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赐予、恩赐的句子

面书号 2025-08-26 07:10 0


在悠长的岁月里,文字如音符,画笔似画卷,承载着人类智慧的薪火相传。今天,让我们以“赐”字为引,开启一段关于感恩与恩赐的篇章。在这篇短小的序章中,愿你我一同感受文字的力量,品味生活中的点滴恩赐。

1. Tags:组词动词

2. 动词 抚慰、怜惜。【组词】:「抚恤」、「怜孤恤寡」。《诗经.唐风.羔裘.序》:「不恤其民也。」《汉书.卷三十一.陈胜项籍传》:「今不恤士卒而徇私,非社稷之臣也。」

3. 简体:卹

4. 不恤、殒身不恤、体恤、悯恤、恤金、周恤、怜恤、抚恤金、抚恤、赏恤、恤度、恤赏、恤孤、安恤、恤近忽远、沾恤、庆恤、省恤、抚孤恤寡、恤问、安富恤贫、经恤、恤恤、赐恤、吊恤、屈恤、恤録、恤礼、振穷恤寡、恤顾、送恤、明恤、宽恤、恤慎、同恤、眈恤、惨恤、赈恤、顺天恤民、忧国恤民

5. 动词 赈救。《后汉书.卷三十五.张纯传》:「赡恤宗亲。」《三国志.卷十六.魏书.任峻传》:「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

6. xù

7. 历代名人之春秋篇 姬宜臼(-前720) 一名宜咎。东周第一代国王,幽王之子,前770-前720年在位。 周平王 即姬宜臼。 秦襄公(-前766) 春秋初年秦国国君,嬴姓,名已失传。前777-前766年在位。 姬称(-前677) 春秋时晋国国君。曲沃庄伯之子。前710-前677年在位。 晋武公 即姬称。 卞和 春秋时楚国人。一作和氏。和氏璧的发现者。 曹刿(guì) 即曹沫,一作曹翙。春秋时鲁国大夫。 姜小白(-前643) 春秋时齐国国君,即齐桓公。襄公之弟。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 管夷吾(-前645) 字仲,一字敬仲,颖上人。春秋初年政治家,任齐国上卿四十余年,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现存《管子》七十六篇,多为后人伪作。 管仲 即管夷吾。 鲍叔牙 春秋时齐国大夫。齐桓公欲任为上卿而不受,力劝释管仲之囚,以代己位。管鲍知交为朋友相交之典范。 隰(xí)明 春秋时齐国大夫。征战途中缺水,他根据蚂蚁冬居山阳之习惯,觅得水源,人称“多智”。 宁戚 春秋时齐国大夫。一作宁武,原为卫国人。怀才不遇,桓公识之,任为大田(农官)。 陈完 春秋时陈国公族。厉公之子。字敬仲(一说敬是谥号)。后奔齐任工正,改陈氏为田氏。传九世至田和而代齐。 田敬仲 即陈完。 易牙 春秋时齐桓公嬖臣。一作狄牙,即雍巫。擅长调味,性谄媚。后与竖刁等诛群吏,饿死桓公,立公子无诡。 竖刁 春秋时齐桓公嬖臣。刁一作刀、貂。官为寺人。 姬辟疆(-前635) 春秋时卫国国君。后改名毁,前659-前635年在位。 卫文公 即姬辟疆。 子兹甫(-前637) 春秋时宋国国君。前650-前637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 宋襄公 即子兹甫。 骊姬(-前677) 春秋时骊戎之女,晋献公爱妃,一作丽姖。生奚齐。 姬申生 春秋时晋献公太子,以孝行见著。后被骊姬被逼自杀。 姬重耳(前697-前628) 春秋时晋国国君,前636-前628年在位。献公妃狐姬所生。春秋五霸之一。 晋文公 即姬重耳。 狐偃 春秋时晋国卿,重耳舅父。字子犯,史称舅犯,一作咎犯。 先轸(-前627) 春秋时晋国正卿,因采邑在原,又称原轸。 介之推 春秋时晋国人。一作介子推、介推。曾随重耳长期流亡。重耳即位而携母隐居山林。传说文公欲使出山,放山焚山,他抱木而死,寒食节因此而来。 嬴任好(-前621) 春秋时秦国国君,前659-前62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 即嬴任好。 百里奚 春秋时秦国大夫。一作百里傒。少以养牛谋生,后为虞大夫,被楚人所执。秦穆公以五张黑牡羊皮赎回,故号“五羖大夫”。向穆公

8. 很难找。发一点。彭祖的养生之道 概括彭祖的养生之道,主要为三个方面,即:气功术、营养术、房中术。 养生之道,贵在坚持。据古籍记载,彭祖“少好恬静,不卹世务,不营名誉,不饰车服,唯以养生治身为事。”。彭祖从少时起,就开始习养生之道,冬保暖,夏纳凉,安康“适身”,劳逸结合,娱乐“通神”。车马衣物,不求其华,唯使心地纯真“一志”。长沙马王堆汉墓的竹简“十问、六问”中“王子巧问彭祖”记载:喜怒不时,不明大道,生气去之。他认为长寿之道,并不“玄秘”,而功夫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彭祖确实是长寿者的典范,身为诸候,其学问之渊博,人格之高尚;为世人所钦仰。孔子以其自己之“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治学风度,以其平时所钦仰“窃比于老彭”之一句来相比拟,圣人尚如此说,世人更是钦仰有加。 彭祖的性格稳重,平日从不吹嘘自己养生有道,也不故弄玄虚,崇尚鬼神变化之事,经常一个人悄悄出门,独自行动,数十日,乃至数月不归。 彭祖养生术并不排斥尘世生活,强调人不能“委弃妻子,独处山泽”去过“断绝人理”的孤单生活。亦不可强行禁欲。“有强郁闭之,难持易失,使人漏精尿浊,以致鬼交之病。”当然,老年人房事宜稀少,频率不宜高,应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葛洪《神仙传》中记载彭祖的养生治身方法是“常闭气内息,从旦至中,乃危坐拭目,摩搦身体,舐唇咽唾,服气数千”。此即后世的气功修炼、吞咽唾液方法。彭祖经常运用气功养生,闭气内息,从清晨一直端端正正地坐到中午。按摩眼睛和身体,舔舐嘴唇,吞咽唾沫,运气数十遍才起身。如果身体有不适,彭祖就导引内气,攻其不适之处。体中运气,使九窍、五脏、四肢乃至于毛发,都能感觉到气云在体中行走。从口、鼻一直到十指尖,不久便使身体愈和。 彭祖服气术即气功疗病术,是从大气、日光中吸取营养的办法。彭祖的气功术造诣颇高,他发明的吐纳服气疗法是中国古代原始的养身医病方法,而且流传至今。彭祖被称为中国早期的气功大师,实属当之无愧。 屈原在《楚辞 天问》云: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王逸的注和洪兴祖的补注中,部说他能做一手好菜,烹调的野鸡汤,味道鲜美,尧帝品尝后,甚为满意,便把彭城封给他,因其道可祖,故谓之彭祖。 彭祖除精于饮食外,还有一套科学养生法,据说在《彭祖经》和《彭祖导引法》中均有记载,可惜已经失传。据《庄子刻意篇》载:“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乃彭祖寿考子所好。他每天坚持导引之功,晨起端坐,揉目、摩肢、咽津、意守、吐故纳新。尔后由静入动,熊经鸟伸,活动全体,从而使浑身舒适,百病俱去。 彭祖房中术是从延年益寿的角度指导人们进行性生活的性科学。彭祖认为房事的关键是如何交接,他提出了如下四条:交接以时、交接有度、交接戒暴、交接戒温,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无疑是极具科学道理的。 节制房事,也是彭祖养生重点,他既不赞成“独戒于房”,也反对放纵情欲。他认为大的寒热风雨雷电之时,远途归来过度疲劳之时,均不应同房,那既损身减寿,又使后代非痴即疾。只有适时交媾,才益于身心。 彭祖认为“交接之道”得当,自然有益于双方的身心健康。他提出两性交媾要“从容安徐,以和为贵”,“深接小摇,以致其气”。男女方应把握时机,积极配合,力争同时达到性高潮。“交接时,多含舌液及唾”,还可以降逆气,治消渴,增强肠胃功能,使人肌肤光泽,容颜美丽。特别告诫切莫放纵情欲,尤其反对奸妓*娼,指出“奸*所以使人不寿者,非是鬼神所为也。”而是与纵欲无度、过于耗竭阴精等有关。同时主张“上士别床,中士异被,服药千裹,不如独眠。”认为不与妻子问寝,避免性交过频,可以胜过吃补药,这就是后世所谓“独睡丸”的出典所在。彭祖此论,尤其对于年老体弱者来说,确系金玉良言,很值得重视。 除此之外,彭祖长期与老百性融治相处,精通不少民间医疗养生之术;他善于烹饪,常食桂芝、鹿角等,这于他“老而有少客“,能享尽天年,均是密不可分的。彭祖作为烹调的创始人,受到代代厨师们的尊重,厨师奉钱铿为其祖师,代代有传人,彭祖所手创的名菜做法,虽然不少失传,但也有不少流传下来,羊方藏鱼、雉羹等菜流传至今,不仅列为高级宴席珍馐,而且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爱。 他曾在民间验方的基础上,尝百草、炼丹药,收集和整理民间的长生术,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先师。后来商王成汤生其才德,授其守藏史的官职,并封地于彭城。他在彭城垦荒农耕,兴修水利,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被商王加封为贤大夫,深受彭城百姓敬重,被尊为彭城老祖,即彭祖。他在商为官期间,整理修订了自黄帝到商初以来800多年间的历史典籍。晚年辞官,云游四方,并潜心研究养生学。周时,在其陵园始建有大规模的祠堂和庙宇,被追封为"柱下史"。以表达驻这位已故的史学家和长寿老人的敬仰与缅怀。诗曰:“七七鸾弦续未休,韶光八百去如流;当时若解神仙术,更许春龄亿万秋。”元代诗人杨少愚这首七绝所咏之人,长寿八百余岁,续娶了四十九妻,生了五十四子,引得文人骚客触景生情,诗韵悠悠,千古传诵不已。此人就是养生鼻祖、第一长寿老人——彭祖。

9. 动词 忧虑。同「恤」。《新唐书.卷九十六.杜如晦传》:「人不恤无官,患才不副。」

10. 笔画顺序:

11. 繁体:卹

12. 八王之乱-过程 公元290年,晋武帝死,太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惠帝是个白痴,除了享乐以外,什么事也不懂。时值天下荒乱,百姓多饿死,他得知后竟说:“为什么不吃肉粥?”这样糊涂的皇帝,自然无法掌管朝政,由他的外祖父杨骏辅政,独揽了晋王朝中央大权。惠帝的皇后贾南凤,是一个有政治野心和阴险毒辣的女人,她不满意中央大权落入杨氏手中。公元291年,贾后与宫中侍从官阴谋策划,秘召都督荆州的楚王司马玮带兵进京,挟惠帝下诏杀死杨骏、杨珧、杨济兄弟3人,其亲族和党羽被株连而死者达几千人。贾后又废黜杨太后为庶人,迫使她绝食而死。晋朝内部大乱就从这次宫廷政变开始了。 八王之乱形势图杨氏集团被消灭后,晋廷推举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卫瓘共执朝政,楚王司马玮因协助贾后政变有功,乃封为卫将军兼领北军中侯,在中央掌握兵权,亮、玮之间因而经常发生矛盾。贾后认为亮玮2人皆妨碍了自己专权,便又施展手段,先要惠帝下手诏给司马玮,令其率领北军,杀死南王亮和卫瓘,然后又否认惠帝下过这道诏书,反而以司马玮擅杀大臣的罪名,杀了楚王玮。这样贾后就完全掌握了晋王朝的大权。 贾后掌权后,大树自己的党羽,除了依靠族兄贾模、内侄贾谧,母舅郭彰这些亲党外,还起用当时的名士张华为司空,世族裴頠为尚书仆射,裴楷为中书令,王戎为司徒,令他们4人共管京城机要。由于这几个人都具有一定的统治经验,又和贾模等人能“同心辅政”,所以从公元291年至299年的

13. 形容词 惊恐、害怕的样子。《文选.枚乘.七发》:「徒观水力之所到,则恤然足以骇矣。」

14. 读音:

15. 八年间,贾后还能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 公元299年,贾后与太子司马遹的矛盾又爆发了。惠帝只有一个儿子,即太子司马遹,是后宫谢玫后生,他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贾后一伙的擅权渐露不满之意,引起了贾后的关注,贾氏的亲党贾谧等人,又害怕太子得政之后,也像贾后杀杨骏、逼死杨太后一样来对付自己,所以竭力劝贾后废太子。于是贾后诬谄太子有杀害惠帝和她的企图,废太子为庶人,接着又把太子杀了。太子无罪被害,引起了诸王和一部分拥护太子的朝臣不满。就在太子遹死后一个月,即公元300年四月,在京师洛阳任车骑将军的赵王司马伦,借为太子报仇,利用自己掌握的宿卫禁兵,入宫杀掉了贾后和张华、裴頠等党羽,并重用嬖人孙秀,杀害异己。次年正月,司马伦又迁惠帝为太上皇,自立为皇帝,从此宫廷政变又转变为皇族争夺皇位的斗争。 赵王伦篡夺了帝位,马上激起了其他宗室诸王的反对,出镇许昌的齐王司马冏首先起兵讨伦,并得到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冏等的响应。三王联军与伦兵在洛阳附近战斗了两个多月。结果,赵王伦兵败被杀。同时,司马伦的亲信将领王舆也在京城内起兵反伦,迎惠帝复位。司马冏入京辅政。掌握了朝廷大权。 司马冏自辅政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久专朝廷大权,把本来可以立为皇太弟的司马颖和长沙王司马乂改立惠帝弟清河王司马遐之子,年仅8岁的司马覃为皇太子。这一招,不但导致司马颖与司马冏关系的破裂,而且也引起司马乂的不满。公元302年十二月,司马卹联合西镇关中的河间王司马冏反对司马颙。司马颙出兵进攻洛阳,军抵新安。在洛阳的司马乂也举兵讨冏,双方军队在京城内展开激战。一时间,飞矢如雨,火光冲天,混战了3天3夜,冏败,为乂所杀。长沙王乂掌握了政权。 公元303年八月,司马颙又派大将张方率领精兵7万联合成都王司马颖的20多万大军,借口司马乂“论功不平”对京城发动进攻。由于双方兵力悬殊,洛阳城危在旦夕。这时城内的统治集团开始分裂。公元304年正月,东海王司马越勾结部分禁军。拘禁司马乂,向外兵求和,并把司马乂交给张方用火活活烤死了。司马颖进入洛阳,虽然当了丞相,但他仍然回到自己的根据地邺城,遥执朝政,废太子覃而自兼皇太弟,一时政治中心由洛阳移到邺城。 惠帝的皇后贾南凤成都王司马颖在邺城遥执朝政期间,政治腐败,比以前司马冏,司马乂执政时还要坏,大失人心。因此,东海王司马越统率洛阳禁军,拥戴惠帝讨伐司马颖,结果在汤阴战败,惠帝被俘至邺城。司马越逃往自己的封国。河间王司马颙命部将张方率兵占领了洛阳,不久,幽州刺史王浚与并州都督司马腾联兵攻破邺城,战争进一步扩大。司马颖挟惠帝出奔洛阳,皆落入张方之手,又被迫前往长安。 公元305年七月,司马越在山东再次起兵,西向进攻关中。次年攻入长安。司马颙和司马颖败走,相继被杀。越迎惠帝还洛阳,随后把惠帝毒死,另立惠帝的弟弟豫章王司马炽为帝,是为晋怀帝。晋朝大权最后落入司马越手中。至此,“八王之乱”才告结束。

16. 笔画数:8画

17. 部首:卩

18. 无内容

19. 五笔编码 tlbh

20. 卹

21. 读音: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