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7-05 11:09 4
德才兼备,成就非凡。
1. 加强组织纪律修养,培养个人的全局观念。一个人在头脑中要时刻提醒自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古训。一个家庭、一个组织、一个单位、一个地区和一个国家为了便于管理,必然要形成一定的法律法规。每个人都必须养成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各项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良好习惯。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或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一定要树立全局观念。否则,在中国这个13亿人口的偌大国家如果不能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做到令行禁止的话,就不可能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向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因此,要不断加强组织纪律的修养,培养全局观念是十分重要的。
2. 广学博才,不断提高个人的能力修养。一个人的能力水平如何,来源于所掌握在知识的多寡,所以,必须广览群书,博采众长,才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并把所学的科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提高自己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可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的T型人才,才能在工作中表现出自如的工作能力,精干的组织能力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
3. 德不孤,必有邻;才不独,必有比
4. 不断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道德是做人的态度,是人类的衡量一个人的标准。道德,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古人云:可以一生不仕,不可一日无德。“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的是毒品”。在一个社会里,职业有职业的道德规范,公民有公民的道德规范,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规范自己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行为,不断提高道德素质,我们每个家庭、每个集体乃至整个社会就会充满和谐,社会就能进步。一个正直的人应该“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人要求真、为善、崇高,求真,不做假事、不讲假话,待人以真诚;为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待人以善,终身受益;崇高,要崇尚高尚的东西,摒弃低级趣味的东西。只有道德高尚,才能眼界开阔,上为国分忧,下为民解难。 古人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人要战胜的最大敌人,往往就是自己。在当今社会上物欲横流面前,在奢靡享乐的诱惑下能否保持清醒的头脑,勿以恶小而为之,时刻把廉洁奉公放在首位是显示一个人修养的最好例证。同时,也印证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之正确,加强个人修养之重要所在。
5. 才德全备者是智慧之士,才德兼亡者是傻子
6. 德如一身之主宰,才如工具之良品;德为行终始之本,才为事成败之具
7. 德才兼备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的事业,只有通过不断的修炼和实践,才能够在德与才的辩证关系中走得更加稳健。直面自己的短板、弥补自己的不足、挖掘自己的潜能是需要长时间地坚持。不要追求一时的成功和表面的光鲜,要追求内心深处的才德兼备和人格境界的塑造。加油!
8. 以德服人,乃至于才能掌握全局
9. 德不配位而才不肯居下
10. 不过,司马光在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有德的人会让人产生敬畏的心理,有才华的人会得到大家的喜欢。人会因为喜欢而亲近一个人,也会因为敬畏而疏远一个人,这就是为什么在选人用人的时候,往往会被一个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记了考察他的品德的原因。司马光的这种认知还是很高明,很实际的,该点个赞。
11. 德才兼备者,明达处天心;才不及德者,志薄守微足
12. 德才兼备,可成大器;或才德俱失,必败无疑
13.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对“才”是宽容的,而对“德”往往是刻薄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个人如果有才,我们会觉得他很优秀。即使才差些,也没关系,可以说他比较优秀。但对“德”就不同了。一个人如果做了99件好事,但做了一件坏事,或错事,人们往往会抓住这一件事不放,认为他人品有问题。
14. 德如母,才如假;母生之根,假帮之势
15. 德才兼备者,才更中用
16. 子思向卫侯
17. 臣司马光曰:智瑶的灭亡,在于才胜过德。才与德是不同的两回事,而世俗之人往往分不清,一概而论之曰贤明,于是就看错了人。所谓才,是指聪明、明察、坚强、果毅;所谓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云梦地方的竹子,天下都称为刚劲,然而如果不矫正其曲,不配上羽毛,就不能作为利箭穿透坚物。棠地方出产的铜材,天下都称为精利,然而如果不经熔烧铸造,不锻打出锋,就不能作为兵器击穿硬甲。所以,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挑选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而委任,与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原因何在?因为君子持有才干把它用到善事上;而小人持有才干用来作恶。持有才干作善事,能处处行善;而凭借才干作恶,就无恶不作了。愚人尽管想作恶,因为智慧不济,气力不胜任,好像小狗扑人,人还能制服它。而小人既有足够的阴谋诡计来发挥邪恶,又有足够的力量来逞凶施暴,就如恶虎生翼,他的危害难道不大吗!有德的人令人尊敬,有才的人使人喜爱;对喜爱的人容易宠信专任,对尊敬的人容易疏远,所以察选人才者经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记了考察他的品德。自古至今,国家的乱臣奸佞,家族的败家浪子,因为才有余而德不足,导致家国覆亡的多了,又何止智瑶呢!所以治国治家者如果能审察才与德两种不同的标准,知道选择的先后,又何必担心失去人才呢!
18. 司马光提出德才兼顾的思想是很好的,但他对德才的简单四分法,让人很无语。
19. 德者本也,才者助也
20. 德才兼备,立身立国之本;无德而才,衰亡之道
21. 德才兼备不止是成功的胜利,更是灵魂的十全十美
22. 要分清德与才,那什么是“德”?什么是“才”?司马光认为“聪察强毅”是才,“正直中和”是德。这个很不好懂。不过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能把事情做得很好,就是有才;做好的事情,就是有德。比如说,一首曲子,我能把它弹得很好,我就是有“音乐才华”;一个人,他经常做“好事”,就可以说他有德。
23. 只有德才兼备,方能超越群伦;只有才德兼备,方能博采众长
24. 德才兼备者,融会贯通,博大精深
25. 德才兼备与才智无涯是两个不同的层次,与其谋求瞬间的成功,不如一生追求真正的境界
26. 司马光认为,德才兼优,是“圣人”,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德才全无是“愚人”。天呀,谁敢称自己是“圣人”?所以“圣人”几乎相当于“不存在”;“君子”就是才能不足;才华横溢的肯定是“小人”;其他人全是“蠢货”。于是乎,放眼天下,几乎无人可用。
27. 《资治通鉴》中,在智族被灭后,司马光写了一段文字,对德与才的关系进行讨论。司马光认为,智瑶的灭亡在于他的才胜过了德。同时,司马光提醒人们,只有分清德与才,才不会在用人上出现过失。
28. 德配位而才他肯居下
29. 无论德或才,都是健全的人生必需品
30. 德者本也,才者异也
31. 道德和才能并不是相斥的 修养是指人在思想道德、品质品格和精神境界等方面经过锻炼和培养而达到的一定水平。一名干部、一个普通公民都要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屏弃身上的缺点毛病,以期在各个方面珍于完善,也就是一个人的修养。 加强自身修养,是时代的需要,国家的需要。无论何时,无论哪个国家都需要各类优秀的人才。人才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是一个国家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古人注重人的修养。孔子在《大学》中指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就是说,古时候,欲将光明的德行在天下发扬之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与治理好自己的国家,首先要管好自己的家族;欲管理好自己的家族,首先要修养自己的品德;欲修养自己的品德,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念,欲端正自己的意念,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欲使意年真诚,首先要获得相当的知识。获得知识在于通晓万事万物的原理。说明了修身之要。 新时期我们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结合当今形势发展之需要,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提高个人的自身素质,使其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32. 千锤百炼出好钢,而逢良木必受椟中
33. 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我们要不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善于学习和不断探究适应时代发展的科学的理论;加深解读历史,读史明志,以史为鉴;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站在较高的层次上不断加深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人无信念,如同茫茫大海上失去航标的一叶扁舟,随时都有触礁的危险。理想信念是政治修养的根本。只有重视政治修养,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为之奋斗的政治信念中不迷失方向。
34.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成器者只须一日;一日也改变不了已定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