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8-14 02:01 0
在纷繁的世界中,让我们拥抱简约,寻觅内心的宁静。一花一木,一茶一坐,皆是生活的诗意。
1.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2. 【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适】出自《吕氏春秋·举难》。意思是:尺长的木头必有节眼;寸大的玉块必有斑纹。比喻事物很难尽美尽善。
3.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出自《老子》。恶:丑。斯:则。意思是:如果天下人都知道了美好的事物是美的,那么,什么是丑的就很清楚了;如果天下人都知道了好的事物就是好,那么,什么是不好也就很清楚了。所以有和无相互依存,难和易相反相成,长和短相互显现,高和低相互依靠,音和声相互和谐,前和后相互跟随。
4.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出自《老子》。甚爱:过分爱惜。费:破费。厚亡:很多损失。意思是:过分的爱惜必定会造成大的破费,过多的储存必定会带来更多的损失。
5. 【轻则失本,躁则失君】出自《老子》。轻:轻率。本:基础。君:主意。意思是: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失去主意。
6.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出自《吕氏春秋·用众》。假:借助。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能够取他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
7. 【使乌获疾引牛尾,尾绝力勤而牛不可行,逆也】出自《吕氏春秋·重己》。意思是:让大力士乌获拽住牛尾巴往后拉,牛尾拉断,人的气力用完,牛也不可能向后走,因为违反了事物的规律。比喻人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必然失败。
8.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出自《老子》。希:听不见声音。意思是:最大的声音听不见,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象,即有无相生,虚而为实之意。
9. 【善闭者无关笞而不可启也,善结考无缰约而不可解也】出自《老子》。意思是:善关门的人不用门闩而打不开,善于捆缚的人不用绳索却解不开。
10. 第七十六章
11.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出自《老子》。意思是:高明的人听到一个道理,就勤奋地去实行。
12.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13. 【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出自《老子》。唯:因为。意思是:正因为他不和人争,所以谁也争不过他。
14. 【其安也易持,其未也易谋,其脆也易判,其微也易散】出自《老子》。意思是:事情在安定的时候容易维持,在没有征兆的时候容易图谋,在脆弱的时候容易分解,在弱小的时候容易打散。
15.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16. 【将欲取之,必固予之】出自《老子》。固:通“姑”,暂且。予:给予。意思是:想要夺取它,必须暂时先给予它。
17. 【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于其所不乐】出自《吕氏春秋·诬徒》。意思是:人之常情,不能乐意于他们所不安心的,不能满足于他们所不乐意的。
18. 第六十五章
19.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出自《老子》。意思是:天下万物是从具体的事物中产生出来的,而具体事物是从“道”产生的。
20. 【败莫大于愚,愚之患,在必自用】出自《吕氏春秋·士容》。意思是:没有什么失败比愚蠢造成的失败更厉害的,因为愚蠢造成的灾祸,一定是因为自以为是。
21.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出自《吕氏春秋·先己》。意思是:想战胜别人必须首先战胜自己,想评论别人必须先评论自己,想了解别人必须先了解自己。
22. 【万民之主,不阿一人】出自《吕氏春秋·贵公》。阿:庇护。意思是:万民的君主不应该偏袒庇护某一个人。比喻要公平对待每一个人。
23.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24. 【善用人者为之下】出自《老子》。意思是:善于用人的人,总是非常谦卑,从不自高自大。
25.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6. 治大国,若烹小鲜
27. 【怀腐而欲香,入水而恶濡,不可得也】出自《吕氏春秋·劝学》。怀:藏。意思是:身上藏着腐臭的东西,而又想得到香;钻进水里而又怕弄湿身子,这是不可能的。
28.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9. 【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出自《老子》。多:称赞。意思是:善良人不自我吹嘘,自我吹嘘的人不是善良人。
30. 【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出自《吕氏春秋·察今》。脟:同“脔”,切成小块的肉。镬:古代的一种大锅。意思是:品尝一小块肉就知道了一整锅肉的味道,进而知道一鼎肉的味道是否调和。
31.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32.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3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34. 【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出自《吕氏春秋·赞能》。意思是:得到十匹好马,也不如得到一个懂得相马的伯乐;得到十把好剑,也不如得到一位懂得铸剑的欧冶子。
35. 【疾学在于尊师】出自《吕氏春秋·劝学》。意思是:要很快学得知识和才干,首先在于尊敬老师。
36. 第四十八章
37. 【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跖数十而后足】出自《吕氏春秋·用众》。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就像齐王吃鸡一样,一定要吃到几十个鸡爪才满足。比喻治学应当兼取众家之长。
38. 【人之道,为而弗争】出自《老子》。弗:不。意思是:做人的道理,就是做了好事而不跟人家争功。
39. 【疾万变,药亦万变】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意思是:疾病千变万化,使用的药物也要千变万化。
40.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41. 第三十八章
42. 【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出自《老子》。意思是:要想领导民众,在财利面前,必须把自己放在民众的后头。
43. 第三十三章
44. 希言自然。
45.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46. 第二十五章
47. 【成功而弗居也】出自《老子》。意思是:有功而不居功。
48.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出自《老子》。割:生硬地割裂,就是勉强的意思。廉:东西的棱边。刿:割伤。意思是:做人应当方正而不显得生硬勉强,有棱角而不至于把人割伤。
49. 【民之从事也,恒于其成而败之】出自《老子》。恒:常常。意思是:人们做事,常在快要成功时而失败。
50. 【善执生者,陵行不辟兕虎,入军不被兵革】出自《老子》。意思是:善于保存自己的人,走山路不躲避兕虎,在战场上不穿甲胄。指勇敢,不怕死是最好的防身武器。
51.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52.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有功,不自矜故长】出自《老子》。意思是:不自我表现,所以高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显著;不自我夸耀,所以能建立功勋;不骄傲自满,所以能够长久。比喻人不能自以为是,骄傲自大。
53.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出自《老子》。牖:窗户。意思是:不出门,就能知道天下的事情;不看窗外,就能认识天象运行的规律。比喻一切都了然于胸。
54. 【任人者故逸】出自《吕氏春秋·察贤》。意思是:把事情交给贤能的人去做,就能事半功倍。
55.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出自《老子》。意思是:鸡叫和狗吠都能听到,但邻居之间到老到死都不互相往来。
56. 【种麦得麦,种稷得稷】出自《吕氏春秋·用民》。意思是:种麦子,收获的就是麦子;种谷子,收获的就是谷子。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57. 【不知义理,生于不学】出自《吕氏春秋·劝学》。意思是:不懂得义理,根源在于不学习。
58.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59.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出自《老子》。意思是:正常的事情可以演变成奇特的,善良又可以演化成妖孽。
60. 【辨而不当理为伪,知而不当理则诈】出自《吕氏春秋·士容》。辨:明察。伪:伪装。意思是:明察而不在理就近乎取巧,聪明而不在理就近乎骗人。
61. 【善于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出自《老子》。士:这里指将帅。与:相接。意思是:善于做将帅的人不轻易动武,善于打仗的人不会被敌人所激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与敌人硬拼。
62.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意思是:明察自己就可以知道别人,明察现在就可以知道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