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8-11 19:49 2
春风拂面,万物复苏。一场突如其来的团圆,让老陈家的大门再次敞开。岁月如歌,往事如烟,而这一次,却是重逢的喜悦。
1. “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我们所在的这个国度,是你我心之所系的共同体,每一个你和我,珍视昨天,把握今天,方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是时候,留下属于我们的2021记忆了。
2. 当然,发音肯定也是必须掌握的。
3. 但用户为了弥补阅读体验,猜测被屏蔽的部分,简单粗暴的屏蔽方式只会助长观者的好奇心理与猎奇心理,更引起强调的反效果。
4. 这些绞尽脑汁才能编造的“冻人”故事,甚至不需要“人”来完成。随便搜索一下,网络上还存在“闲鱼体生成器”,只需1秒就能制造你的专属“闲鱼人生”。
5. 当代年轻人正在把自己活成一个行走的大型定时闹钟。
6. 2021年的年轻人,在互联网文学中探究“生而为人”这门学科。
7. 因为平台特殊的屏蔽词机制,晋江文学城的小说正文和评论区中,常常出现方框“口口口”,让读者进行“填字游戏”,一度成为平台被抱怨的问题。
8. 作为2021年度最洗脑的互联网文学,废话文学从诞生起就极具含金量。
9. “既然提到了privilege,那我就来说说我的高傲在哪。”写到这里,凡学的威力已经尽数体现了。
10. 要论诸多互联网文学中谁的准入门槛最高,那必然得是发疯文学。
11.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而有买卖的地方,则是最佳的人性观察场所。
12. 需要警惕的是,当“发疯”成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往往使我们看到了非理性一面,而忽略了问题本身。或许这才是最“疯狂”的事。
13. 凡尔赛文学可能是最具生命力的互联网文学。
14. 只要情绪“上头”了,就是年轻人的“emo时刻”。点开微博话题“一人一句emo文学”,你能在这3万多条评论中找到年轻人数不尽的emo方式。
15. 女性对丫头文学大肆嘲讽,根本原因在于这些“普信男语录”里,男性将自己置于高高在上的位置,而女性仿佛只是他们的所有物,等待着他们随意“挑选”。
16. 生活受委屈、情场失意、对未来焦虑、喜欢的爱豆塌房、游戏连跪……甚至还有专门的微博超话“emo伤心俱乐部”记录着这些emo瞬间。
17. “一年只有45天,希望你不懂这句话。”类似的句子,再配上几张emo图片,就组成了刷屏全网的“这些话希望你永远不懂”系列。
18. 作者:王中中;公众号:新周刊
19. 2021年,你过得好吗,度过了多少闪亮的日子大过年的类似句子?经历了多少不眠的夜晚?留下了多少炽热的回忆?时间像河,从来不曾停歇,河边的我们,想抓住每一朵欢腾的浪花,给新的一年,以启迪、以收获、以信念、以光明。
20. 编辑导读:今年还有半个月就结束了大过年的类似句子,细数2021年出现在互联网的流行语,都或多或少刷屏过一段时间。丫头文学、废话文学、凡尔赛文学等等,这些文学的背后,反映的是青年对生活的感悟。本文总结了2021十大互联网文学,一起来看看吧。
21. 此类文案题材多样,包括且不限于凄美爱情、玄奇科幻。既有对过去的思考,也有对未来的期待。
22. 看似无用的互联网文学,在新时代以另一种更易消解的方式去阐述我们的生活、触碰我们的感情世界。潜移默化,细水长流,直至抵达灵魂深处。
23. 当你听“懂”了这段话,那么你就理解了阿瑟文学这种“独特”的沟通交流新风格。简单来说就是,有话不好好说,即使只是芝麻绿豆的小事也值得无限放大,用宏观伟大的叙事结构来讲述。
24. 文艺和做作,通常只有一线之隔。区别就在于,我们选择不再向“不存在的椅子”妥协。
25. 我废话,故我在。
26. “就像我们小时候那个爆米花,那么小小的一粒玉米,它是小小的能迸出这么大一朵花来,我觉得它是有巨大能量的。”
27. 为什么我们会沉迷彩虹屁?因为我们需要倾诉,需要拥抱。
28. 元宇宙降临,黑客帝国重启,当你还在担忧人类会不会被机器人取代,请相信闲鱼只要存在,就永远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
29. 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总有人正在年轻。但即使你再也看不懂青春疼痛文学,你也会为此感到“疼痛”——头痛的痛。
30. 在“网络流行语百科全书”小鸡词典上,带有“文学”的词条有49个,其中超过2/3的词条创建于2021年。
31. “文学是关于人的学问,是关于语言的艺术,只要人存在、语言存在,文学就存在。”文学在流量时代的作用,跟文学在任何时代的作用是一样的。
32. 告别了假装打工人的曹大小姐,凡学女王蒙淇淇热度不再。2021年,我们居然还能迎来凡尔赛文学的新高峰。
33. 在表达者眼里,从来不存在废话,因为表达永远有意义。它的意义就在于对于别人“没有什么意义”之外的,专属于表达者自身的“意义”。
34. 当年在瑞典领诺贝尔文学奖时,莫言曾经讲过几句话。他说文学相对科学技术,它好像是没有用处的;但文学最大的用处,就在于它没有用处。
35. 除了“yyds”,排名靠前的网络用语之中的“绝绝子”“勇敢牛牛”亦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正能量满满的“彩虹屁文学”词汇,使用它们的社交成本非常之低,但传达出来的善意和认同却能无限放大。
36. 青春期的幻想与悸动,每一场都有指定的年轻观众。当我们再也无法入戏理解,不如选择体谅。
37. 沉迷无效重复带来的冷幽默,废话文学成了我们取悦自身的最低成本手段。比起“说了没用、不如不说”,这届年轻人选择“说了没用、才更要大说特说”。
38. 在杨倩夺得2020年东京奥运会第一枚金牌后,中国奥运会金牌第一人许海峰,大笔一挥写了4个大字送上祝福:YYDS。
39. 万物皆可yyds。/ 微博截图
40. 只有这样,“黑夜总会过去的”。
41. “丫头们”,快逃!
42. 看似长篇大论,实则啥也没说,真是“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43. 曾经“忧伤像糖,甜到哀伤”的90后,确实“永远不懂”00后的疼痛文学,但细究之下,它们的诞生仍是同一个理由——少年强说愁。
44. 琼瑶式宣泄情绪的表达方式,长难句和短语多重混用,语言夸张密集且咄咄逼人,全然抛弃逻辑只需胡言乱语,字数越多越好从数量上震慑敌人……这些要点都是发疯文学的精髓所在。
45. 大抵文艺青年经过时间进化,都会变成抓马中年,顺便成为不少网友尴尬得用脚趾抠出三室两厅的重要素材。继《演员请就位》后,陈凯歌又被网友挖出综艺黑历史。
46. “两棵枣树”是真的说过。
47. 发疯文学出自豆瓣踩组,有组员发了一段以“我不发疯我说什么”为开头的感慨生活的留言,感染力十足,导致网友纷纷开始模仿,这股“疯”气迅速蔓延全网。
48. 想想看,当你在嘲弄“双国籍清华附中国际班的学生本可以跳过高考直接去清华但是想要追梦央戏需要再参与高考”这段内容时,你有没有提前偷偷拼写过“privilege”?
49. 2021年,显然成了“互联网文学”元年。
50. 希望你永远不懂,用最直白的解释去安慰自己:这届小年轻——希望你没有经历过他们这些“伤心事”。
51. 餐厅里没有第三张可以让阿瑟坐下的椅子,而我们也拒绝成为阿谀奉承跪下的阿瑟。阿瑟文学被群嘲,不过是现代版《国王的新衣》的又一次重演。
52. 《爱在》三部曲作为典型的“废话电影”,至今仍是多少人的最爱。戏内的人喋喋不休,画面外的观众总能从这些不停歇的絮语中找到共鸣。/ 《爱在午夜降临前》
53. 按照这个逻辑,参考曾经火遍全网的《平安经》,把年轻人的emo时刻组合起来其实也能出一部《emo经》:早起emo、熬夜emo、吃饭emo、睡觉emo、听歌emo、工作emo……
54. 相应地,发疯文学的实用性也和创作难度成正比。
55. 依赖流行语的表达习惯最终导向了脑袋的懒惰,正如乔治 · 奥威尔在《1984》的警告:减少词汇量,缩小思想范围,最终没有词汇表达。/ 电影《1984》截图
56. 无论是催卖家发货、游戏和猪队友对线,还是向领导提离职、表达对偶像的狂热喜爱等环境均可适用,堪称文字版“撒泼打滚”,用疯狂的话语来武装自己,宣泄出内心被压抑的情绪。
57. 经典回顾。/ 豆瓣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