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7-24 06:55 0
挑战山峰,神态坚毅,步履稳健如山岳。
1. 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呢?
2. 走得 其实并不
3. 第三段:讲我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用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激励自己。
4. 挑山工衣着:敞开的白土布褂子,露出鲜红的背心。
5. 写一则读书笔记。
6.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为什么要写“扫路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扫路人。(补全题目,板书:天游峰的)
7. 谈话激趣:同学们,泰山以它奇特的景象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人,但是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来到泰山,更让他难以忘怀的并不是那雄浑的景色,而是一位挑山工。
8.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刚才又读了课文,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出示
9. 6抄写描写挑山工外貌、衣着、神态和动作的句子。
10. 作者为什么要仔细打量这位老人呢指名说(敬佩、佩服)。老人是怎样谈自己的工作的
11. 作为一位步履匆匆的游客来说,天游峰留给我们的是美丽的景色、陡峭的山峰,而作为一位与山为伴的扫路人来说,天游峰留给他的,是好山好水,是无尽的乐趣,是相依为伴的情感!下节课我们再继续下走进扫路人的内心世界,去感悟他的精神品质。
12. 扫路人 不怕累 能吃苦 爱生活
13. 方法 与途径: 通过读,圈,划等方法,让学生找出文中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词句,朗读感悟,质疑解答问题。
1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5. 课文就是按照“生谜——解谜——明理”的顺序来进行叙述的。
16. 从课题中我们知道了什么(课文既写了天游峰,又写了扫路人)
17. 游人东看西看,挑山工一个劲地往前走,理解时间长了,就走到前面去了的含义。
18.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9.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挑山工》教学设计。
20. 问题:①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游人是怎样登山的?结果怎样?②把挑山工讲的话划下来。
21. 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用自己的方式去读,提示学生注意读准音。
22. 指名读第三组,这组词语都与什么有关(天游峰)你读懂这些词了吗说说你的理解,也可以用其中的词语来说一句话。
23. 2自然段):讲我登泰山时看见挑山工登山与游人不一样,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但奇怪的是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24. 提出学习要求。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问题:在登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是在什么情况下相遇的?
25.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要懂得干什么事只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扎实,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26. 分组练读课文,思考讨论:
27. 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朝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并学习挑山工不懈攀登的精神。
28.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4个,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
29. (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高兴怎么就怎么)
30. 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1. 交流:身累心不累。 累:天游峰高、险、台阶多,天天扫当然累。 不累:习惯了;不舍得离开;扫干净了路心里高兴不觉得累;以苦为乐,热爱生活;爱上了这里爱上了这个工作把工作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从老人轻轻松松的语气、悠然自得的神情可看出;从老人对生活的态度(乐观豁达)可看出。
32. 作家冯骥才作为一个游客,听了挑山工的话以后,如果再去游览名山,会怎么走?
33. 扫路人也就是清洁工人,他们为了人们能有一个清洁的环境,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课题。
34. 作者为什么说“我需要它”,而且“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作者需要的仅仅是这幅画吗?(作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画,而是画中挑山工那种认准目标,不断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是因为作者需要这种精神来激励自己向前。)
35. 我为什么会注意到这位老人是什么吸引了我(声音,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听到了扫路声)
36. ②指导朗读: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两头垂下几根绳子,挂着沉甸甸的物品。
37. 3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38. 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画家冯骥才的作品。他的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39.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自学情况入手,了解学生所掌握的的信息,以便更好的从学情出发,调整教学思路,更好的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40. A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以及标点符号,体会老人的不易。
41. 组词 语。
42. 2导入新课。板书:挑山工。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谁知道“挑山工”是指什么样的`人?预习后,知道了挑山工的哪些特点?(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认识可深可浅。)
43. 交流:(指名说,相机出示相关段落文字,抓住重点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老人的形象)
44. 2指名说说“拘束”、“腾云驾雾”、“耽误”、“朴素”、“意味深长”的意思。
45. 课文洋洋洒洒几百字,实际上就是写了这两个方面,那么天游峰是个怎样的山峰,这位扫路人又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46. 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懂得只有认准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7. “我”在泰山上遇到一位挑山工,挑山工虽然身负重物,走得很慢,却常常走到“我们”前面,通过交谈,“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并一直挂在书桌前激励自己。
48.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49. 中心思想:
50. 通过品读能体会到扫路人朴实的外表、平淡的话语、爽朗的笑声中所蕴含的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51.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52. ①“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险)“九百多级石梯”,(高,台阶多)“银丝”、“抛”、“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险)。教学时抓住“抛”字用换词法(落)指导学生朗读感悟。
53. ②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垂着,伴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说明步履轻松;
54. 了解挑山工的话,从其登山中感受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55. 在泰山底下往山上挑货
56. 先读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再根据作者思路为课文分段。
57.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挑山工说的那一段意味深长的话,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58. 鼓励学生课前体验:挑点东西登十几级台阶,体验一下生活。
59. 在预习中还有哪些读不懂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60. 提问:这篇文章写挑山工怎样登山的?由此引发了一个什么不解之谜?
61. 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他们登山时的姿势是什么样的?找出课文里的话说一说。挑山工登山的路线是什么样的?(是折尺形的。)
62.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将挑山工的精神内化并激励自己前行,以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63. 作者对什么现象、事情感到很奇怪?(作者奇怪的是,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64. 挑山工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理儿呢请大家再读挑山工的话,说说感受到的理儿。(全班交流)
65. 3大家还觉得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扫路人吗带着敬佩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66. 我使劲儿咽着唾沫,把窜到喉咙眼儿的火苗硬压下去。
67. 3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谈谈自己初步的看法。
68. 山道上 几次相遇
69. Tags:泰山课文
70. 一个接一个的失败,好像灭火剂一样把我心头的希望之火浇灭了。
71. “我跟你们不一样”,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呢?
72. 引读这两节,体会老人的乐观、自信、豁达的人生态度。
73.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并感知描写方法。
74. 大胆舍弃,突出重点。
75. 课文第一自然段讲了挑山工的样子,谁愿意读一读,让同学们加深对挑山工的印象。
76. 他的脸涨得红红的,手还……个劲儿地抓耳朵,身子也不时扭动着,现出十分忸怩的样子。
77. B小结:是啊,老人的收入肯定不高,喝山里的水,吃大米和青菜,这样的生活,在有些人眼里是清苦,可是在老人眼里却是那么的富有诗意,喝的是引导朗读
78. 1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读音。提醒注意:“奏”、“素”是平舌
79. ③可不可以把“一级一级”改为“一级级”你从中读出了什么(老人扫得很认真、一丝不荀)
80. 指名读第二组词语,这组词语在文中都是写谁的(扫路人)文中的扫路人给你怎样的印象(例如朴素、健朗、精瘦等等)
81. 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是和你们走的同一条道?你们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
82. 1以“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为主线,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学习,才能了解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引导学生交流并适时板书:语言、动作、神态、外貌。
83. 学生按要求自学思考。|
84. 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