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名言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 >

春江晚景美如画的句子

面书号 2025-10-31 11:20 2


诗意解析:春江晚景美如画,诗意盎然引人遐。

1.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2. 惠崇春江晚景诗句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 译文

4.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5.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6.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7. 宋代:苏轼

8.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9. “蒌蒿满地芦芽短”,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诗的最后一句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10. 惠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11.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2. 《惠崇春江晚景》描绘了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抒发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礼赞之情。全诗首句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

13.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14. 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15.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16.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17.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18.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19.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0. 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21. 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晓景》,现已无从考证。

22. 《惠崇春江晚景》的译文:竹林外长着两三枝刚刚盛开的桃花,鸭子在水中嬉戏,最早知道了初春江水的回暖。蒌蒿长满了河滩,芦笋开始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23.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