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女婿孝顺,敬老如亲,家庭和睦!的句子

面书号 2025-07-22 03:00 0


在晨曦微露的清晨,女娲捧着造化玉简,尊老如亲,家庭和睦,与天地共鸣。

1. 老岳母看着站在一旁的白发女婿女儿女婿孝顺父母的说说,擦着眼泪说女儿女婿孝顺父母的说说:“这个家啊,就像是扁担上立着一个鸡蛋,没有他早就碎了。”

2. 在河南省焦煤集团鑫珠春公司的西沟家属区,一套简陋楼房里住着这户特殊的矿工家庭女儿女婿孝顺父母的说说:年过半百的矿工谢延信和妻子谢粉香、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的八旬岳母和52岁的智障内弟,而岳母并不是谢粉香的亲生母亲,内弟也不是她的亲弟弟。就是这样一个频遭打击的苦难之家,却以30来年始终如一的大孝至爱家风,深深感动着百里矿区和众多不相识的人们。

3. 父亲谢延信:32年如一日照顾亡妻父母智障内弟

4. 今年54岁的谢延信原名刘延信,原是河南滑县农民。32年前,新婚一年的妻子谢兰娥生下女儿40天后,因产后风离开人世,留给他的是这样一家人:岳母因患有肺气肿等疾病、基本没有劳动能力,唯一的内弟又先天呆傻,生活难以自理,只有岳父一人在300多里之外的焦作煤矿上班。谢延信跪在痛失爱女的岳父母面前,流着泪承诺:“兰娥不在了,我就是你们的亲儿子,有病我伺候,百年以后我送终。”为使二老放心,他把自己的姓从刘改成了谢,并把岳母和内弟都接到了自己家里好生照顾。

5. 然而,不幸并没有放过谢延信。1979年春,岳父突然得了中风,虽经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从此在床上一躺就是近18年。为了方便给岳父治病,他把刚刚5岁的女儿留在老家,带着岳母和内弟从老家来到了焦作,在职工临时招待所找了两间9平米的小房,开始了异地的艰难生活。岳父每月60多元的病休工资养活不了全家4口人,谢延信就抽空到附近农村的砖瓦窑打零工,挣钱贴补家用。为了能省几元菜钱,他还在垃圾堆上开荒种起了油菜,嫩的时候凉拌吃,长老了炒着吃,收了菜籽再榨成油吃。

6. 在岳父与床做伴的18年里,他每天坚持给岳父翻身、擦爽身粉,每天背老人到室外晒一次太阳,往老人住的9平米小屋里洒一次花露水女儿女婿孝顺父母的说说;岳父大小便失禁,他每天要洗一大盆沾满屎尿的衣服、床单;因肝硬化引起双腿浮肿,他每天用热水给老人烫脚、按摩。为给岳父治病,他依照偏方挖过毛草根、逮过蟾蜍;怕老人寂寞,1983年他在刚参加工作的第一个月,就花费半个月的工资为岳父买了一部收音机,还陪岳父跟着收音机唱豫剧,岳父喜爱听武侠小说,他就经常给岳父读小说。即使如此,有时候岳父心情不好,还对他无端发火,他总是一笑而过。1987年就认识谢延信的老邻居赵国堂说:“18年啊,老人没得过褥疮,没穿过一件尿湿的衣裤,这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

7. 1996年8月,岳父临终前,谢延信再次庄重承诺:只要自己有饭吃,就不会让岳母和内弟饿着;岳母百年后,让内弟跟着自己上班,退休了让内弟跟自己回老家,决不上内弟受委曲。和他年纪差不多的内弟经常走失,谢延信总是不厌其烦到处寻找,从来没有过一句怨言。呆傻的内弟有时把别人家的小孩子吓得直哭,他赶紧去给别人道歉。

8. 如今,已近82岁的老岳母身体比从前好多了,而谢延信的身体却每况愈下。1990年,谢延信患了严重的高血压病,为了省钱,听说醋泡花生能降血压,他连吃了13年,直到2003年因脑出血才不得不住院抢救。记者采访时,老岳母充满怜爱地看着满头白发的女婿说:“这个家啊,就像是扁担上立着一个鸡蛋,没有他早就碎了。”她说自己脾气不好,有时会吵他两句,可女婿总是笑笑就算,“从来不惹我生气,连句别扭话也没说过。当年也有人说闲话,不能指望女婿,可我说靠的就是他!”

9. 有人问谢延信三十多年照顾岳父母一家亏不亏?他说:“照顾自己父母的事有啥亏不亏的。”邻居吕国臣说:“谢延信这样的女婿天下难找,要不是他,他老岳父这一家三口也活不到现在。”

10. 继母谢粉香:他是个好女婿我做个好续闺女

11. 前妻去世后,曾有不少人给谢延信介绍对象,他从不隐讳地公开了一个条件:结婚后决不丢下这些亲人。对方一听他的家境,要么不理解,要么嫌负担重,都退却了。直到1984年,同村的农家女谢粉香一句“有难我们同当,有苦我们同吃”,使他俩走在了一起。从此,谢延信在焦作上班伺候岳父母,妻子则在老家担当起抚养女儿、种地的担子。

12. “当时我听说老谢对岳父一家人那么好,人太实在了,就决心嫁给他,不图好吃好喝,就图他这个人心眼好,能吃苦。”谢粉香说他们结婚到现在22年了,可真正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为了让老谢安心照顾好岳父母,她在老家一人带着四个孩子,负责照顾双方的四位老人,尽量不让他操心,每年还要几次赶到焦作帮助老人拆洗棉衣被褥。

13. “老谢是个好女婿,我就当个好续闺女,决不影响他的名声。”自2003年谢延信因脑出血,同样善良的谢粉香更多地承担起了伺候老人的责任,从患病的丈夫手里接过孝心接力棒,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伺候起老谢前妻的母亲和弟弟。老谢的岳母也把她认作了续闺女。

14. 32岁的女儿刘变英和父亲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7年。为了能尽早帮上家里的忙,她只上了小学四年级就辍学回家开始干农活了。说起父亲,她的评价是“俺爸太难了,一般人做不到这样。”她至今记得,当年为了省钱,爸爸硬是骑自行车从焦作回到了滑县,到了家,人都动不了了,把奶奶心疼得直哭。她告诉记者,她跟周围的人说起爸爸的事儿,人家都不信:哪可能有这样的人呢!

15. “刚结婚,俺爸就给我们上了一课:把婆家分给我们的三间房子腾出两间,让给弟弟妹妹们住,要求我们千万不能惹老人生气。”女儿刘变英回忆。

16. 1994年农历腊月廿二她结婚的前一天,父亲从焦作赶回到了老家,把她叫到跟前说:“妮,好女不争嫁妆衣。你结婚,没有啥送你的,给你一本织毛衣书,里面有我抄的两段话,以后经常看看。”这本没有封皮的书,在第一页上写着“黄连水虽苦,饮后舌根下却有甜的回味;糖精水是甜的,含量过度则变成苦水。这充分表明:有苦方有甜,矩与苦相连,甘愿常吃苦,方能长久甜。”书的第二页上有一篇节约谚语:节约是幸福之本,浪费是贫困之苗;艰苦奋斗记心上,勤俭节约细水常。

17. 这本书是父亲在旧书地摊上花1元钱买的,因为女儿爱织毛衣。刘变英说,我把这本书当成了传家宝,放在枕头下面,没事经常看看。她的婆婆家有5个孩子,长年在外地打工,公婆的地这么多年来都是她帮助种的。

18. 传统美德的感召力在新时期依然巨大

19. 一座上个世纪80年代建造的居民楼里一套45平米的房子里,昏暗得大白天还得开着灯泡,除了几张床和一台二手14吋彩电,看不出家里还有点什么值钱的东西。这就是谢延信的家。他的退养金加工资每月700多元,其中200元用来买药,剩下的钱用来全家吃饭。这样的收入,维持这样的家庭,艰难可想而知。然而,在谢延信的脸上,却始终挂着一副知足的笑容,也从没有怨天尤人。问他难不难,他说:“没有啥,很平常”;问他过去的艰难日子是怎么过来的,他又是带着笑说:“都忘了”。

20. 据焦煤集团鑫珠春公司总经理谢长明介绍,谢延信1983年参加工作后在朱村矿掘二区当了一名掘进工,工作环境艰苦,但他从没有因家庭拖累而影响工作。在井下工作8年里,他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永动机,每年出勤都在300个工以上。1990年他患了高血压后,组织上调他到井上瓦斯泵房工作,工友评价:“他就像是颗螺丝,只要把他拧紧了,就永远不会松动。”这么多年来,他没有脱过一次岗,发生过一次事故,机电设备完好率年年都在90%以上。

21. 尽管家里经济困难,但他总是自己默默承受,从不把自己的困难向别人诉说。组织上和各级领导来家里慰问,他也没有向公司诉过苦,更没有向组织要过救济。有人说他傻,他却说:“组织上年年来看望俺,俺知足了,咋还能再给组织找麻烦呢?”记者到他家里采访,善良的一家人没有更多地抱怨生活的艰难,而是不住地表达着对组织和周围群众的感激。一家人指着还没有拆封的电视机和洗衣机介绍,这都是上面领导来慰问送的。谢粉香说,这些年矿上不少职工都下岗了,可还是让他留下了。2003年老谢因病退养,工资只有300多元,矿上就照顾他去瓦斯泵房看设备,每月给400元。

22. “谢延信是我们的好邻居,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32年来,谢延信的事迹深深感动着周围的百姓,一说起孝敬老人,就要和谢延信比较,教育孩子也拿他做榜样。鑫珠春公司西苑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兰英说:“谢延信的孝心感染了西苑社区,在社区中形成了尊老爱幼和互帮互爱的良好社会风气。”记者前去老谢的家里采访时,周围邻居都纷纷提出,应该好好宣传一下谢延信,让更多的人知道他,向他学习。

23. 一位网民说,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老谢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道德伦理课,这比传说中的孝道更具震撼力和感召力。不少网民建议要大力宣传、大力弘扬这种平凡而伟大的奉献精神。

24. 关于失独老人的赡养问题,很现实、很残酷、很无奈。因为政策原因,他们只养育了一个子女,后因不幸又失去独生子女。想再生育,年龄已大;想让孙子辈赡养,他们还年幼;想让女婿或者儿媳养,他们还面临组建新的家庭。涉及的问题很多,我们今天只谈丧偶女婿赡养岳父母的问题。

25. 丧偶女婿对岳父母没有法定赡养义务,仅有道德要求

26.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赡养父母仅是子女的法定义务,子女不能赡养的找孙子辈或者找政府。儿媳对公婆、女婿对岳父母虽称爸妈,却不是法律上的母子关系。夫妻双方都在世时,都有协助对方赡养对方父母的义务,配偶去世后,连这个协助义务也没有了。

27. 《婚姻法》第二十一条 父母与子女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28. 丧偶女婿对岳父母没有法定的赡养义务,仅能说有道德上扶助义务。至于丧偶女婿如何对年老的岳父母尽赡养、扶助义务,又取决于多方面的原因。双方感情如何?岳父母是否明理?女婿是否懂得感恩?女婿是否有赡养扶助的能力。如果有外孙子女,双方可能联系得多一些。如果没有孩子,可能就形同陌路了。这其中还牵连到女婿是否再婚问题,有没有能力再扶助原来的岳父母?

29. 面对困境,失独老人如何考虑养老问题?

30. 要想让失独老人安度晚年,就需要独生子家庭防患于未然,不幸事件发生前有考虑,事后有安排。这种说法可能会遭到网友的指责,说我给这么多独生子女家庭制造不安因素。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听我说说看是否有道理。

31. 独生子女家庭老人应当考虑到的问题:老夫妻两个的养老医疗保险应当及时交纳,有存款当然是最好的。即便将来没有不幸发生,到老了自己有退休金总比给子女伸手要强得多。选择女婿尽量要找那些重感情、懂感恩、有责任心的男士。唉!关键是自己的女儿听话才行。在家族考虑备用赡养人,如侄子、侄女,平时多给他们一些帮助和关怀,说不定哪天会用到别人。有能力的话,帮助女儿女婿抚养孩子,他们与自己有血缘关系,也有法定的赡养义务。

32. 不幸事件发生后,对后事要明确,别糊涂。如果女儿留下子女,就孩子的抚养问题、自己的养老问题、遗产继承问题要进行明确,给身边的人做事指出方向。女婿再婚时,孩子由谁来抚养;自己年老后赡养问题如何解决;遗产由谁来继承等等。

33. 重点说一下丧偶女婿继承岳父母遗产问题。如果岳父母没有其它子女,这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不管是将遗产留给女婿还是孩子,争议不会太大,但也要明确。如果岳父母有其它子女的话,就有点麻烦。法律规定,“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与其它子女尽平等、对等、均等的赡养义务还不能分遗产,尽主要赡养义务才行。什么叫“尽了主要赡养义务”,在法律上是比较难认定的。女婿在考虑赡养岳父母时,这些问题也是不得不考虑的。在这个问题上,老人要明理,如果想让女婿赡养自己,就应该明确将遗产留给女婿,写下遗嘱或者公证遗嘱,让别人也放心。当然,女婿不孝的,老人还可以随时更改遗嘱、更换赡养人。

34. 《继承法》第十二条 丧偶儿媳、女婿的继承权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35. 无人赡养的老人由政府供养

36. 失独老人选择进养老院,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各地政府也在尽可能地改善这些老人的养老条件。

37.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三十一条国家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给予基本生活、医疗、居住或者其他救助。老年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能力或者扶养能力的,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有关规定给予供养或者救助。

38. 丧偶女婿能否赡养岳父母涉及到很多问题,我们呼吁倡导女婿要懂得感恩的同时,也希望老人这些问题上要明事理,让女婿能养则养,不能养也别勉强!

39. 1尺男儿不为民,愧对父母枉为人。世间自有正气在,路见不平有须眉。

40. 2因时间的飞逝,父母已不再年轻,生活的千斤重担,有时会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的压力是我们不能够体会的,而我们能够做的是,好好学习,努力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因为父母所有的辛苦和压力都是为了我们,不要再让我们的父母为我们操心了,给他们多一点问候,多一点爱,想一想,从小到大,父母为我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却从无怨言,他们为我们付出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快乐,那么的高兴,感恩父母,感恩父母对我滔滔不尽的爱,有一句歌词写到有爱才有家,有家才不怕,不管你路漂泊,漂泊到何方,爱是永远的家,感恩父母,感恩父母给了我一给温暖而又幸福的家,我好爱好爱你们。

41. 3其实我们最亏欠的是父母,他们最奢侈的愿望就是我们能多陪陪他们,就像小孩希望得到糖果一样。他们的心愿只有那么简单。

42. 4受多年养育之恩如天之大而至今未能报之衔草,每念及此愧疚难当,俯仰无以为计唯肝肠如寸断耳,悲夫!

43. 5我让您伤心了。对不起,我不是个惹您开心的儿子。

44. 6父母亲对我们的爱都是无私的,而我们经常用人间的眼光去看自己的父母亲,不珍惜父母亲给我们的照顾和帮助。所以一旦父母亲离开的时候,每个孩子都非常地难受和痛苦,就是因为觉得亏欠了父母亲太多太多。佛法讲孝道,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要学会孝顺。

45. 7后来我长大了,你们依旧辛苦。后来我工作了,也没帮衬到你。还把自己的生活过的一塌糊涂。养我有什么用。

46. 8心里面对不起自己的父母,亏欠父母太多了,所以得抽出更多的时间去看看爸爸妈妈。

47. 9突然间觉得很对不起父母,在我身上竟找不出一件可以让他们出去炫耀的事,还一直为我操心,真心对不起。。。。

48. 10父母一生都在等孩子说一句谢谢,孩子一生都在等父母说一句对不起。然而他们永远也等不到。

49. 11对不起最爱我的父母,我知道我很自私,可我真不愿意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