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5-18 17:44 0
——探寻家族血脉中的智慧传承之路
1. 译文:纵然是小事,也不能擅自做主,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是不孝的行为。
2.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 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4. 靠自己才是最好的出路,做一个坚强独立的人,不带任何借口,不怕任何挑战
5. 1670年,根据儒学核心制定和颁发“圣谕”十六条,作为人们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
6. 译文: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守孝期间自己住的地方也改为简朴,并戒绝酒肉。
7. 《弟子规》全文的主题为孝。从个人修为做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它强调做人要从人性的原点——“孝”出发,首先修养身心,当德行充盈,在家就可以让家庭和谐,全家长幼有序,共享天伦,治理国家就能起到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从而带领并影响自己的团体、国家,共同建设幸福家园,共谋和平安宁。
8. 人生最大的遗憾,是本可以更好,却因妥协而选择放弃
9. 译文:如果父母不听规劝,寻适当时机再继续劝导;若父母仍不接受,我们要痛哭流涕,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到责打也不怨悔。
10. 译文:公物虽小,也不可私自收起占为己有。如果这样,品德就有缺失,父母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11. 首先,最重要的我们要明了要从‘孝弟’着手我们都晓得,我们的身体是来自父母,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既然已经深深的明白,我们是从父母那里所来,我们就应该要知恩感恩能知恩感恩,这个孝心才会生得起来。
12. 译文:父母生病时,子女应尽心照顾亲尝汤药,一旦病情严重要昼夜服侍,不离病床。
13. 勤能补拙,苦能胜乐
14. 宁愿身在污泥,但心向阳光
15.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6. 译文:父母教导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们应该恭敬聆听。父母责备教训时,应恭顺地虚心接受。
17. 译文:和众人相处时要平等博爱,亲近有仁德的人,效仿他们的言行。如有余下的时间精力,则应学习六艺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18. 译文:外出办事时,应该告诉父母去处;回家以后,也要当面禀报父母,让他们心安。平常起居作息,要保持规律,做事有规矩,不任意改变世代相沿的事业。
19. 鲁迅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人类的灵魂,而弟子规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在当今社会中,我们的生活节奏是快节奏,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多重的。而弟子规就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如今,我们应学会如何做一个自律自强的人,拥有良好的人生态度,以此面对未来的种种挑战。
20. 做一个知道责任的人,而不是一个被支配的人
21. 译文:父母有过错,应规劝使之改正。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需柔和,和颜悦色。
22. 如果你不想做,会找到借口;如果你想做,会想办法
23. 所以接下来圣人告诉我们,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态度、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言语,一切的造作都要谨慎简单的讲就是要有礼节,要知道制止自己不对的行为,要了解我们做任何一切事情都要合乎礼什么叫合乎礼就是你内心当中,要心存有恭敬之心。
24.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25. 译文:父母呼唤我们,我们应该及时答应,不要缓慢答应。父母交代的事情,要马上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26. 我们看看这个“孝”字孝,从它的造字由来,是一个“老”字,再一个儿子的“子”,也就是指儿子背负父母,背负年纪大的父母。它告诉我们一个意义,就是代代相传我们要代代相传,我们就要效法父母,我们就要照顾父母,我们就要孝顺父母。
27. 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戒匿匪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生命。另外,康熙十二年的荐举山林隐逸、十六年开设明史馆、十七年的荐举博学鸿词,网罗名士,弘扬儒学。这些举措都促进了儒家的发展。
28. 译文: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冬天寒冷时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睡前为父母铺床扇凉。早晨起床,应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问好;晚上伺候父母安睡。
29. 学海无涯,天道酬勤
30. 相反,一个对自己的父母都没有孝心的人,更不会爱护别人和社会大众,这样的人即使能力再强也难以担当起社会的责任,说不定还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31. 所以圣人告诉我们,人最基本的就是要先懂得要孝;要行孝,要行悌。这两样你都完全明白,你能做到了,再来我们就要懂得如何修身养性修身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所谓“修身”,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修正自己不对的种种的言行举止。
32. 康熙年间,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传统思想文化的认同。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读四书五经,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修孔庙,春秋祭孔、宣谕以孔子儒教为立国之本。
33. 译文:《弟子规》这本是依据圣贤孔子的教诲编成的。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讲求信用。
34. 译文:当父母喜爱我们时,孝顺不难做到;当父母不喜欢我们时,或者管教过于严厉时,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反省自己,体会父母心意,努力改过并做得更好,这样的孝顺才最为难能可贵。
35.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36. 译文: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做子女的应尽力准备齐全;父母厌恶的事情,要小心谨慎去除。
37. 译文: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之受到伤害,让父母忧虑。要注重自己的品格修养,不可以做出有违道德的事情,让父母蒙羞。
38. 能孝顺父母,我们才能禀承父母的志节、父母的志向父母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也应该好好去落实,这样才能代代相传。而不是我们现在当今人所感慨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如果一代不如一代就不叫代代相传,就一代比一代差了。我们能代代相传,是表示我们能接受父母的教诲,我们能承传父母所留给我们的一些德教,我们再传下去。
39. 众恶之源,莫如好为,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有限
40. 《弟子规》首先明确强调了做人的各项准则,以教育我们孝顺父母、恭敬兄长为名义,继而教育人民把对父兄的顺从扩大到社会各个阶级,“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进而教育广泛服从,“凡是人,皆须爱”,通篇以“爱心、父母对子女倾注了无私的爱、子女应该以无私的爱回报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一类手法,扼杀学童的思考能力、批判能力。是在清朝扬州十日等事件后特有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并非国学经典,应被视为封建糟粕而剔除。
41. 欲不自勉,其何由达
42. 意思是:首先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是谨言慎行、遵守承诺。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学好自己的思想道德之后,有多余精力,就应该多学多问
43. 真正的胜利者,不是战胜别人的人,而是战胜自己的人
44.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45. “弟”,弟的意思,此地的“弟”应该读成“悌”,在古字它是相通的,通我们现在竖心旁的“悌”。我们看一个“心”,再一个弟弟的“弟”,我们就晓得,做哥哥的他心里有弟弟的存在什么意思就是做哥哥的他知道懂得来照顾他的弟弟,做弟弟的也要友爱他的哥哥,也要尊敬他的哥哥所以悌的意思就是友爱。
46. 译文: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不可草率马虎,祭拜时要诚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样地恭敬。
47. 恶只有一个,那就是失去信仰
48. 成功源于目标,失败因于迷茫
49.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50. 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51. 净化内心,才能领悟清明,明白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