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7-21 16:20 5
在悠扬的钟声中,一所古色古香的学院映入眼帘。这里,良师铸英才,严谨的教诲孕育出一代又一代的高尚学子。
1.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2. 飞卫收下纪昌作徒弟后,对纪昌学习射箭可真叫严啦!刚开始学射箭时,飞卫对纪昌说:「你是真的要跟我学射箭吗?要知道不下苦工夫是学不到真本领的。」纪昌表示:只要能学会射箭,我不怕吃苦,愿听老师指教。于是,飞卫很严肃地对纪昌说:「你要先学会不眨眼,做到了不眨眼后才可以谈得上学射箭。」
3. 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
4. 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程鸿勋
5. 爱子不教,犹饥而食之以毒,适所以害之也。----申涵煜
6. 捧着一颗心,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7. 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和自己的心去教育我们的孩子。
8. 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教书。
9.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是在于如何看护儿童苏赫姆林斯基
10. 虞世南是初唐时的大书法家,唐太宗夸奖他说:“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精通其中一种,就可以成为名臣,而虞世南却兼备五者之长”褚遂良拜虞世南为师学书法有名师指点,再加上个人的努力,褚遂良进步很快有不少人吹捧他,他自己也沾沾自喜有一天,他问虞世南:“我的字能否与智永前辈相比”虞世南说:“智永学书法四十年不下楼,退笔成冢(zhǒng),只有他的祖先王羲之才能与他相比”褚遂良又去问魏征,魏征写给他十六个大字:“取人之长,避人之短;扬己之长,克己之短”褚遂良深受教益,回去后埋头苦练书法,终于成为初唐著名的书法家
11. 在所有一切有益于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是教育人的事业。----卢梭
12.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
13. 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应掌握的教育艺术。----徐惟诚
14. 纪昌为了学会射箭,回到家里,仰面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面,两眼一眨不眨地直盯着他妻子织布时不停地踩动着的踏脚板。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心里想着飞卫老师对他的要求和自己向飞卫表示过的决心。要想学到真功夫,成为一名箭无虚发的神箭手,就要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这样坚持练了两年,从不间断;即使锥子的尖端刺到了眼眶边,他的双眼也一眨不眨。纪昌于是整理行装,离别妻子到飞卫那里去了。飞卫听完纪昌的汇报后却对纪昌说:「还没有学到家哩。要学好射箭,你还必须练好眼力才行,要练到看小的东西像看到大的一样,看隐约模糊的东西像明显的东西一样。你还要继续练,练到了那个时候,你再来告诉我。」
15. 教师应该善于挖掘孩子的潜能,培养他们包括学习能力在内的`多方面能力。
16. 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等,类别繁多,数不胜数。
17. 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
18. 甘蝇是古时候的一位射箭能手。他只要一拉弓射箭,将箭射向野兽,野兽就应声而倒;将箭射向天空飞翔着的飞鸟,飞鸟就会顷刻间从空中坠落下来。只要看到过甘蝇射箭的人,没有哪一个不称赞他是射箭能手,真是箭无虚发,百发百中。甘蝇的学生叫飞卫,他跟着甘蝇学射箭非常刻苦,几年以后,飞卫射箭的本领赶上了他的老师甘蝇,真是名师出高徒。后来,又有一个名叫纪昌的人,来拜飞卫为师,跟着飞卫学射箭。
19. 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
20. 鬼谷子,春秋时期著名的隐士,博学多才、名噪天下的《孙膑兵法》的作者孙膑便出自他的门下。他的另一个弟子庞涓却阴险毒辣,由于妒贤嫉才而陷害孙膑致残。虽后被孙膑计杀,但作为名人鬼谷子的学生,恐怕对于“严师出高徒”也是个莫大的讽刺吧!
21. 孔子曰:因材施教。----孔子
22.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3. 教育学生,从爱出发,爱是一种特持久而深刻的感情。
24. 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
25. 严师出高徒一类的谚语:严师出高徒。井淘三遍吃甜水,人从三师武艺高。不经一师,不长一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天地为大,亲师为尊。三人行,必有我师。学无老少,能者为师。
26. 一次,孟子的学生乐正子到齐国,因为没有马上安顿好,未能当天去看孟子。第二天乐正子去见孟子时,孟子很不高兴,劈头就说:“你也想到来看我吗”乐正子感到语气不对,也不知怎么回事,忙问:“老师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孟子并不直接回答,转而问道:“你到齐国几天了?”乐正子老老实实地答道:“昨天已到。”孟子听后便极为不快地说:“既如此,那么我刚才说那样的话又有什么可怪?”乐正子这才明白孟子生气的原因是自己抵达齐国后没有立即去看望他,于是赶紧解释,昨天没有及时到老师那里,是因为住所尚未落实好。孟子一点也没有放松,继续责问:“你难道听说过,一定要住所找好了才来求见长辈吗?”乐正子只好向孟子认错。在这段对话中,孟子的态度始终咄咄逼人,从中我们不难看到,他对师道尊严的维护,显然压倒了对学生的宽厚和关心。确实,就人格形象而言,孟子可敬的一面似乎超过了可亲的一面。
27. 孔子曰:习相近也,性相远也。----孔子
28. 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孔子
29. 孟子在对待不同观点时,常常火药味很浓,其论战的态度往往妨碍了彼此的理解与沟通;好辩表现在政治生活中,很容易变成强词夺理。在燕国是否可伐这一问题上,孟子之辩,便有这种意味。齐国大臣沈同曾私下问孟子:“燕国内乱,是否可以讨伐?”孟子回答:“可以。”原因是燕国之君子哙不该随便把君位让给燕国之相子之。后来齐国果真讨伐燕国。当时有人问孟子:“先生曾劝齐国伐燕国,是否有这回事?”孟子答道:“并无此事,当初沈同问我:‘燕国可以征讨齐国吗’我回答:‘可以。’如果他再问我:‘谁可以伐燕国?’我就将回答:‘只有代表天意的人才可以伐燕国。’既如此,怎么能说我劝齐伐燕?”这种辩解在逻辑上固然无懈可击,但却很难使人心悦诚服,它使孟子的哲学家形象同时又带上了某种辩士的风格。
30.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孔子
31. 飞卫听了很为纪昌高兴,甚至高兴得跳了起来,并还用手拍着胸脯,走过去向纪昌表示祝贺说:「你成功了。对射箭的奥妙,你已经掌握了啊!
32. 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孔子
33. Tags:教育习惯
34. 勤勤恳恳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堂堂正正做人。
35. 先学会做人,再学会知识。
36.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