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8-11 19:04 3
静心练字,修身养性之道,始于笔尖,融于心灵。
1. 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
2. 逆笔起,最得势。褚河南书,都逆起,隶法也。
3. 字无百日功。
4. 对小学生来讲,写字习惯要比字写得好差与否重要得多,学生的字写得不太整齐美观,勤练就会有进步,写错了几个下次还有机会纠正,可习惯养成了那是很难改变的。
5. 平生懒著书,书成亦快余。惊风日夜吼,随处足安居。
6. 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
7. 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
8. 赵吴兴大近唐人,苏长公天骨俊逸,是晋,宋间规格也。学书者能辨此,方向执笔临摹。否则,纸成堆,笔成家,终落狐禅耳。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9. 意居笔先,形随法立。
10. 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
11. 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
12. 卫恒祖述飞白,而造散隶之书,开张隶体,微露其白,拘述于飞白,潇洒于隶书,处其季孟之间也。
13. 吾之术以能执笔,多见碑为先务,然后辨其流派,择其精奇,惟吾意之所欲,以时临之。碑临旬月,遍临百碑,自能酿成一体,不期其然而自然者。加之熟巧,申之学问,已可成家。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14. 无声之音,无形之相。
15. 故观《中兴颂》,则宏伟发扬,状其功德之盛;观《家庙碑》,则庄重笃实,见夫承蒙之谨;观《仙坛记》,则秀颖超举,象其志气之妙;观《元次山铭》,则淳涵深厚,见其业履之纯,馀皆可以类考。宋.朱文长《续书断》
16. “实用与审美相辅”作为《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其中的一个基本理念,就如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17. 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18. 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19.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20. 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21. 诗可数年不写,不可一字不真。
22.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23. 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2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5. 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
26. 书肇于自然。
27.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28. 关于练字的励志名言
29. 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30. 真,行,草书之法,其源出于虫篆,点画波发则出于八分,转换向背则出于飞白,简便痛快则出于章草。宋.姜夔《续书谱》
31.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32. 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33. 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34. 虫篆既繁,草藁近伪,适之中庸,莫尚于隶。规矩有则,用之简易。随便适宜,亦有施张,操笔假墨,抵押毫芒。彪焕缧硌,形体抑扬,芬葩连属,分间罗行。烂若天文之布曜,蔚若锦绣之有章。西晋.成公绥《隶书体》
35.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36. 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着者,juziwu6coM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
37. 翰墨中面目各别,而其品有二:元气磅礴,超凡入化,神生画外为上乘。清气浮动,脉正律严,神生画内者次之。皆可卓然成家,名世传世。清.王翌《东庄论画》
38. 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
39. 书有三要:第一要清整,清则点画不混杂,整则形体不偏邪;第二要温润,温则性情不骄怒,润则折挫不枯涩;第三要闲雅,闲则运用不矜持,雅则起伏不恣肆。明.项穆《书法雅言》
40. 故气韵生动出于天成,人莫窥其巧者,谓之神品,笔墨超绝,传染得宜,意趣有余者,谓之妙品。得其形似而不失规矩者,谓之能品。元.夏文彦
41. 字须笔笔送到,到笔锋收处,笔仍提直,方能送到。
42. 笔下龙蛇似有神。
43. 自秦行篆籀,汉用分隶,字有义理,法贵谨严,魏,晋而下,始减损笔画以就字势,惟公合篆籀之义理,得分隶之谨严,放而不流,拘而不拙,善之至也。宋.朱文长《续书断》
44. 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
45. 熟能生巧,凡事皆然。书未熟而专事离奇,魔道也。弄巧成拙,不如守拙。
46. 字怕练,马怕骑。
47. 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胜利的欣慰,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成绩,也会激发起奋斗的志趣。
48.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49. 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50. 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
51.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52. 雄浑第一,冲谵第二,纤侬第三,沉着第四,高古第五,典雅第六,洗练第七,劲健第八,欹丽第九,自然第十,豪放第十一,含蓄十二,精神十三,慎密第十四,疏野十五,清奇十六,委曲十七,实境十八,悲慨二十,超诣二十一,飘逸二十二,旷达二十三,流动二十四。唐.司空图《诗品》
53.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4.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55. 笔之执使在横画,字之立体在竖画,气之舒展在撇捺,筋之融洽在纽转,脉络之不断在丝牵,骨肉之调停在饱满,趣之呈露在钩点,光之通明在分布,行间之茂密在流贯,形势之错落在奇正。清.笪重光《书筏》
56. 拳要打,字要练。
57.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58.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59.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60. 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61. 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
62. 婉若银钩,源若惊鸾。
63. 笔秃千管,墨磨万锭。
64. 视形象体,变貌犹同,逐势瞻颜,高低有趣。分均点画,远近相须;播布研精,调和笔墨。锋纤往来,疏密相附,铁点银钩,方圆周整。起笔下笔,忖度寻思,引说踪由,永传古今。东晋.王羲之《笔书论十二意》
65. 时时只见龙蛇走。
66.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7. 我生性不爱受困,常常违反班规,班主任常罚我抄班规,我只好三支笔一起握。我常对人说,我的一手好字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68. 写好字对开发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培养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69. 书法自晋至于宋凡二变矣,晋尚风韵,唐稍收敛而就规矩,宋则破格书之而毫纵不拘焉。明.周瑛《翠渠摘稿》
70. 正书行草之分为南北两派者,则东晋宋齐梁陈为南派,赵燕魏齐周随为北派也。
71.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72. 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
73. 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书亦如之。
74.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75. 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
76. 夫质分高下,未必群妙莜当;功有深浅,拒能美善咸尽。明.项穆《书法雅言》
77. 十二.理法兼长力求上乘
78. 落纸惊风起,摇空见露浓。丹青与文事,舍此复何从。
79. 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
80. 书无定法,莫非自然之谓法,隶法推汉,楷法推晋,以其自然也。唐人视法太严,故隶不及汉,而楷不及晋。
81. 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
82. 平和简净,遒丽天成,曰神品;酝酿无迹,横直相安,曰妙品;逐迹穷源,思力交至,曰能品;楚调自歌,不谬风雅,曰逸品;墨守迹象,雅有门庭,曰佳品。上为五品,妙品以降。清.包世臣《艺舟双楫》
83. 人之于书,形质法度,端厚平和,参互错综,玲珑飞逸,诚能如是,可以语神矣。明.项穆《书法雅言》
84.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85. 字之纵横,犹屋之楹梁,宜平直,不宜倾欹。
86. 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
87.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88. 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