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名言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 >

王昌龄《采莲曲》古诗带拼音译文分享的句子

面书号 2025-10-31 11:25 0


古风歌词译文分享—— 碧波荡漾采莲舟,轻舟荡漾逐风流。 花开花落何时尽,一曲清歌醉芳洲。

1. 像吴国美女越国娇娘楚王妃嫔一样美丽的采莲女们,竞相划动采莲船,湖水打湿了衣衫。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河口,采完之后明月把她们送回江边。

2. 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3. 《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子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虽为民歌体裁,但是白居易没有落入俗套,在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中,既写景,又写人,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层层深入,活灵活现。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犹如一卷望不尽的画面,使人百读不厌。

4. 苏州女子一直都有与生俱来的优雅的气质。苏州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城市,小桥流水、琴棋书画、诗歌辞赋等都培养了苏州女子的优雅和温婉的形象。她们既没有北方女子的直爽与豪迈,又比普通的南方女子多了几分诗意。

5. 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

6. 菱叶萦波荷飐风,

7. 自古有“苏湖熟,天下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的姑苏古时便为吴国之都,现当代的吴越文化传承而来的江浙地区,使得苏州更赋魅力与美丽。

8. 逢郎欲语低头笑,

9. 父母每天欣赏一首古诗词,在浊世里洗涤心灵,修身养性。在观察生活,感受自然和生活的万千变化时拥有一双“诗性的眼睛”。

10.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11. 采莲曲古诗带拼音译文

12. “吴侬软语”是苏州的一种当地方言,这种方言的一大特点就是“软”。所以在听苏州的女子说话的时候感觉到十分的动听,甚至有一种在低吟浅唱的感觉,就是由于苏州那软软的“吴侬软语”。

13. 采莲曲

14. 《采莲曲》为乐府旧题,内容多为描绘江南水乡秀丽的风光、采莲女的纯洁活泼及她们真挚甜美的爱情生活。王昌龄的这篇《采莲曲》以民歌般的语言,歌唱了采莲女的劳动生活,内容健康活泼,如炎炎夏日中的阵阵荷风,给读者带来清新自然的感受。

15. 孩子每天学习一首古诗词,领略中国古诗的精妙,继承中国的优良文化和传统。开阔与提高孩子的眼界。

16. 苏州也是著名的水乡之一,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苏州女子的肤质也如那西湖的湖水那般吹弹可破。通常说女人是水做的动物,苏州地处南方,相比于北方南方则是雨水比较多的。

17. 《采莲曲》是唐代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这首诗的意思是:采莲姑娘,绿裙飘飘,色如荷叶,难分彼此。朵朵荷花,迎风盛开,姑娘脸庞,相映成辉。池塘荷叶茂密,一片天然美景,采莲姑娘,隐藏不见。听到歌声,才知她们正在忙着采莲。

18. 碧玉搔头落水中。

19.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20. 每日一首诗词,和孩子品读经典!

21. ,字少伯,京兆人。盛唐著名诗人,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他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晚节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卒。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22. 荷花深处小船通。

23. 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24. 这首诗为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所做,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人。一作太原人。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尉。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25. 虽然它不为省会,但是姑苏无疑是江南文化保存最好的城市,因而自古苏州女子的言行举止、一颦一笑、曲膝蹙眉无疑是江南女子美丽展现的最好诠释。自古著名美女如林黛玉、西施,不管是生于斯也好,长于此也罢,都为“苏州佳丽”做了个很好的名片。

26. 唐 · 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