,如中篇小说《宿命》就是作者的精神自传;他有强烈的宗教情怀,甚至精深的宗教哲学。在作品中思索人的救赎需要和终极关怀,追寻上帝,反映世人以意识形态名义推翻亲情灭绝爱心,甚至背叛自己的良心和信仰,为了利益而放弃信仰,例如《文革记愧》一篇,记述公安发现了一篇在朋友间传抄的地下小说,“我”在公安尚未上门时,就决定背叛朋友。
48. ldquo;一个人总有一天会发现自己是孤零零的一个人。”那老人说。
49. 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残疾,它从来就没有离开过。
50. 其实谁也有“我怎么这么走运”的时候,只是这样的时候不嫌多,所以也忘得快。
51. 我没有寄,我甚至没有写,那些和L一样的欲望我只让他藏在心里。我知道真情在这个世界上有多么危险。爱和诗的危险。
52. ——广州《南风报》81年?期 《合欢树》
53. ———《三月风》91年?期 《我与地坛》
54. 动物的牢笼是有形的阻挡,人的牢笼是无形的隔离。
55. 让史铁生受启发的,是卓别林的一部**:《城市之光》。女主人公要自杀,却被卓别林救了。女的说,“你为什么救我你有什么权利不让我死”卓别林说,“急什么咱们早晚不都得死”史铁生心中怦然一动:是啊,咱们早晚不都得死对于死亡,史铁生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56. 左右苍茫时总也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这样的我,后来发现利于一铁生,利于时间一颗最躁动的心走向平静。
57. ——————《芒种》92年?期 《墙下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