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8-12 17:46 8
在浩瀚的星空下,苏菲的世界悄然展开,哲学的启航之旅,智慧之火如流星般闪耀。

1. “我们只要眺望太空,所看到的一定是从前的太空。我们永远无法知道现在的宇宙是什么模样。我们只知道它当时如何。当我们仰望一颗距离我们有几千光年的星球时,我们事实上是回到了几千年前的太空。(因为我们眼中所见的一切事物都以光波的形式出现,这些光波需要时间才能传过太空。我们可以拿打雷来做比方。我们总是在看见闪电后才听见打雷的声音,这是因为声波传送的速度比光波慢。当我听到一阵雷鸣时,我听到的声音事实上已经发出了一会儿。各星球间的情况也是这样。当我看到一颗几千光年之外的星星时,就好像见到几千年前发出的“雷声”一样。)
2. Tags:我们世界
3. 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而不是得自别人的传授。同时,唯有出自内心的知识,才能使人拥有真正的智慧。--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
4. 伊比鸠鲁以他所谓的“四种药草”来总结他的哲学: 神不足惧,死不足忧,祸苦易忍,福乐易求。”
5. 四种基本元素从某方面来看,帕梅尼德斯和赫拉克里特斯两人的看法正好相反。帕梅尼德斯从理性的角度认为没有一件事物会改变。赫拉克里特斯则从感官认知的观点认为大自然不断在改变。究竟谁对谁错?我们应该听从理性还是依循感官?帕梅尼德斯和赫拉克里特斯各自主张两点。
6. 《苏菲的世界》被誉为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苏菲的世界》1991年首次以挪威文在挪威出版,1996年中国作家出版社推出中译本。
7. 很多人认为精灵是一种比烟雾还要“缥缈”的东西。这是不对的。精灵比冰还要固体。人类能够穿过雾气,是因为人类比雾气更固体。精灵可以穿过石头,也说明精灵比石头更固体。
8. 她或许可以接受青蛙是由泥土与水变成的说法。但果真这样,泥土中必然含有一种以上的物质。如果泥土真的含有多种不同的物质,则它与水混合后说不定真的可以生出青蛙来。当然,它们必须先变成蛙卵与蝌蚪才行。因为,无论再怎么浇水,包心菜园里是长不出青蛙的。
9. 不可思议的是,在艾伯特的提示下,苏菲渐渐意识到自己只是书中的一个角色,是艾伯特少校意识的一部分,在忠实的完成自己主角的任务之余,他们开始了向上帝的抗争。在他们的努力下,书中世界渐渐扭曲了,变得古怪而难以驾驭。最终,这本书以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告终,艾伯特和苏菲莫名的逃出了书中世界,来到了席德所在的世界。
10. 使我们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与和谐的是我们内心的各种冲动。例如我们的野心和愚妄。但如果我们体认到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有其必然性,我们就可以凭直觉理解整个大自然。我们会很清楚地领悟到每一件事都有关联,每一件事情都是一体的。最后的目标是以一种全然接纳的观点来理解世间的事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与满足。--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
11. “首先,世界精神意识到自我在个人中的存在。黑格尔称此为主观精神。然后它在家庭、社会与国家之中达到更高的意识。黑格尔称此为客观精神,因为它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显现。可是还有第三个阶段……”
12. 苏格拉底认为,人如果违反自己的理性就不会快乐。而那些知道如何找到快乐的人就会遵照自己的理性行事。因此,明白是非者必然不会为恶。因为世间哪有人会想要成为一个不快乐的人
13. 成为一个优秀哲学家的唯一条件是要有好奇心。
14. 为何全天下的马儿都一样你也许不认为它们是一样的,但有些特质是所有的马儿都具备的,这些特质使得我们可以认出它们是马。当然个别的马是“流动”的,因为它会老、会瘸,时间到了甚至会死。但马的“形式”却是永恒不变的。 因此,对柏拉图而言,永恒不变的东西并非一种“基本物质”,而是形成各种事物模样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
15. 好句摘抄:
16. “所以当你选择不要对别人不好时--即使这样会违反你自己的利益--你就是在从事自由的行为。”--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
17. “当社会主义者和保守派人士一起坐下来讨论如何解决一个社会问题时,由于他们的思想形态互相矛盾,因此彼此间很快就会出现紧张状态。可是这并不表示他们当中有一个绝对正确,而另外一个完全错误。可能他们两个都有一部分对,一部分错。在争辩过程中,双方论点中最佳的部分通常都会显现出来。”
18. 人类虽然思想不见得永远一致,理性也不一定同样发达,但世上一定有一种“普遍的理性”指导大自然所发生的每一件事。
19. 孩子,我们并不只活在我们所属的时代里,我们身上也扛着历史。不要忘记你在这个房间内看到的每一样东西都曾经是崭新的。--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
20. 我们已经知道他们所提的问题与他们在物质世界观察到的变化有关。他们想寻求其中隐含的自然法则。他们想要从古代神话以外的观点来了解周遭发生的事。最重要的是,他们想要透过对大自然本身的研究来了解实际的变化过程。这与借神话故事来解释雷鸣、闪电或春去冬来的现象大不相同。
21. 莫名其妙的函授课程持续进行着,联络方式也一变再变,痛苦愤怒的艾伯特终于出现在她的面前,并开始教她哲学史。他用浅显易懂的笔触带着苏菲回顾从先苏期的希腊直到尚-保罗·沙特时代的哲学发展。同时,“席德”的名字不断在她身边以不可思议的方式频繁出现。而后,席德出现了,原来苏菲这个人物,只是在黎巴嫩联合国部队工作的挪威少校艾伯特为庆祝女儿席德生日而虚构出来的人物,把她的故事编写成一个富有哲学趣味的故事当作女儿的生日礼物。
22. 如果你没有意识到人终将死去,就不能体会活着的滋味。然而,同样的,如果你不认为活着是多么奇妙而不可思议的事时,你也无法体认你必须要死去的事实。 ”
23. 帕梅尼德斯认为现有的万物是一直都存在的。这个观念对希腊人并不陌生,他们多少认为世上的万物是亘古长存的。在帕梅尼德斯的想法中,没有任何事物会来自虚无,而已经存在的事物中也不会消失于无形。
24. 赏析:从古到今,都有不少人相信宿命论,认为人一生的机遇和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命中注定的,无法改变,恰恰我们应该用科学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例如通过哲学思考,会发现很多事情都是存在因果关系的,也是可以改变和引导的。
25. “黑格尔宣称‘世界精神’正朝着愈来愈了解自己的方向发展,河流也是一样。它们离海愈近时,河面愈宽。根据黑格尔的说法,历史就是‘世界精神’逐渐实现自己的故事。虽然世界一直都存在,但人类文化与人类的发展已经使得‘世界精神’愈来愈意识到它固有的价值。”
26. 赏析:我们中国的孩子因为受限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导致我们的孩子总在通过灌输来学习,而缺少了发散的思维和天性,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缺乏创新精神和能力,因为我们的思维已经被定性了,而好奇心是非常重要的特性,智慧来源于独立的思考和探索。
27. 我们不只是时代的产物,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只活一次。
28. 赏析: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判断和评价,一般都是因为我们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知识,而我们有了这样的习惯,就对任何可能发生的事情不感到惊奇了,这是习惯和经验带来的惯性思维。
29. 公元一六OO年出生的西班牙剧作家卡德隆(Calder6ndelaBarca)写了一出名为《人生如梦》的戏。其中有一句台词是:‘生命是什么是疯狂的。生命是什么是幻象、是影子、是虚构之物。生命中至美至善者亦微不足道,因为生命只是一场梦境……,”
30. “如果我思考‘存在’这个概念,我势必需要引进‘不存在’这个相反的概念。你不可能思考自我的存在而不立即体悟自己不会永远存在的事实。然后‘存在’和‘不存在’之间的紧张关系被‘变化’这个观念消除了。因为如果某件事物正在变化的过程中,则它可以算是‘存在’,也可以算是‘不存在’。”
31. 以前,世界的中心是地球。但天文学家告诉人们,宇宙根本没有绝对的中心,因此,每一个人都是中心。
32. 康德死后葬在哥尼斯堡。他的墓碑上刻着一句他最常被人引用的名言:‘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准则。它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
33. 赫拉克里特斯说:“所有事物都是流动的。”每一件事物都在不停变化、移动,没有任何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因此我们不可能“在同一条河流中涉水两次”。当我第二次涉水时,无论是我还是河流都已经与从前不同了。
34. 然而,一则神话可不只是一个解释而已。人们同时也进行与神话有关的宗教仪式。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人在荒旱或作物歉收时,如何依照神话情节来搬演一出戏剧。
35. 好不容易终于捱到了开信箱的时刻。首先她拆开一封盖着墨西哥邮戳的信,是爸爸写来的。信上说他非常想家,还有他生平第一遭在棋赛中打败了大副。除此之外,他也几乎看完了他在寒假过后带上船的一批书。之后,苏菲又看到了一个写着她名字的棕色信封。把书包和其他邮件放进屋里后,她便跑进密洞中,把信封内刚打开的信纸抽出来,开始看着:神话的世界观嗨,苏菲!今天要讲的`东西很多,因此我们就马上开始吧。
36. 达尔文的理论不是正好让我们体认到我们是大千世界的一部分,在这个世界里,每一个细微的生物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吗苏菲,我们就是这个活的星球。地球是航行在宇宙中燃烧的大阳四周的一艘大船。而我们每一个人则是满载基因航行过生命的一条小船。
37. 关于小白兔,最好将它比喻成整个宇宙,而我们人类则是居住在兔子毛皮深处的微生虫。不过哲学家总是试图沿着兔子的细毛往上爬,以便将魔术师看个清楚。(解释哲学时很经典的比喻)
38. 这个世界不可能大家都喜欢我,我也不需要每个人都喜欢我,我只能说很多人还不了解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