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8-15 02:52 1
在纷繁的世界中,文字如音符,拼音如旋律,画笔则勾勒出生活的轮廓。这,便是。让我们一起,走进澜字的奇妙世界,感受文字的力量。
1. 在形容事物时,要注意情感色彩,避免使用过于负面或贬义的词语。
2. 多用于形容江河湖海的水流。例如,洪水泛滥、泛滥成灾等。
3. 波动;波动貌。《楚辞·九章·哀郢》:“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4. 广博;广泛。宋苏轼《复改科赋》:“彼文辞泛滥也,无所统纪;此声律切当也,有所指归;巧拙由一字之可见,美恶混千人而莫违。”
5. 他的行为已经到了泛滥的程度,需要得到有效的控制。
6. 面对网络谣言的泛滥,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和客观,不信谣不传谣。
7. 读音:làn
8. 笔顺:捺捺横竖竖撇横捺竖折竖竖横
9. làn
10. 不要将“泛滥”随意用于形容任何事物或情况,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
11. 名词 夸大不实的辞句。《文选.陆机.文赋》:「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
12. [释义] 1流水漫溢:泛~。 2不加选择,不加节制:~用职权。宁缺勿~。~伐。 3浮泛不合实际:陈词~调。~竽充数。
13. 指泛泛;笼统。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中》:“铭不得曰志,然泛滥言之,则志亦包铭,而其为式,或志与铭并用,或用其一而已足,此又古今之变也。”
14. 过度使用化肥导致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泛滥成灾。
15. 简体:滥
16. 滥
17. 浮游于水上。汉司马相如《大人赋》:“奄息总极_滥水嬉兮,使灵娲鼓瑟而舞冯夷。”
18. 读音:
19. 滥竽充数、陈词滥调、宁缺勿滥、宁缺毋滥、滥用职权、泛滥成灾、粗制滥造、狂轰滥炸、陈辞滥调、自由泛滥、滥官酷吏、贪滥无厌、滥觞所出、滥吏赃官、僭赏滥刑、滥官污吏、放刁把滥、横恩滥赏、狂嫖滥赌、陈腔滥调、混应滥应、滥杀无辜
20. 动词 过度、失当。【组词】:「宁缺勿滥」。《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刑之不滥,君之明也。」《论语.卫灵公》:「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21. 在使用“泛滥”时,要掌握好程度,不要夸大或缩小其含义。
22. 多用于形容思想、情感、信息的传播。例如,信息泛滥、广告泛滥等。
23. 泛滥是汉语词语,拼音fànlàn,亦作“_滥”、“泛滥”。“_”与“泛”意思相同,两字的“声符”是互为异写。“_”或“泛”的本义是“水量因溢出而减少”,转义为“溢出”。“滥”指水位超过警戒线。故“_滥”或“泛滥”的词义均为:大水漫溢。
24. 泛滥的拼音是[fàn làn],其中泛表示广泛、普遍,滥则表示过度、无节制。
25. 五笔:IJTL
26. 繁体:濫
27. 广泛流行。明叶子奇《草木子·杂俎》:“元初法度犹明,尚有所惮,未至於泛滥。”
28. 笔画顺序:丶丶㇀丨丨丿一丶丨𠃍丨丨一
29. Tags:组词五笔
30. 大水漫溢。《孟子·滕文公上》:“洪水横流,泛滥於天下。”
31. 副词 轻率、随意。【组词】:「滥罚」、「滥赏」、「滥用职权」。《红楼梦.第二八回》:「这么滥饮,易醉而无味。」
32. 谓博览而浸其中。宋苏轼《策总叙》:“自汉以来,世之儒者,忘己以徇人,务射策决科之学,其言虽不叛於圣人,而皆泛滥於辞章,不适於用。”
33. 郑码:
34. 泛滥、滥用、滥觞、滥调、滥交、滥杀、滥竽、浮滥、俗滥、滥恶、冒滥、滥言、猥滥、滥刑、滥充、横滥、逾滥、滥厕、滥词、渝滥、滥污、恶滥、斯滥、滥漫、滥饮、僭滥、滥劣、涤滥、竽滥、污滥、滥泛、贪滥、放滥、氿滥、冗滥、滥及、幸滥、滥侈、滥职、秽滥、寖滥、滥行、余滥、觞滥、通滥、滥祀、亵滥、叨滥、多滥、苛滥、烦滥、汙滥、杂滥、滥尘、滥泥、酷滥、行滥、滥造、靡滥、偏滥、赃滥、悭滥、枉滥、滥胁、暴滥、僻滥、頽滥、滥官、滥狱、阿滥、滥权、侥滥、滥溢、浏滥、滥祠、乖滥、慆滥、窳滥、波滥、漭滥
35. 仓颉:ELIT
36. **市场上的烂片泛滥,观众的审美水平受到了影响。
37. 部首:氵
38. 比喻不好的事物。艾芜《漫谈三十年代的“左联”》:“订出许多条条框框,必然导致千篇一律,公式化、概念化就会泛滥起来。”
39. 笔画数:13画
40. 在日常生活中,泛滥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词语,多用于形容水流、信息、情感等方面的不受限制地蔓延或传播。在不同的语境中,泛滥的含义和用法略有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正确的用法。
41. 多用于形容行为或言语的不适当或过度。例如,泛滥成灾、泛滥无度等。
42. 动词 水漫溢。《孟子.滕文公下》:「水逆行,泛滥于中国。」
43. 泛滥的拼音是[fàn l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