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士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德才兼备,志存高远。的句子

面书号 2025-08-19 04:49 1


在星辰璀璨的夜空下,以修身为本,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德才兼备,志存高远。

1. 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2. 滕文公上: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诗》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文王之谓也。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孟子《孟子》

3.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5. Tags:仁者君子

6.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季氏》

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8.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9. 讲解看见贤人就应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则应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无类似缺点。

10. 巧言令色,鲜矣仁!

11. 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12.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13. 讲解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

14. 讲解在实行仁德之事的时候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要谦让。

15.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6. 讲解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学习的知识就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

17.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18.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9. 讲解聪明的人不会疑惑,实行仁德的人会忧愁,真正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20.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21.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2.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2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举一反

24.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译文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孟子

25. 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26. 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27.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28.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29.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30.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31. 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32.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3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4. 当仁,不让于师。

35. 讲解孔子谈到《韶》这一乐舞说:“美极了啊,又好极了。”

36.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37. 告子下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孟子》

38.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39.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