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7-05 10:56 0
茶道传承,匠心育人。在悠长的岁月里,一壶茶香,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情感,诉说着一代代匠人的匠心独运。翻开历史的篇章,那些传承的技艺,犹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
1.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
2. 亲朋好友如一方茶,品味深浅各不同。
3.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
4. 我只希望,祈祷,我的心境不要再粗糙下去,荒芜下去,这就是我的最大愿望。
5. 为茶爱茶方为茶所用,烦恼皆由吾心生。
6. “谁能阻止少年武士赴死,他们听不到,斗士的剑一挥出,必会听到战败者的哀嚎。”
7. 杯盘狼藉寻常事,品茶东风笑浅清。
8. 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实享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是日本这“象征的文化”里的一种代表艺术。
9. 他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五四”以后,周作人作为《语丝》周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写了大量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在他的影响下, 20年代形成了包括俞平伯、废名等作家在内的散文创作流派,一个被阿英称作为“很有权威的流派”。
10. 我们哀悼死者,并不一定是体察他灭亡之悲哀,实在多是引动追怀,痛切地发生今昔存殁之感。无论怎样地相信神灭,或是厌世,这种感伤恐终不易摆脱。
11. 然而我觉得睡觉或饮酒喝茶不是可以轻蔑的事,因为也是生活之一部分。百余年前日本有一个艺术家是精通茶道的,有一回去旅行,每到驿站必取出茶具,悠然的点起茶来自喝。有人规劝他说,行旅中何必如此,他答得好,“行旅中难道不是生活么。”这样想的人才真能尊重并享乐他的生活。
12. 以茶心和,寻觅茶语之间的懂者,品茶饮茶亦能成深交。
13. 文人品茗不在其雅俗高低,而在其心知肚明。
14. 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
15. 周作人原名櫆寿,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独应等。是鲁迅之弟,周建人之兄。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16. 写文章本来是为自己,但他同时要一个看的对手,这就不能完全与人无关系,盖写文章即是不甘寂寞,无论怎样写得难懂意识里也总期待有第二人读,不过对于他没有过大的要求,即不必要他来做喽啰而已。
17. 当我们观察商人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商人们使用器具去卖他们的货物。比如果实和花,果实要比鲜花要少。(w w w f w s i r c o m)因为商人的教授和学问都只注重鲜艳的色彩和炫耀自己的手段,尽全力去催促花尽快开放,他们关心利润。有人说“不成熟的策略乃是顿挫之源,”是的很有道理。
18. 山清水秀处,人杰地灵也。
19. 不论令人荡气回肠的风光,都被他凝于杯内。
20. 茶道追求的是净心,而非品质的高低。
21. 世间有无数种道。释道中有救赎之道;儒道中有学习之道;医者之道、徘人之道、茶道、弓术之道等无数才艺技巧。每一个人都挑选自己喜好的方面而行之。
22. 剑术要点就是打倒敌人而已,没有必要特别解说。
23.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24. 茶道所倡导的不仅是品茶,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修养。在品茶的过程中,不仅是享受茶香所带来的美味体验,更是借此来教会我们如何净化心灵,看透生命之真谛,领略大自然之美好。希望大家在享受茶香的同时,也能享受生活的美好,安放内心,净化心灵,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生活中,多品一杯茶,心灵也会因此被升华。
25. 我现在的快乐只想在闲时喝一杯清茶,看点新书,无论他是讲虫鸟的歌唱,或是记贤哲的思想,古今的刻绘,都足以使我感到人生的欣幸。
26. 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27. 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
28. 品茶可比见人,一个人在你面前是茶,只有品味方能浅尝其味。
29. 我们从理性上说应爱国,只是因为不把本国弄好我们个人也不得自由生存,所以这是利害上的不得不然,并非真是从感情上来的离了利害关系时的爱。要使我们真心地爱这国或乡,须得先把它弄成楞爱的东西才行。
30. 取闲日、细品台湾乌龙茶三四杯,解千般闷事烦心事。
31. 素心游玄境,口爱味香天。
32.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3. 但我又舍不得不看,好像身上有伤的人,明知触着是很痛的,但有时仍是不自禁的要用手去摸,感到新的剧痛,保留他受伤的意识。
34. 绿缕金钩已作茶,好风过耳花开花。
35. 至人无为,方可一展无限妙境。
36. 就象士兵一样,木匠会磨砺他自己的工具。他将工具放在他的工具箱中,在工头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他用斧子制作柱子和房梁,用刨子去制作地板和书架,对雕透细工精雕细琢,尽他能力所能达到的极限去完成工作。这就是木匠的艺术。
37. 品茶去情,待茶知味。
38. 轻启唇、微净杯,片片香愈发清雅;细品茶、淡增情,颓然诗思越悠闲。
39. 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运动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并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五四运动”之后,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曾经担任北平世界语学会会长。
40. 最好是娴静地招呼那熹微的晨光,不必忙乱地奔向前去,也不要对落日忘记感谢那曾晨光之垂死的光明。
41. “‘教学者如扶醉人,扶得东来西又倒。’现代青年底误解,也和醉人一般。……你说婚姻要自由,他就专门把写情书寻异性朋友做日常重要的功课。……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你说要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他就悍然以为大家朋友应该养活他。你说青年要有自尊底精神,他就目空一切,妄尊自大,不受善言了。……”
42. 茶际别有天地,风姿精湛; 茶具中巧思横溢,精雕细琢。
43. 宫 本武藏名言
44. 他清新淡雅,如话家常的白话文,洋溢着深厚的中国、东洋、西洋古典与近现代文化素养,轰动一时,新文化运动中更发表影响深远的《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启蒙主义理论文章。可说是中国散文的一个高峰。
45. 我们哀悼死者,并不一定是在体察他灭亡之苦痛与悲哀,实在多是引动追怀,痛切的发生今昔存殁之感。无论怎样相信神灭,或是厌世,这种感伤恐终不易摆脱。
46. 窃察世人怕死的原因,自有种种不同,“经愚观之”,可以定为三项,其一是怕死时的苦痛,其二是舍不得人世的快乐,其三是顾虑家族。
47. 茶禅一味,禅是禅,茶是茶。
48. 周作人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尤其是他出任伪职后,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贡献一在小品文,一在翻译,然而他却在历史发展中沦为汉奸文人。另外,他在保护北大校产、掩护国民党地下工作者等方面也做出过贡献。在《周作人传》中就能看到3个周作人:一是“伪官吏”的“周督办”,一是“寻梦者”的苦住庵庵主,一是周作人自己塑造的“为国为民”的“殉道者”。
49. 工头应该经常深入到工人们之中,不提出无稽的要求。他应该了解他们中的道德准则和精神,在适当的时候鼓励他们。这和兵法的原则是一样的。
50. 红袖添香罢,绿蔕点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