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7-21 00:41 4
泰山雄伟壮观,中华第一山!巍峨耸立于天地之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千年荣耀。

1. 比喻安定稳固。 汉 枚乘 《七发》:“变所欲为,易於反掌,安於 泰山 。” 宋 苏洵 《远虑》:“盖天下虽有 泰山 之势,而圣人常以累卵为心。”
2. 泰山那继而天空的云朵,赤紫交辉,瞬息万变,有的象万马奔驰,有的象神牛角斗,有的象凤凰展翅,有的象孔雀开屏……但见满天彩霞与地平线上的茫茫云海融为一体,犹如巨幅油画从天而降。云霞雾霭相映,岚光宝气闪烁。浮扁耀金的海面上,日轮掀开了云幕,撩起了霞帐,披着五彩霓裳,像一个飘荡着的宫灯,冉冉升起在天际。
3. 生石罅(xià):“生于石罅”的省略。罅,裂缝。(
4. 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是古长城。最高处日观峰,位于古长城之南十五里处。
5. 第四段,写所见的古迹,虽然简略,但也有重点——石刻,可见名山文化悠久。
6. 泰山的山真雄伟,站在山巅,一览众山小;泰山的峰真险峻,俯视山谷,令你心惊胆寒;泰山的山谷真幽静,身居其中,令人疲劳尽消,无限神往。泰山的景真多,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
7. [译 文]
8. ①阳: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②汶(wèn)水;大汶河,发源于山东莱芜县东北原山。③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④济(jǐ)水: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屋山,现故道已淤塞,下游为黄河所占。⑤阳谷:山南面谷中的水。谷,两山间的流水道,现在通称“山涧”。⑥当:在。⑦者:……的地方。⑧古长城:指战国时齐国在同鲁国分界处所筑长城的遗址。⑨日观峰:泰山山顶东岩,是泰山观日出的地方。⑩以:介词,在。(
9. 第三段写观日出,这是全文的重点。先写日出前后的情景,“五鼓”即起,不顾“积雪击面”,面东翘首以待,表现出作者为看日出奇观的迫不及待的心情和豪情逸兴。接着按日将出、日正出、日已出的顺序,描绘了日出前后绚丽而变幻的色彩,并用蓝天、群峰、东海、云雾来衬托日出的雄伟壮观。
10. 山虽无言,然非无声。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是它地裂般的怒吼;那潺潺而流的小溪,是它优美的琴声倾诉;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靓丽的歌喉展示;那怒吼的松涛,是山对肆虐狂风之抗议;那清脆的滴嗒,是山对流逝岁月之记录。
11.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人,所著《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学名著,文笔优美,在文学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
12. [鉴 赏]
13. 露出云层的群山似岛屿般一簇簇一抹抹的悬浮着。
14. 站在泰山上看,云雾缭绕,有的一片一片,如千里棉絮;有的一望无际,如汪洋大海,山峰直插云霄,敢戏白云,有如浮在海面上的蓬莱仙岛,每一座山峰,每一片云雾都仿佛在细细低语,都像一幅美妙的山水画,一首优美的散文诗。
15. 比喻重大的或有价值的事物。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死,或重於 泰山 ,或轻於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汉 扬雄 《解嘲》:“夫 萧 规 曹 随, 留侯 画策, 陈平 出奇,功若 泰山 ,响若坻颓。”《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我与你情似 泰山 ,恩同 东海 ,誓同生死。”如:有眼不识 泰山 。
16. 盘旋曲折的山路像一架云梯展现在面前,特别是十八盘直下,几乎是90度。上面的人像站在头上,下面的人踩在脚下,路旁有野花万紫千红,各具特色,散发出醉人的芳香。
17. 山中一条小径蜿蜒曲折,像一条彩带从云间散落,游人似一个个小白点,零零星星散步在彩带上,缓缓地向上移动着。
18.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的山谷,越过长城这条界限,抵达泰安城。这个月的二十八日,(我)同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颖)从南面的山脚下上山。走了四十五里,路都是用山石砌的台阶,那台阶竟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中谷的水环绕在泰安城下,(就是)郦道元所说的环水。我们开始沿着这条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越过中岭,再沿着西谷走,于是到达了泰山的山顶。古时登山,沿着东谷进山,路上有天门。东谷的水古时叫“天门溪水”,我们没有到那里去。现在(我们)经过中岭到山顶的路上,(那些)像门槛一样挡在路上的山崖,人们都称它“天门”。道上大雾迷漫,地上冰滑,台阶几乎没法上。等到上到山顶后,(极目四望,)苍山覆盖着白雪,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傍晚时的日光斜照着泰安城,汶水和徂徕山美丽如画,而停聚在半山的云雾宛如飘带一般。
19. 古朴典雅的古代建筑一个接一个,随时进入你的眼帘。从岱宗坊向上便是王母池、红日、万仙楼,再向上是中天门、玉皇顶等名胜古迹,数不胜数。爱好书法的文人看到历代骚人墨客留下的佳句,更是留恋不舍。
20. 到了十八盘更是陡峭好似“天梯”啊!不得已我们买了一根拐杖一步一步往上走。石梯两边的郁郁苍苍的树木就像一个个穿着军装的战士守卫着泰山。走到了没有梯子的地方,我仰头一看上面写着“南天门”三个大字。我们又走了一段路终于到了玉顶峰,一块巨石上写着“五岳独尊”四个大字真有帝王风范。描写泰山的优美句子。
21. 十八盘是泰山最险的一条山路,共有石阶1600余级,两山崖壁如削,陡峭的盘路镶嵌其中,远远望去,恰似天门云梯。我们登上泰山顶,举目远眺,只见山外有山,景外有景,无限风光,摄人心魄。
22. 作者用简洁、自然、生动的语言,围绕山高路险、文化古老、冬季风雪严寒这三大特色,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描写泰山,力求忠实地反映美好的自然,而不刻意夸张,虽然着墨不多,却把泰山的冬景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回味,不愧是山水游记中的佳作。
23. ,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24. 在玉皇顶上空,我看见一片瀑布,飞流直下,像一条条银色的巨龙。可是一会儿就不见了。爸爸告诉我说:“那是海市蜃楼。你看,那云海,白茫茫一片,再配上一半黄昏,显得更加壮观,更加美丽了。”
25. 挺拔天地,粲然四季,垂范千古,启迪万物。这是山给予我的厚重酬报。我对于门前的山,仿佛读懂了李白与敬亭山,产生了”相看两不厌“的情感
26. 泰山的美,与阳光有关,与细雨有关,有了这些世间灵物的点缀,泰山的美,才更具生机。在夕阳的映照下,云峰之上均镶嵌着一层金灿灿的亮边,闪烁着奇珍异宝般的光辉。
27. 丁未:指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循环相配,用来表示年或日。(
28. 泰山的一条小溪,流水潺潺,清澈见底,将手放在水中,水是那样温和、舒服、像妈妈的手扶摸着你,使我完全陶醉。
29. 走进泰山,路旁的参天大树,葱葱郁郁,苍翠挺拔;远处的群山,连绵起伏;白云自由自在地飘浮着,周围到处是耸峙的峰峦,险峻的崖壁。
30. 循以入:“循之以入” 的省略。循,顺着。以,连词,而。(
31. 登上几十段石阶小路。小路的左侧是山石,山石上刻着一些古人的诗句。字体工整有力,真值得我学习。一些松树在山石间长出来,它们的生命力真顽强啊!小路右侧是一些千年古树。松树下面还有一条小溪从山上流下来。叮叮咚咚的向下流淌。它就像一个小泵娘,唱着欢快的曲子,向山下跑去。
32. 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位置和形势,为下文写登山所见作铺垫。
33. [注 释]
34. 大山黑苍苍没边没沿,刀削斧砍般的崖头顶天立地。
35. 亭子西面有岱祠,还有碧霞元君祠。皇帝的行宫在碧霞元君祠的东面。这一天(我们)观看了路边的石刻,都是从唐高宗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远古的石刻都模糊或缺失了。偏僻不在道边的,都来不及去(看)。山上石头很多,土很少。石头呈青黑色,多是又平又方的,少有圆的。杂树很少,松树很多,长在石头缝里,都是平顶松。到处是冰雪,没有瀑布,没有鸟音兽迹。靠近日观峰几里以内没有树,而积雪却与人的膝盖平齐。
36. 比喻值得敬仰的人。 清 刘大櫆 《祭尹少宰文》:“公之在世,人岂惊奇,及其既没,泣涕追思, 泰山 乔岳,忽然崩摧。”参见“ 泰山北斗 ”、“ 泰山其颓 ”。
37. 在泰山顶上观云海玉盘简直是一奇特仙境。描写泰山的优美句子。夏天,雨后初晴,大量水蒸气蒸发上升,加之夏季从海上吹来的暖温空气被高压气流控制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度时,如果无风,在顶上就会看见白云平铺万里,犹如一个巨大的玉盘悬浮在天地之间。远处的群山全被云雾吞没,只有几座山头露出云端;近处游人踏云驾雾,仿佛来到了天外。微风吹来,云海浮波,诸峰时隐时现,像不可捉摸的仙岛,风大了,玉盘便化为巨龙,上下飞腾,倒海翻江。
38. 泰山那继而天空的云朵,赤紫交辉,瞬息万变,有的象万马奔驰,有的象神牛角斗,有的象凤凰展翅,有的象孔雀开屏但见满天彩霞与地平线上的茫茫云海融为一体,犹如巨幅油画从天而降。云霞雾霭相映,岚光宝气闪烁。浮扁耀金的海面上,日轮掀开了云幕,撩起了霞帐,披着五彩霓裳,像一个飘荡着的宫灯,冉冉升起在天际。
39. 站在这里一看,真怪,山简直变了样,它们的形状与在平原或半山望上来大不相同,它们变得十分层叠、杂乱,雄伟而奇特。往上仰望,山就是天,天也是山,前后左右尽是山,好像你的鼻子都可随时触到山。
40. 泰山日出泰山日出天色略显昏暗,放眼望去,寂寥晨星
41. 今宵有幸宿泰山, 愿与星辰共缠绵。
42. [原 文]
43. 在泰山顶上看日出真是壮观而动人心弦,随着旭日发出的第一缕曙光撕破黎明前的黑暗,从而使东方天幕由漆黑而逐渐转为鱼肚白、红色,直至耀眼的金黄,喷射出万道霞光。
44. ,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45. 鼓:古代夜间击鼓报更,所以借作“更”的代称。(
46. 在泰山顶上看黄河金带更是一道奇观。黄河金带,新霁无尘,夕阳西下时,举目远眺,在泰山的西北边,层层峰峦的尽头,还可看到黄河似一条金色的飘带闪闪发光;或是河水反射到天空、造成蜃景,均叫黄河金带。
47. 徂徕(cúlái):山名,在泰安县东南。(
48. 山名。在 山东省 中部。古称东岳,为五岳之一。也称 岱宗 、岱山 、岱岳 、泰岱 。主峰 玉皇顶 在 泰安市 北。古代帝王常在 泰山 举行封禅大典。《诗·鲁颂·閟宫》:“ 泰山 岩岩, 鲁 邦所詹。”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禹贡山水泽地所在》:“ 泰山 为东岳,在 泰山 博县 西北。 岱宗 也,王者封禅于其山,示增高也,有金策玉检之事焉。” 明 王守仁 《登泰山》诗:“晓登 泰山 道,行行入烟霏。” 刘白羽 《日出》:“登 泰山 看日出,这是从幼小时起,就对我富有魅力的一件事。”
49. Tags:泰山黄河有的
50. 今日之泰山,正以其雄伟壮丽、庄严伟岸的丰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卓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展示着文明古国的风采。
51. 在泰山顶上看黄河金带更是一道奇观。黄河金带--新霁无尘、夕阳西下时,举目远眺,在泰山的西北边,层层峰峦的尽头,还可看到黄河似一条金色的飘带闪闪发光;或是河水反射到天空、造成蜃景,均叫“黄河金带”。它波光鳞鳞,银光闪烁,黄白相间,如同金银铺就,从西南至东北,一直伸向天地交界处。清代诗人袁枚在中对黄河金带描写生动而传神:“一条黄水似衣带,穿破世间通银河”。
52. 第五段,综述泰山的冬景。作者将游览之所见归结为“三多”、“三少”、“三无”,表现了泰山冬景的特点:苍石嶙峋,青松劲拔,鸟兽敛迹,冰封雪盖。这就是作者眼中泰山的全景镜头。
53. 摴蒲(chū pú):古代的一种赌具,又作“樗蒲”,一共五个,也叫“五木”。(
54. 泰山不只一座,大大小小的山峰个个相连,有高的、低的、宽的、窄的,不计其数.山峰上是无数块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石头缝里还长出了几棵小树,远远望去,满山苍翠。
55. 石梯两边的郁郁苍苍的树木就像一个个穿着军装的战士守卫着泰山。走到了没有梯子的地方,我仰头一看上面写着南天门三个大字。我们又走了一段路终于到了玉顶峰,一块巨石上写着五岳独尊四个大字真有帝王风范。
56. 泰山那继而天空的云朵,赤紫交辉,瞬息万变,有的象万马奔驰,有的象神牛角斗,有的象凤凰展翅,有的象孔雀开屏。
57. 在泰山山脚下向上望,只见它连绵起伏,气势雄伟。泰山树木长得郁郁葱葱。雪白的云朵围绕着山顶,像是给泰山戴上了雪白的丝巾。
58.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时,(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上,等待日出。大风扬起积雪扑打在脸上,亭子以东从脚底往下都弥漫着白的云雾。隐约地看见云里有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般的东西,那是远山。天边的云(呈现)—线奇异的色彩,不一会,形成五颜六色。太阳升起来了,像朱砂那样赤红,下面有红光浮动不定地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方的大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耀着,有的没有,有红有白,颜色错杂,但都像弯腰曲背(向日观峰致意)。
59. 泰山的美,在于古崖碑林众多,从这些古人留下的名迹中,大可尽临泰山的奇丽之处,以及隐藏在其后浓浓的人文气息。
60. 在泰山顶上看晚霞夕照更是变化多端。当雨过天晴,天高气爽,夕阳西下的时候,若漫步泰山极顶,仰望西天:朵朵残云如峰似峦,一道道金光穿云破雾,直泻人间。
61. 泰山之雄伟,尽在十八盘;泰山之壮美,尽在攀登中!泰山之奇观,尽在泰山顶。
62. 泰山风景壮丽,累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岚光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
63. 登过泰山的人,对泰山的风景,泰山的雄伟,一定是不曾忘怀的。无论在晴天,还是在雨天,泰山,这一东方神山,给人的感觉,都是壮美的,带着浓重的历史气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