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名言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 >

彼此欣赏永不厌烦的句子

面书号 2025-10-31 11:22 2


在茫茫人海中,两颗不相交的心,却因一场奇妙的缘分,在时间的长河中相遇。从此,原本永不相交的轨迹,交织出一段无法言喻的精彩,永不再分离。

1.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2. 相看两不厌是什么意思

3. 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4. 李白一直是乐观浪漫的,很少有孤独惆怅或者寂寥的时刻。所以李白的诗大多亢奋激昂,而这首《独坐敬亭山》是个例外,是李白诗歌中少有的沉思的作品。

5. 这首诗是李白在宣城期间所写,表达了他对敬亭山的喜爱和孤独感。敬亭山是安徽宣城的一座山,被誉为“江南第一山”,因为山上的风景优美,而且有多个亭台楼阁,是一个非常适合游玩的地方。只有敬亭山能够陪伴他,让他感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6.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7. 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发内心无奈之情。

8.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

9. 翻译: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10. 在这首诗中,李白用“相看两不厌”来形容他和敬亭山之间的关系,就像朋友一样,互相对望而不觉厌倦,因为这座山的美丽和宁静让他感到舒适和满足。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的孤独感。

11. 厌:满足。

12. 李白诗歌中的意象丰富多彩,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的描绘,营造出独特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俗、自由旷达的精神境界。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用意象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和感动。

13.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

14.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15.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何年,在李白留存的诗稿中并没有注明,而认为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二载只是后人推测所得出的结论。他兀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独坐许久,触景生情,十分伤感,孤独凄凉袭上心头,情不自禁地吟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千古绝唱。

16. 独坐、飞尽、孤云……很多人说李白从敬亭山中读出了自己的孤独和寂寞,这只是表面现象。“不厌”才是这首诗的主题,也是这首诗打动我们的地方,诗人和自然的共通、互赏,也是我们内心深处时时存在的情怀。

17. 李白的诗歌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不仅擅长古体诗和律诗,还擅长歌行体和乐府诗。他的诗歌不仅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传统形式,还有《将进酒》、《庐山谣》等长篇歌行体,以及《长恨歌》、《秋夜曲》等乐府诗。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使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更加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18. 众鸟高尽飞,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意思如下:

19. “众鸟高飞尽”,鸟儿全部飞走了,远离了自己的视线。鸟儿飞“尽”后的天空,“孤云独去闲”,只有眼前的白云随风飘浮着。诗人一个人在敬亭山上坐了很久,他久久地凝望着敬亭山,敬亭山似乎也正在看着李白。他们都互相看不厌彼此,都互相欣赏彼此。

20. 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21. 李白的诗歌语言简练明快,不事雕琢,没有繁琐的描绘和华丽的辞藻,而是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思想。他的诗歌中常常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感动。

22. 古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3. 插画作者:王尚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