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博采众长,智汇千里,创新无限的句子

面书号 2025-07-05 11:00 2


博采众长,智汇千里,创新无限——探寻知识之海的浩瀚。

1.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2.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3.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4. 4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曾国藩

5.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6. 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

7.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8. 3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9. 11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曾国藩

10.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1.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论语》——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官职,又唯恐丢失掉。假若害怕丢失掉,便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12.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13. 5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14. 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15. 7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曾国藩

16.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7. 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8. 11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以。

19.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20. 11须先立坚卓之志。—— 曾国藩

2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22. 29夫知之而不用,与不知同;用之而不尽,与不用同。

23.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24.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25.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26.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27. 28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

28. 真正的自由,应该是让内心平静,不合时宜的执念随之远去

29.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30. 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论语》——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31.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32. 17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曾国藩

33.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34. 19盛世创业重统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

35.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论语》——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36. 10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曾国藩

37. 15纵人以巧诈来,我仍以浑含应之,以诚愚应之

38. 18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

39. 23治心治身,理不必太多,知不可太杂,切身日日用得着的,不过一二句,所谓守约也。

40. 6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41. 2好名当好有实之名,无实则被人讥议,求荣反辱

42.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可以同他交谈却没有交谈,这是错过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谈却要同他交谈,这是白费口舌。聪明的人既不错过人才,又不浪费语言。

43.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记自己所已经掌握的,可以说是爱好学习了。

44. 作为中华传统的文化精髓,我们孔子的名言流传至今,对我们的人生都有着极大的作用和启发。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名人名言栏目!

45. 10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曾国藩

46. 事常与人违,事总在人为

47.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论语》——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48.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49.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50.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51.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52.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53. 因为有了坚定的信念,所以不惧怕梦想的破灭

54. 时间是一段不可逆转的转瞬即逝,让我们学会珍惜

55. 21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曾国藩

56.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57. 19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58.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59.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60.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1. 26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62. 11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63.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64.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6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66. 10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67. 16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曾国藩

68. 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69. 过程才是人生,结果会随风而逝

70. 要么出众,要么出局

71. 有杀身以成仁。《论语》——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72. 每个人都需要引导和安慰,生活中的挫折常常让人举步维艰,让我们从带头的名言中汲取能量,从名言启发中获得智慧,敢于去冒险、不断尝试,相信自己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73. 24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46有气则有势,有识则有度,有情则有韵,有趣则有味

74.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5. 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论语》——子张问:“什么是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对人民施加恩惠,却不耗费财用;使百姓劳苦,百姓却无怨言;自己有所欲求却不贪婪;安宁矜持却不骄横;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说:“什么是四种恶行”孔子说:“事先不经教育,犯了罪就杀头叫做肆虐;不先告诫便要求有成效,这叫粗暴;发布命令迟缓,却突然限期完成,这叫残害人;同是给人赏赐,却出手吝啬,这叫只进不出的财务衙门。

76.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论语》——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77.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要考虑是否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78.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79. 8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标签: 带头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