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8-14 20:18 0
在遥远的古代,有一位名叫“愽”的智者,他精通文字,擅长绘画。他的字迹如飞燕,画作如神韵,流传至今,仍令人赞叹不已。然而,这位智者却有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他竟是一位音乐奇才,将古乐章的终章演绎得如同天籁之音。
1. 部首:攵
2. 汉语拼音(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s,Chinese Pinyi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3. 攻,从工从攴。工,规矩;攴,以戒尺轻轻地击打。
4. 在现代汉字中,“攴”大多写成“攵”,只有极个别汉字保留着“攴”的写法,如“敲”。
5. 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
6. Tags:组词成语
7. 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
8. 无
9. 读音:
10. 繁体:敔
11. 敔
12. 名词 乐器名。古代的敲击乐器之一。以木制成,形状像趴着的老虎,背上装有二十七个金属片,用以停止音乐的进行。《书经.益稷》「下管鼗鼓,合止柷政」句下唐.孔颖达.正义:「乐之初,击柷以作之;乐之将末,戛敔以止之。」
13. 出处:《说文解字》:“攵,小击也,即手执竿轻敲。”
14. 戛敔、祝敔、柷敔
15. 动词 囚禁。《说文解字.攴部》:「敔,禁也。」
16. 五笔编码 gkty
17. 笔画数:11画
18. 笔画顺序:
19. 读音:yǔ
20. yǔ
21. 答:带反文旁的字有:收、改、攻、攸、放、玫、故、政、敖、敌、效、敝、敢、教、救、敛、敏、敕、敦、敬、散、敚、敔、敐、叙、敞、敩、敟、敪、敜、敨、敫、数、敷、考、敾、攼、攺、攽、敂、敃、敄、敀、敉、敇、敋、……
22. 形声。从攴( 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23. 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2008年9月,中国台湾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采用“汉语拼音”,涉及中文英译的部分,都将要求采用汉语拼音,自2009年开始执行。
24. 攻,击打以进行修正。工,工匠的曲尺,引申规矩。
25. 释义:汉字部首之一。在现代汉字中,“攴”大多写成“攵”,只有极少数字保留着“攴”的写法。从“攴”的字多与打、敲、击等手的动作有关。
26. 迂、吁、纡、淤、于、与、予、余、邘、伃、欤、妤、盂、臾、与、予、屿、宇、伛、雨、俣、俣、挧、禹、圄、祤、圉、敔、鱼、玉、遇。
27.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汉语普通话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转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28. 简体:敔
29. 形声。从攴( pū),工声。本义:击打进行修正。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31. 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介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
32. 同本义,汉字,形声。从攴(pū),从方,方亦声。“方”义为“城邦国”。“攴”与“方”联合起来表示“以国家的名义将罪犯驱逐出境”、“攻克敌方城邑后将其全体居民强制驱离”。本义:驱逐,流放。
33. 带“攵”的字多与打、敲、击等手的动作有关,例如:收、攻、放等等。攵,共4画,楷书中从“攴”字变形,变为反写的“文”字。“攴”字象形,甲骨文象以手持杖或持鞭击打之形,为汉字部首之一。从“攴”、“攵”旁的汉字,本义大多与鞭打、敲打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