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灿烂千阳》经典台词精华的句子

面书号 2025-08-13 22:27 1


烈焰翻腾,千阳照耀。在这广袤无垠的天地间,一场传奇故事即将展开。

1. 完全没有和她们一起逃亡的忐忑的心态。 从开始就知道,注定是这样的结局。 这种清晰的,绝望的感受,就是成长令人讨厌的地方,是厌恶。

2. 这个女孩从小被视为哈拉米而耻辱地活着,可是心思单纯的她一直对世界满怀善意,包括对自己父亲毫不动摇地信任。她是一个没法买星期四就心神不宁躁动不安的女孩,因为那天将会遇见一周不见千里迢迢赶来的的父亲。母亲因为是佣人而怀了主人的孩子被视为丑陋的角色,在半梦半醒之间生出了自己虽然一直爱之深责之切的女儿,她希望自己的女儿永远陪在自己的身边。女儿渴望飞向更远的外面的世界,可是真正以为梦想可以照亮现实的时候,美丽的闪光泡泡破碎了,母亲因为女儿离开自尊的挫伤而自杀了,自己一直引以为豪深爱的父亲因为不甘耻辱而将年幼的她许配给大叔级人物。将自己的父亲视为英雄,视为偶像,仿佛被背叛,悲伤,绝望,抱有美好幻想的童年因此戛然而止。

3. 小说中拉希德的身上集中了阿富汗男人所有的缺点,这丑恶的男人虚伪、自私、残忍、凶残、冷酷、贪婪、吝啬、偏执、阴险、好色、重男轻女……

4. 时间,磨钝了那些锐利的记忆的边缘。

5. 有时候想,如果莱拉当时能勇敢一点儿,随塔里克一起离开,那是否很多事情就会变的不一样了呢?

6. 在未遇到莱拉之前,在莱拉未从拉希德的家暴下阻止拉希德,在玛丽雅姆未感受到阿兹莎小婴儿对她的依赖之前,玛丽雅姆的生活都过的痛苦而委屈。

7. 初识胡赛尼,是 《追风筝的人》 ,关于救赎,爱,成长。《灿烂千阳》延续了风筝的救赎、爱、坚韧、勇气、虚荣、宽容,而且故事更加的让人震撼,动人心弦。

8. 心理学家雷纳·施皮茨:如果一个婴幼儿没有感受到这种无条件的爱,即使物质上并不匮乏,也会因为受到冷落而失去生命的活力。

9. 救起她的是邻居玛丽雅姆和她的丈夫拉希德。善良的玛丽雅姆悉心照料莱拉,待其清醒,告诉了她发生的一切,莱拉才知道自己在这个世上已经无依无靠。觊觎莱拉美貌的拉希德买通别人编造了一套塔里克已死的谎言,企图让莱拉嫁给自己。而莱拉,此时已在心中得知自己怀上了塔里克的孩子,原来在塔里克一家逃亡之前,两个相爱的年轻人难舍难分,偷食了禁果。为了保住塔里克的孩子,她不得不答应了拉希德的求婚。

10.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道德发展的源泉在于母亲的智慧、情感和内心的激情,人在自己的道德发展中变得如何,决定于有什么样的母亲。”

11. 时间就像塔里克的父亲有时候用来给古来的普什图歌谣伴奏的手风琴,能够拉伸和收缩,取决于塔里克在不在她身边

12. 陌生人的孩子得到了冰淇淋,你得到了什么呀,玛丽雅姆?你得到的是冰淇淋的故事

13. 1989年,苏联撤军,阿富汗爆发内战,历时6年;

14. 虽然也曾有过美好的时刻,玛丽雅姆知道她的日子大部分过得不好。但当她走过人生这最后二十步的路程时,她忍不住希望自己能活得长久一些。她希望能够再次看见莱拉,希望能听到她爽朗的笑声,在星光点点的夜空下,再次和她坐下来喝一壶茶、吃几块饼干。

15. 1979年,苏联出兵阿富汗,导致长达10年的战争;

16. 关于不可宽恕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爱。《灿烂千阳》再次以阿富汗战乱为背景,时空跨越三十年,用细腻感人的笔触描绘了阿富汗旧家族制度下苦苦挣扎的妇女,她们所怀抱的希望、爱情、梦想与所有的失落。

17. 无尽的忍耐。忍耐他的粗俗暴躁,忍耐他的无理取闹,忍耐他的无耻背叛,忍耐他的好色善变。最后,忍无可忍,手刃亲夫,被判枪决……

18. 玛丽雅姆,一个出身在简陋小屋的私生子。她天真地向往着美好,崇拜自己的父亲,敬爱他,可这一切却在十五岁生日那天,一切都变了。母亲的自杀,父亲的疏远,旁人的同情……玛丽雅姆的内心是混乱的,自责的,是迷茫无助的。可命运却给她开了一个玩笑:父亲将她嫁给一个中年鞋匠拉希德。十五岁的她无力反抗,就这样地承受了命运的嘲弄。

19. 我曾经很崇拜你,我愿追随你到天涯海角,莱拉

20. 莱拉终于明白了,男孩对待友谊,就像他们对待太阳一样:它的存在毋庸置疑,它的光芒最好是用来享受,而不是用来直视。

21. 拉希德是一个早前失去了妻子和儿子的人。他娶了有钱人扎里勒的相貌平平的私生女玛丽雅姆,当玛丽雅姆一次又一次流产,拉希德逐渐厌弃了玛丽雅姆,动辄拳打脚踢,把玛丽雅姆当仆人对待。当他娶了漂亮莱拉时,便把她奉为掌上明珠,处处呵护疼爱。玛丽雅姆嫉妒莱拉,两个人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后来,玛丽雅姆发现莱拉和自己一样可怜,没有地位,没有尊严,在鞋匠家悲惨地生活。莱拉生下了她和塔里克的女儿,拉希德几乎不看这个婴儿一眼,十分厌弃这个他怀疑的“私生女”。玛丽雅姆却十分喜欢这个孩子,她感受到了被需要,感受到了母爱。她和莱拉亲如姐妹,抱团取暖。后来, 莱拉又生了一个儿子,拉希德万分宠爱这个儿子,对孩子的母亲也渐渐冷淡。在这个重男轻女的社会,女子不得抛头露面,如果出门必须由男性陪伴,出门时必须把全身裹得严严实实,别的男人不可以看见你的容貌,丈夫可以娶很多妻子,甚至可以打骂妻子。

22. 人生就是这样,在心碎之后,我们还得忍受一次又一次的悲伤.

23. “真主呀,宽恕我,怜悯我,因为你是最慈悲的!”玛丽雅姆没有一丝恐惧,在付出了爱和行动,最后一次向真主诉求。

24. 私生女玛丽雅姆的童年在十五岁生日时一去不复返:母亲自杀,定期探访的父亲也仿佛陌路。她成为了喀布尔中年鞋匠拉希德的妻子,生活在动荡年代的家庭暴力阴影下。十八年后,战乱仍未平息,少女莱拉失去了父母与恋人,亦被迫嫁给拉希德。

25. 愿天下母亲,都能努力成就自己,提升自己,把自己活成一束光的妈妈,子女的成长自然充满阳光,运气一定不会差。

26. 内容梗概:

27. 《灿烂千阳》写了两个女人的命运。

28.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29. 最后那个晚上,玛丽雅姆做了一些并不连贯的梦。她梦见一些石头,总共十一块,排成一列。

30. 故事以玛丽雅姆开头,以玛丽雅姆结束,故事里绝望与微弱的希望同时呈现着,看的时候会很揪心,生怕接下来短暂的喜悦美好之后希望又会落空,悲剧会再次降临到这个女子身上。胡赛尼的故事情节安排很紧凑巧妙,让整个故事串联的很契合,看的时候会忍不住,虽然虐心着,也害怕还会有悲剧,但就是忍不住看下去,想知道后续故事的进展,人物的命运。前面所说的一些伏笔在后续有很好的呼应。如玛丽雅姆15岁结婚时在婚书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在20多年后,她将又一次签下自己的名字。那是在审判的法庭,被执行死刑。如塔里克因战争要离开时向莱拉求婚跟他一起走,莱拉没有,在他们重逢前遭遇了n多的波折与苦难。如莱拉还幼时,她的好友吉提,哈西娜就有说莱拉之后必定会是她们之中最引人骄傲的人,莱拉在遭遇诸多苦难后毅然回到了喀布尔,并且扶持抚恤院,致力于让抚恤院的孩子生活的好一点,让阿富汗变的更好。

31. 书的最后莱拉虽然回到了喀布尔,但是阿富汗喀布尔历经苏联入侵,圣战组织、军阀混战、塔利班统治、美国入侵等几个时期,战争频繁,民生凋蔽!即使是21世纪的今天,国内战乱依然频频,人民依然在贫困与民族冲突中挣扎!

32. 《灿烂千阳》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二本小说,出版之前即获得极大关注,2007年5月22日在美国首发,上市仅一周销量就突破100万册,赢得评论界一致好评,被很多评论家赞誉为“超越《追风筝的人》的伟大作品”。这次胡塞尼将关注焦点放在阿富汗妇女身上,小说讲述了两个阿富汗妇女的不幸故事,个人要忍耐饥饿、病痛的约束。家庭要承受战争的创伤、难民的流离失所。国家要忍耐前苏联、塔利班与美国的战争。这是一部阿富汗忍耐的历史。小说情节设计巧妙,象征和意识流的手法运用纯熟,除了一如既往对战争的控诉,还有为妇女权利的呐喊,标志着胡塞尼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33. 所以女性的友谊,绝不是某些男人以为的那样,肤浅,表面,随时为男人而翻脸。或者可以说,有些人的友谊肤浅而虚伪,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肤浅虚伪的人。而那些真诚的友谊,不论男女,都贯穿着爱和侠义。女性的友谊,不同于男性,她们亲密,琐碎,婆婆妈妈,吵吵闹闹,似乎没有格调,不够伟大;然而,她们紧密相连,彼此爱护,将对方的幸福视如自己的快乐,她们深深地懂得孩子,爱情,家庭对女人的意义,并尽全力为朋友的幸福做出贡献。她们诚恳,务实,不在乎高大上的意义和目标,她们在乎的是朋友真正的感受。女性的友谊,值得尊重和珍惜。

34. 电视上曾有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使人难以忘怀:一个小男孩透过门缝看到自己的母亲在给家里的长辈洗脚,于是,男孩立刻去厨房自己端来了一盆水,要为母亲洗脚。

35. 玛丽雅姆在岁月的摧残下,逐渐苍老,还是那么卑微的过着,冷血而狡猾虚伪的拉希德将她比之于好工人”一辆伏尔加轿车,做牛做马。玛丽雅姆曾经在命运的捉弄下就范准备安安心心与拉希德过日子,可是作为商人的丈夫拉希德更看重的是她能够带来的利益,给自己生个孩子。流产让她一下子失宠,成了拉希德的仆人女佣。也因此,漂亮年轻的莱拉的出现,让一无所有的玛丽雅姆心生妒忌,俨然一个市井泼妇。我们能看到当年的她还是个孩子的她多么天真烂漫,对莱拉的敌意就像沥青上蒸腾的热气一样煎熬。因为生了个女儿,拉希德本性再现,莱拉失宠,受到处处刁难,在这悲惨的境遇中也算是与玛丽雅姆同是天涯沦落人了,颇有几分惺惺相惜之感,自认命苦,忍辱负重,隐藏着无尽悲哀的面孔,希望和失望的无限循环。

36. 我一般不喜欢看中国的小说,以前并不知道原因。后来以为是因为自己从来不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不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那种对人的禁锢,那种压抑,以为是因为现在的中国人很少能静下心来写一些真正的发自内心的东西。直到有一天,偶然在朋友桌上看到一本摩罗写的散文,其中提到中国的作家普遍缺乏一种人文关怀,一种悲天悯人的大爱,所以中国的很多小说不乏细致、刻骨、深刻,但是总是有一种骨子里的冷漠。

37. 一千个灿烂的阳光能否驱散阿富汗的硝烟所带来的黑暗,唯有爱才能让我们看到这灿烂千阳。

38. 玛丽雅姆,扎里勒与娜娜的不被承认的私生女,15岁前的日子过的还算快乐,对父亲充满了爱意,也认为父亲同样爱她,在扎里勒身边,她根本不觉得自己像个哈拉米(私生子)。和母亲娜娜住在泥屋,并对其进行着抱怨式的教育。然而玛丽雅姆始终觉得母亲对父亲是有偏见的,认为父亲是全心全意爱着她的。事实上在扎里勒眼中,玛丽雅姆与父亲的3个妻子所生的10个合法的孩子,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39. 玛丽雅姆自小跟随母亲生活在别人对“哈拉米”的鄙视与冷眼之中,她天天看着娜娜诅咒命运怨天尤人,听着娜娜向她灌输男人有多卑劣女人有多卑微;她自出生之日起便被父亲遗弃,待到母亲去世她又被父亲像包袱一样甩出去,这样的原生家庭,玛丽雅姆心中自然没有价值感,她不会觉得自己应该被爱被尊重,她不认为自己值得拥有更多更好的,所以,她对她认为的不可逆转的命运投降了。

40. 我舍不得往下看,就像拥有一件珍贵的宝贝一样想慢慢地欣赏,又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结果,忍不住往后翻了两页后又赶紧回来,生怕知道了结果会影响自己看书的情绪。

41. 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42. 总之,我觉得很值得一看的

43. 那些真诚的友谊,不论男女,都贯穿着爱和侠义。

44. 最后拉希德的谎言戳破,莱拉的恋人塔里克并没有死!就在拉希德毒打莱拉之时,忍受了几十年家庭暴力的玛丽雅姆挥动铁锹打死了拉希德,让莱拉带着两个孩子与塔里克一起逃到了巴基斯坦,玛丽雅姆自己走上了断头台……

45. 最重要的是,玛丽雅姆就在莱拉自己心中,在那儿,她发出一千个太阳般的光芒。

46. 玛丽雅姆和莱拉就在这样的生活背景中,在绝望中希求着渺茫的暗淡的希望!

47. 所幸最后结果是好的,即便经历了许多的波折,俩个相爱的人 最终相守相依。

48. 《追风筝的人》是前几年看的,确实很好。但正如评论所说,这本更好。热情夸张的赞美和

49. 我并不是作者的粉丝,之所以看这本书,是因为我一直在考虑“女性友谊”这个话题,并想要找一些相关的书来看。我实际收获的比我想的更多。除了阿富汗的政治和战争,女性的地位和权利这些大背景之外,书中几位女性的人生故事让我感触良多。不只是玛丽雅姆和莱拉之间的友谊,还有娜娜的焦虑绝望的人生,玛丽雅姆被诅咒的生活,被抑郁和思念折磨的法丽芭,少女莱拉在爱情和家庭之间的取舍,塔里克母亲的温暖慈爱,阿兹莎的敏感懂事,每个女性,都是如此真实。

50. 原本天造地设的神仙眷属,就这样被战争拆散,被谎言愚弄,大梦初醒,怎堪回首?

51. 已嫁从夫,但是拉希德并不会因为玛丽雅姆的顺从而善待,毕竟在拉希德看来女人只是生孩子的工具,在反复的流产以后,玛丽雅姆已经成了一个可有可无没有人格的奴隶还是拉希德的施暴对象,饱受煎熬,玛丽雅姆已经变得无欲无求,不害怕失去不渴望得到,活着只是意味着呼吸,好像她的生命就这样终结了,但是莱拉的出现重新照亮了她的生命,莱拉作为一个在战争中失去家人的孤儿,十四岁的她被拉希德救出,同时也被拉希德这个禽兽不如的人看上,上演了一出塔里克被炸死的悲剧彻底让莱拉绝望崩溃,作为莱拉的对于家庭的侵犯,玛丽雅姆显然是不欢迎的,出于本能出于自卫。但在拉希德的武力和折磨上紧紧的抱在了一起,并相互取暖,在最后设计了出逃,在被欺骗抓回来后饱受摧残和逼迫,还有塔里克的重新出现,让拉希德勃然大怒像莱拉大打出手,玛丽雅姆为了保护莱拉出手打死了丈夫拉希德,并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两个女人悲壮而又凄惨的一生。阿兹莎看似没有很大的波折和故事,但是阿兹莎国药的成熟和奇怪的行为却让我为之担心,故事的结尾全是一个很好的结局,阿兹莎在那种家庭和社会中成长,心理会变成怎样的,我一直在想,长大后的阿兹莎会成怎么样的?她会不会经常在梦中惊醒会不会半夜失声痛哭?

52. 妈妈就像一束阳光,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妈妈就是一曲古筝,优美的旋律萦绕于心;妈妈就是一杯热茶,温暖的感觉暖人心窝。

53.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

54. 玛丽雅姆,耻辱的降生,母亲的诅咒和报复,被迫的出嫁,不幸的流产,持续多年的家暴,生命中似乎只剩下一件事,就是母亲所说的,忍耐。然而不是这样的。少女莱拉带来了新的可能。爱与被爱,付出与牺牲,如果说生命有其意义,那么,爱就是它的意义。玛丽雅姆用从未有过的反抗成全了莱拉,也成全了自己。如她所说,童年所渴望的,她都已得到。看到最后,莱拉在泥屋中回想玛丽雅姆,时光倒流,少女玛丽雅姆向她微笑,亲爱的莱拉。我心中有说不出的百感交集。尽管知道这是故事,但我依然相信,爱可以跨越时空,安慰深深思念着的人。

55. 在这最后一刻,玛丽雅姆燃起了这么多希望。然而,当她闭上双眼,她心中再也没有懊悔,而是充满了一阵安宁的感觉。她想到她进入这个世界的身份,一个低贱的乡下人所生的哈拉米,一件人们不想要的东西,一次可怜的、后悔莫及的事故。一颗杂草。然而,当她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她是一个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的女人。她以朋友、同伴、监护人的身份离开这个世界。以母亲的身份。她终究成了别人眼中的重要人物。不。这样死去并不算糟糕,玛丽雅姆想。不算太糟糕。

56. 她将永远不会在妈妈的心灵留下两个哥哥已经给它烙下的印记,因为妈妈的心像一片惨白灰暗的沙滩,悲伤的波浪扑上来,摔得粉碎,扑上来,摔得粉碎,永远地将莱拉的脚印冲得不见痕迹。

57. 心理学上有个理论:命运 = 心理的强迫性重复。换句话说,学会幸福就重复幸福,学会不幸就重复不幸。

58. 莱拉已经抛开一切新仇旧恨。因为她终于知道那是她惟一能够做到的事。她只能活下去。带着希望。

59. 荧幕上播放的电影是瓦尔特·迪斯尼出品的《木偶奇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