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学海无涯,知行合一。的句子

面书号 2025-10-04 12:01 2


读书精华:学海无涯,知行合一。

1.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3.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4.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5.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7.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习后经常用所学的知识经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8. 其实,就是一个人培养修养的三个阶段:以诗歌来来感发意志,促使个体向善求仁的自觉;以礼实现人的自立;最后在音乐的教育熏陶下实现最高人格的养成。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有极高的个人的修养,而且有全面、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9.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0.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11.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12.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3.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喜欢学习就接近了智,努力实行就接近了仁,知道羞耻就接近了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语出《礼记·中庸》。

14.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含义是学到的知识默记在心里,努力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三条学习、育人原则出自《论语·述而篇》,既是孔子教育他人的准则,也是孔子自身行为的写照,充分反映了孔子爱好学习,无私育人的精神品德。

15. 译文:子贡问怎样修养仁德。孔子说:“工匠要做好工作,必须先磨快工具。住在一个国家,要侍奉大夫中的贤人,与士人中的仁人交朋友。”

16.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8.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19. 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20.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1.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22.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23.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24.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25.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26. 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是工作之后还有余力的就应该去学习、进修,不断提高自己;学习、研究之余要多参与具体的工作与实践。出自于《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27.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28.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29.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30.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32.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3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含义是工匠想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一定要磨好锋利的工具。出自孔子《论语·卫灵公》: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34.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意思是喜欢学习就接近了智,努力实行就接近了仁,知道羞耻就接近了勇。

3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中文翻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态度。出自先秦孔子的《论语·为政》。

36.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3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8.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39.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自孔子的《论语》为政篇,意思是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说明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道理。

40.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41.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43.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句话里孔子提出来他从事教育的三个方面:诗、礼、乐,并且指出了这三个科目的不同作用。

44.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45.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46.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7.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48.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49.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