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7-23 00:44 3
“‘孝心哪家强,老人心中明!’——这是一句简单却充满深意的口号,它道出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这个温馨的故事里,让我们一同见证孝心的力量。”
1. 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2. ——孟子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3. 家庭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
4.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出自《名贤集》
5.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6.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出自《增广贤文》
7. 本来苏明玉一家兄妹三个人应该是相亲相爱,其乐融融的,可是却由于母亲的偏心,父亲的无能,使一家三个孩子过成了仇敌,直到成年后,苏明玉还在原生家庭这种偏心的阴影里,久久走不出来。
8. ——孟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9.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10.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出自《三国志·魏书》
11. ——挚虞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2.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13.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出自李毓秀《弟子规》
14.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20、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15.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出自《孟子·尽心上》
16. ——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17. ——老舍 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18. 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19.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0. 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二十四孝为母埋儿》
21. 注释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22. 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23.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子曰
24. 就由于他是弟弟,所以就能得到偏爱,无论她有没有才能,只需弟弟提出请求,她就必需满足。后来,朋友的母亲说,以后老家的房子都留给弟弟,由于他是男孩。
25. 注释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26. 注释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27.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 意,面带欢笑。
28. 只有回到妈妈家才可以做回孩子,被关注被宠爱被无限关心。
29. 注释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
30. 表姐的父亲生病那段期间,都是表姐请假在家里服侍父亲,每次去医院检查、治病也都是表姐一个人全权担任,后来,表姐的父亲逝世了,家里拿到了四万到的丧葬费,表姐的母亲把这笔钱放在了表姐那,不过她很严肃地跟表姐说,这个钱可不是给她的,只是暂时让她保管。
31. 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狄更斯
32.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
33. 小时候总是气父母,长大以后为人父母才知家长的不容易!做为家长始终为我们挡风遮雨的,就算成家立业了,在父母的眼中我们永远都是一个孩子!
34. 夜坐 唐唐彦谦 愁鬓丁年白,寒灯丙夜青。不眠惊戍鼓,久客厌邮铃。
35. 每个孩子都渴望有一个温暖的家庭,一个从小不缺爱的孩子,在长大之后也会是一个温暖的小太阳,用自己的光芒照亮身边的所有人。并且这种孩子长大之后,也会极其眷恋家的温度,对待自己的父母自然也不会差。其实所有的感情都是相互的,父母为孩子付出的,孩子也会有感知,而每个人都是贪恋温暖的,为了保留这份温暖,到了晚年,孩子也会为父母付出的。
36. 注释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
37.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孝经》
38. 我们无妨做个假定,假设当初父母两个人能做到不偏不向,把爱同等地分给两兄弟,那么他们兄弟两个人也不至于互相屠戮,而是快乐地生活在一同,共同侍奉父母,享用天伦之乐。可这一切都被父母的偏心给毁了。
39. 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出自林逋《省心录》
40.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
41.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
42.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出自李毓秀《弟子规》。
43.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李毓秀《弟子规》
44. ——莎士比亚6、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45. 缘由是,母亲过世的第二天,弟弟和弟媳找到表姐去要父亲走时的那笔丧葬费,表姐很惊讶地看着冷血的弟弟,她说这笔钱一定会给他,不过怎样也得把母亲的后事料理完了再说吧,可弟弟和弟妹当仁不让。
46. 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宋〗何铸
47. ——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8. --西方名言 父亲是一个银行,发行知识,支付爱……--马英
49.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出自《三国志魏书》。注释: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50. ——孟子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1. ——孟子23、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52. 以前总是有人说“养儿防老”,可理想总是一次次证明“想养老就得防儿”,人们的固有观念里,都说女儿是嫁进来的人,泼进来的水,可是真正心疼父母,挂念父母的大多却都是女儿。
53. 抚养虽骄呆,性识颇聪明。 学母画眉样,效吾咏诗声。
54. ① 为子女做好榜样,传递孝道
55.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56.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李毓秀《弟子规》
57. 无论我们多大,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他们会跟着收拾你的“摊子”。
58. 尐可爱 | 一级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59.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60. 深恩未报惭为子,浅薄不消羞作人。《格言集锦》
61. ——庄子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62. 出自《劝报亲恩篇》。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63.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出自《增广贤文》
64. ——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
65. ——梁晓声 父亲是财源,兄弟是安慰,而朋友既是财源,又是安慰。------富兰克林 智慧之子使父亲快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 ------所罗门 父亲们最根本的缺点在于想要自己的孩子为自己争光。
66.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劝报亲恩篇》
67. ——《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
68.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69. ——孔子11、长幼有序。——孟子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70.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71. 在父母眼中,我们永远都是小孩子母亲大人问我身上还有没有钱够不够用。
72.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论语?学而第一》。
73. Tags:孩子父母儿子
74.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
75. 生活中人们都普遍认为父母才是最了解孩子的,可有时却恰恰相反,父母也会是最不了解孩子的,因为父母眼中的孩子永远不会长大。
76. 弟弟从小被父母和表姐宠着,渐渐就习气了依赖,习气了讨取和占有。
77. ——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78. 注释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79. ——《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80. 朋友想想本人为母亲和弟弟所做过的一切,她突然觉得本人很累,她想要的爱不断都那么难,她希望母亲能像爱弟弟一样爱她,可是母亲却把一切的爱都给了弟弟,关于她,只要无度的讨取。
81.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82. 我看见过挨饿的孩子。我看见过母亲和妻子们的悲痛。我痛恨战争。罗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