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名言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 >

智慧经典,人生指南的句子

面书号 2025-10-31 16:37 1


精华为智慧经典,人生指南。篇首映照天地,言简意赅,启迪心灵。

1. 黄帝学说主要内容有二:其一、黄帝发明创造了“奇门遁甲”之术;其二、黄帝创《归藏易》,以坤为首位。老子之学,宗黄帝《归藏易》,首重坤柔,坤为地,万物莫不臧于中,坤以藏之,主张致虚极,守静笃。老子为周朝史官世家,曾是管理周王室的藏书吏,所以学问渊深,对《归藏》八卦之类稔熟,东周王室内乱,老子辞官归隐。据历史记载和学者考证老子的思想便是受了《归藏》的启发。老子之“道”便是源自于《归藏》的“阴阳太极”理论。据不完全统计,《道德经》中有五十多处文字来源于《归藏》。老子是黄帝学说的集大成者,“奇门遁甲”之术与《归藏易》在《道德经中》体现的淋淋尽致,老子发展了黄帝学说,老子自创了“养生术’’此三者即《道德经》全部内容。《道德经》分为两部分为:一、老子全生之道;二、《归藏易》,分为三部分为:一、老子养生之道;二、摄生术;三、《归藏易》

2. 第一章 体道

3. 三、归藏之易,自天佑之

4. 《道德经》八十一章,门户在哪呢?就像我们说《易经》有两扇门——乾和坤,推开这两扇门你就可以登堂入室了,理解《道德经》的两扇门就是第一章和第二章。我们先来看第一章,这一章大家要了解的核心的字是什么呢?是“无”。各位你们谁看见过风?没人看见过风,但风是不存在的吗?存在啊,风不仅存在,而且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所以你看我们写文章讲话老用这样的词:民风、党风、作风、家风,大象无形,却力量无尽。现在你就拿风的形象作为这一章的形象的代表来理解,也就知道《道德经》强调的是什么。

5. 道德经全文讲解

6. 运用奇门,可无死地。

7. 老子一开始就告诉我们,道这个东西你不用形象,你没办法理解它的。道这个东西是高的,你把它讲出来就低了;道这个东西是全面的,你把它讲出来就片面了。“道可道,非常道”,为什么呢?因为“名可名,非常名”。名就是语言和逻辑,你用语言和逻辑来讲道,语言和逻辑是有局限的,你把道讲出来,也就变成一个有局限的道了。所以应该怎么样呢?应该用形象来领悟。“无,名天地之始”,名不就是定义嘛,命名嘛,所以大家不要把“无”“名”两个字加到一块。天地开始的时候,我们把它叫做无。你没办法对它定义,它没有形状,一切东西都看不清楚。等天地分开了,群星列阵了,我们看得清楚了,就叫做有,“有,名万物之母”,把它叫做万物的母亲。

8. 道立于一,抱一全生。

9. 《道德经》主要论述了两个道与德问题,往而不害,安平泰。’’的说明。文辞古雅,理论简洁,言中有秘,秘中有诀,非刻意追求,矢志参悟者不可得。昔解者多以优美而空洞的大道理形于笔墨,读之确能使人心旷神怡,若有所得,究其实际,则仅存空理而难具实用。

10. 地元神丹,铅砂烧炼。

11. 《道德经》是顺性命之理立法,主要用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描述世界,推演事物,揆度人心向背、事物聚散之理。搞清楚事物之本质,以至掌握事物存在的全过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目的是指导行为,去恶从善,发展壮大社会事业,绝非空谈玄理。学习《道德经》是用道学帮助自己,指挥自己,保护自己,壮大自己,实际上是靠自己的智慧发展自己。因而“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自者,自己。天,乾为天,为首。即用自己的.头脑保护自己,故能吉利也。“道”的原意就是行走天下,需要用自己的头脑保护自己。

12. 用执大象,往而不害。

13. 余本天资鲁钝,欲拜当今道教界一位“真道”为师,承蒙不弃,收为门下弟子,跟其学习道学知识。经其指点,在前人基础上发现道传古法,言之凿凿,通过实验证明往往偶中,令人惊喜不已,且与《道德经》若何符契。因知《道德经》之文非普通之文,乃成功学巨著。大道无私,不敢隐秘,特将所知所悟写出以与知音共赏之。

14. 人元金丹,阴阳修炼。

15. 立地之道,曰刚与柔。

16. 二、摄生保命,趋吉避凶

17.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18.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9. 所以现在大家理解一下,就这章讲的是什么,第一章强调的是有和无两个方面,从天地开始说起,天地的起源我们叫做无,万物产生,我们叫做有。所以任何一个事物都不能脱离开有和无两个方面,我们从有的方面观察的是它的边界,从无的方面观察的是它的妙处。有和无两个方面都看到了,这两者合到一块来理解了,那就叫做玄,水平已经蛮高了,把有去掉,更多地关注这个无的作用,因为它是经常被大家所忽略的,看到这个无的作用就是玄而又玄,这是理解这本书重要的途径和门户。

20. 天元大丹,清静修炼。

21. 道学广大,拙于悟性,难得精微,不能系统写出,令人愧煞,滥竽成文,自知肤浅,难等大雅之堂,不怕贻笑大方,用以抛砖引玉,求教于高明。

22. 一、养神练形,健身长寿

23. 立天之道,曰阳与阴。

24. 《道德经》学说,是从应用中发展起来的,绝非空洞哲理,而有其应用模式。若不如此,有失著者本意,焉不望洋兴叹!

25.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任何事物都有“有”和“无”两个方面,大家前边已经看得清楚了,没有无你不知道什么是有,两者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比如人的肉体、身体,这叫做有,而每个人都有精神世界,这个精神世界可是大象无形的,没有精神世界,只剩下一个肉体,那叫行尸走肉。“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徼就是边界。所以任何一个事物都有“有”和“无”两个方面,所以我们观察一个事物也应该是这样,从无的角度来观察它的妙处,从有的角度来观察它的边界。“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有和无是任何事物都具有的两个方面,来源相同但名称不同。“同谓之玄”,你把有和无两个方面都看到了,这就是一个高级的思维的水平,叫做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如果在“玄”的基础上,再看到这无形东西的无比巨大的作用,精神力量的作用,这就叫众妙之门。

26. 今以三部分内容分发为主,将《道德经》内容写出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