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8-19 00:13 1
苏威直言,言语精炼,如锋利之剑,直指人心。今日,让我们一同探寻这位言语大师的风采,感受其独树一帜的言辞风范。
1. 姜公辅文言文翻译
2.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
3. 说说“对我最有教益的一个批评或建议”。
4. 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从中汲取有利于现代社会的成分。
5.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皆以美于徐公 形貌昳丽 邹忌修八尺有余 齐王纳谏 朝服衣冠 孰视之 何能及君 私我 客之美我者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期年之后 闻寡人之耳者 王之蔽甚矣 皆朝于齐旦日 与徐公孰美 窥镜 时时而间进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能谤讥于市朝
6. C 错在“感染到他人”,原文是说“哀毁加人”,意思是悲哀伤心超过一般人。
7. 未上还没去上任,抚抚州之乐安现在的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多盗盗窃案频频发生,或者是那个地方有很多强盗,监司有监察州县之权的地方长官简称。宋转运使、转运副使、转运判官与提点刑狱、提举常平皆有监察辖区官吏之责,统称监司檄征调,发公文来要人的意思谔摄暂时充任尉县尉,即捕盗官、捕快头子,条提出列明二十策方法,措施,大要主要内容是使其徒相纠而以信赏随之使那些强盗贼人内讧或引他们互相之间起纠纷,然后官府出赏格勾引,而且要说到做到,群盗果解散。
8. 文言文求翻译
9. 谢谔,字昌国,临江军新喻人。年幼时聪敏有智慧,每天记录上千句话,作文章时能够立即写出来。绍兴二十七年,谢谔中进士及第,调往峡州夷陵县担任主簿。还没有上任,他所治理的乐安多盗贼,监察部门讨伐,列出二十条罪状,迫使群盗之间产生纠纷,再给予奖赏。盗贼果然解散了。金国违背了盟约,各方军队来往于边境,谢谔以治理一个县的方式管理,有了能治理善办事的名声。
10. A
11. 就上书说“:臣听说追慕远风,慎待其终,人们的德行归于淳厚,三年不要改变,才能称之为孝。如今听说大臣之中,有的父祖亡故之后,时间不久,子孙无赖,就将其姬妾,嫁卖出去换取钱财。
12. C
13. 其它重要词语
14. 文帝对群臣说“:朕当初任大司马时,常常请求在京城之外任职,李谔陈述十二条计策,苦苦劝阻,不许朕任外职,朕就决意留在朝中。如今这样的事业,全靠李谔的力量。”
15. 白居易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主上,决心用生平所贮积的才识,仰报圣恩。
16. 解释 直言争辩貌。
17. 绍兴二十七年,中进士第考上了进士,调调任峡州夷陵县峡州,原称“硖州”,古代行政区划名,北周改拓州置,唐宋延续,北宋元丰年间改“硖”为“峡”,而后称“峡州”。夷陵县是州治治所,即州府所在地,就是现在的湖北宜昌主簿簿 读作 zhǔbù 古代官名。掌置。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18.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19. 改任吉州录事参军。死刑的囚犯用鞂埋葬,常常露骨。谢谔告诉郡长官,用船官的废弃材料敛尸。郡里人陈氏的书僮偷了箱子逃亡,有人藏起他。陈氏报官,夸大其实,反而被包庇者所诬陷。元帅龚茂良大怒,想要治罪陈氏,谢谔写信告诉龚茂良,陈氏获免,茂良因此而知道谢谔。
20. 臣既然忝居宪司,就应尽纠察之职。如果听到风声就弹劾,恐怕要有很多人触犯刑律。
21. ⑴郑普思的妻子凭借鬼道为韦后所宠,能随意出入禁中。因此中宗特下敕要苏瑰不要再追究。
22. 于是又丢掉了理而保存了异端,追逐虚无微末,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超不出月亮露珠这些形象,积案盈箱,只是风和云之类的景物。
23. 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人?
24. 有上书献赋,制讠来镌铭的,都用来褒扬德行,述说贤哲,标明勋业,论证事理。只要不是责罚和奖励,就决不是徒劳无功。
25. ,颁诏于天下,公私文章翰墨,都应据实而录。这一年九月,泗州刺史司马幼之文表华艳,交付有司追究其罪。
26. 重点语句翻译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7. 广德进谏文言文答案冠是什么意思
28. 皆朝于齐 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 孰视之窥镜自视 谤讥于市朝 期年之后 邹忌间进
29. 有一人这样做,就实在有损于风俗教化。妾虽然卑贱,但因亲自承接父祖衣履,应服重孝三年,这是古今惯例。
30. “大隋承受天命,圣道始兴,罢黜浮艳的文词,遏止华丽的伪饰。不是胸藏经典,怀抱朴质,志存于道,心依于仁,就不能成为官员,侧身官吏之列。
31. 开放性试题1、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
32. 固定搭配的词语
33. 宗族同党称赞其孝顺,乡里归于仁爱,要学习就一定学习古代典籍,交往而不随随便便的人,就被摒斥在门外,不加录用;学习不依据古人,追逐世俗,随从时议,写轻薄浮艳的文章,结交朋党而追求名誉的人,就选拔为官吏,举荐到朝廷。大概是因为县令、刺史不推行风化教育,还夹杂私情,心里没有公道。
34. 重要词语 任情喜怒:放纵
35.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
36. 下面的人跟从上面的人,就像影随形响应声一样,争相显示文采,于是就形成一种风俗。江左齐、梁,这种弊病更为厉害,不论贵贱贤愚,只是务求吟诗咏赋。
37. 所以,文章日见繁多,政治日益混乱,确实是因为放弃了大圣的楷模,造成了把无用的当作有用的局面。丢弃根本,追逐末节,遍布整个华夏境内,互相学习效法,时间越久就越加盛行。
38. 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9. ② 挺立貌。谔﹐通"岳"。
40. 岂能容许立刻脱去孝服,强行傅施粉黛,泣辞于灵牌之前,送付到他人室中?凡是见到这种情况的人,尚且伤心,何况作为人子,岂能忍受这些!还有一些朝廷重臣,职位声望都很高贵,平生交友,情如兄弟。等其亡没之后,就远如路人,早上听说旧友死讯,晚上就规劝其妾,方便时就嫁出去,以得人求聘为限。
41. 三年之后,和诸位大夫饮酒,喝得兴致浓烈,赵简子流下了泪。大夫们都站起离开座位说:“我们犯了死罪,但不知道是什么罪?”赵简子说:“你们回来吧,都没有犯什么罪过。从前我的朋友周舍有句话说:‘一千只羊的皮加起来,抵不上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价值高;许多人俯首帖耳、唯唯诺诺,抵不上一个正直之人的直言相谏的益处大。从前商纣王因昏聩无能而灭亡;周武王却因光明正大而昌盛起来。’自从周舍死后,我就再也没有听到过有人当面指出我的过错。所以人听不到自己的错误和听见了不改正而亡,我的国家也差不多要亡了,这就是我哭泣。”
42. 积累“寻、理、信、遇”等实词词义和常用的文言句式。
43.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4.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45. 周国贰畅蹿堆讷瞪寸缺丹画平定齐国,任天官都上士。李谔见隋文帝有帝王的志向操守,与之结交甚深。
46. 封建君主专制:中国古代政治是以君主为中心的,《诗经》中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诗句。君主专制是指中央xxx或地方xxx掌握在君主手中,是非民主的政治体制,而中央集权制则是指地方xxx直接归属中央,尤其是财政、政治、军事等大权。封建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皇权至高无上。从秦始皇以xxx中国,后汉承秦制,以后历代王朝基本上沿袭这一格局,无多大变动。为了限制君主权力,防止君主个人专断的弊病,封建的思想家们为君主想出了一套行为规范,称为“君道”,这包括个人修养、君臣关系、君民关系等方面。
47. 《文选·鲁灵光殿赋》作“岳岳”, 李善 注:“岳岳,立貌。”
48. 明 归有光 《送吴纯甫先生会试序》:“夫趋俗之士师师,持正之士谔谔。”
49. 李绛劝说皇上,白居易事无巨细必定要说,并非说话轻佻,是为报答陛下,皇上想广开言路,就不宜阻止白居易讲话。D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领头上疏论其冤屈。
50. 积累一些实词词义,特别是固定搭配。训练翻译技能。教学时数:二课时
51. 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52. “贞观之治”: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时期。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唐朝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现了空前繁荣,社会安宁的局面。年号为“贞观”,史称“贞观之治”。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贞观盛世的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与唐太宗的虚怀纳谏之风是密不可分的。
53.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7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8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54. 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55. 五教六行,是训导百姓的根本;《诗》、《书》、《礼》、《易》,是进入道义的门径。故而能够家家孝顺慈爱,人人知道礼仪谦让,匡正民俗,调理风俗,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了。
56. 又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
57. 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 》或《 》,是西汉末年 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 的策略和言论。
58. 邹忌修八尺有余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③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④暮寝而思之 ⑤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⑥夫差与之成而去之⑦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⑧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4“者”可结合文意灵活地翻译,写出下面句子中“者”的意思或用法来: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③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④虽欲言,无可进者⑤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⑤陈涉者,阳城人也⑦今者项庄舞剑 ⑧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
59. 君子说:“善不可丢失,恶不可滋长,这说的就是陈恒公吧!滋长了恶而不悔改,马上就得自取祸害,如果挽救,未必辨得到!”
60. 重要词语
61. 重点词语
62. 是、由是、见。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63. 赐给李谔财物二千段。李谔见礼教凋零破弊,公卿死亡之后,子孙就将其爱妾侍婢嫁出卖掉,形成了一种风俗。
64. “有谔谔争臣者,其国昌;有默默谀臣者,其国亡。”
65.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66. 幼敏惠,日记千言,为文立成。从小就是聪明敏锐有智慧的典型,上千字的文章一天就能背下来,要写什么文章也是随要随有
67. 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6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69. 下列各组划线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7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71. 原文: 昔者,周舍事赵简子,立赵简子之门,三日三夜。简子使人出问之曰:“夫子将何以令我?”周舍曰:“愿为谔谔之臣,墨笔操牍,随君之后,司君之过而书之,日有记也,月有效也,岁有得也。”简子悦之,与处,居无几何而周舍死,简子厚葬之。三年之后,与大夫饮,酒酣,简子泣,诸大夫起而出曰:“臣有死罪而不自知也。”简子曰:“大夫反无罪。昔者,吾友周舍有言曰:‘百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众人之唯唯,不如周舍之谔谔。昔纣昏昏而亡,武王谔谔而昌。自周舍之死后,吾未尝闻吾过也,故人君不闻其非,及闻而不改者亡,吾国其几于亡矣,是以泣也。” 从前,周舍去侍奉赵简子,站在赵简子的门口三天三夜。简子派人出去问周舍:“先生将用什么来指教我?”周舍回答说:“希望作为直言诤谏的臣子,带着笔墨纸砚,跟在你的后面,待你有错的地方就把它记下来,每天有记录,一个月就有效果了,一年以后就有收益了。”简子听了这话很高兴,就让他和自己在一起。住了没多长时间周舍就死了,赵简子厚葬了他。三年之后,赵简子与大夫们饮酒,酒酣之时,简子哭了,大夫们起来准备离开时说:“臣等有死罪自己却不知道啊。”赵简子说:“大夫们回来入席,你们没罪。从前,我的朋友周舍曾经说过:‘一百张羊皮,还不如一块狐狸腋下的皮。’大家百依百顺,不如周舍的直言诤谏。过去纣王昏庸拒谏导致灭亡,武王善于纳谏得以兴旺。从周舍死后,我不曾听到我的过错啊,所以人君听不到自己的过错,等到听到自己的过错却不能改正就要灭亡了,我们国家大概快要灭亡了吧,我是为此而流泪啊。”
72. 苏威字无畏,京兆府万年县人。高颍多次称他贤能,高祖也一向重视他的名望,就征招他。到了之后,高祖请他进卧室,跟他交谈,非常高兴。任命他为太子少保,不久又让他兼作纳言、度支尚书。苏威上书陈情辞让,高祖下诏说“大船当负荷重载,骏马当长途奔驰。因为你一人兼有许多人的才华,不要推辞多任事务。”苏威才没有推辞。当初苏威的父亲在西魏任度支尚书,因为国家资财不足,制定了征税的法令,被认为很重。不久苏威的父亲就感叹说:“现在做的就如同拉紧弓弦,不是平常时代的法令制度,后代的君子,谁能够放松它呢?”苏威听到了这些话,常常把这作为自己的责任。到了此时,苏威奏请皇上,减轻赋税和劳役,致力于采用较轻的制度,皇上全都听从了他。苏威见到皇宫中用白银作帷幔的钩子,就极力陈说节俭的美德来告诫皇上。皇上为此而改变了神色,对于旧有的雕琢文饰的器物,全都命人清除毁坏。不久又兼任了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原任的官职全部依旧。治书侍御史梁毗认为苏威兼任五个职务,贪恋于繁多的权位,没有举荐贤能代替自己的心思,就上表极谏弹劾苏威。皇上说:“苏威早晚勤勉不懈,有远大的志向,在举荐贤能方面有些缺点,为什么要急忙地逼迫他呢!”于是就对朝中的大臣说:“苏威没有遇到我,就没有办法施行他的见解;我没有得到苏威,又靠谁来实行我的主张?杨素才辩,天下无双,至于说到古今得失,帮助我宣扬教化,是无法与苏威匹敌的。”他就是这样被看重。隋朝接续于战争之后,法令规章杂乱混杂,皇上命令朝臣改正旧的法令,作为一朝通用的典章制度。法令的标准、样式,大多是苏威制定的,世人都认为他有才能。国子博士何妥上奏揭发苏威和礼部尚书卢恺等人相互勾结,成为朋党,皇上就命令蜀王杨秀、上柱国虞庆则等人共同处理这个案件,所揭发的事情都得到了验证。皇上拿《宋书·谢晦传》中有关朋党的史事让苏威阅读。苏威害怕,脱下了官帽叩头认错。皇上说:“唉,认错已经晚了。”于是就免除了苏威的官职和爵位。由于苏威而获罪的有名的士人有一百多人。
73. 古文默写①、文中写邹忌对妻认为他美的看法的语句 ②、文中写邹忌对“妾之美我”看法的语句 ③、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初下的情景的语句 ④、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期年之后”的情况 ⑤、文中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句子是
74. Tags:句子
75. 由是多见听纳。五年,当改官,上谓崔群曰:居易官卑俸薄,拘于资地,不能超等,其官可听自便奏来。
76. “下及后代,风俗教化渐渐衰落。魏国的三祖,更加崇尚文词,忽略君主的大道理,喜好雕虫小技。
77. 在现实生活中还需要“忠言”吗?
78. 文帝把李谔前后的奏章颁布天下,四海之内都趋于风教,深刻地革除了弊端。李谔任职数年,务求存其大体,不崇尚威严刚猛,因此没有刚正的美誉,而是心存匡谬纠正的志向。
79. 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8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81. 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82.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83. 众人之唯唯,不若直士之谔谔。——《韩诗外传》
84. 解析 试题分析:1凡数千百言意为总共有几百上千个字。凡:总共。
85. 翻译句子
86. 介绍中国古代政治体制
87. 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
88. 商汤因为敢于面对直言忠臣而长生起来,夏桀因为阿谀奉承而失掉了天下。要是国君没有敢于直谏的大臣,父亲没有敢于争辩的儿子,兄长没有能和他争论的弟兄,普通人没有敢于挑刺的朋友的话,看起来像是没有任何过错,实则就是有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