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5-18 17:09 5
在卡夫卡笔下的疯狂世界中,现实的面纱被一层层揭开,露出荒诞与悲剧交织的真相。在这无尽的迷宫里,谁又能逃脱那命运的捉弄?
1.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虚幻的梦境里,唯一能让我们意识清醒的,是无休止的痛苦。
2. 生命中最绝望的事情莫过于没有得到幸福却不知道自己缺少了什么。
3. 他在大开本的薄子上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这已经成了习惯。和文学,仅仅是和文学有关的事都引起他的注意和兴趣。生活整个就是一个文学的底稿,日常所得的印象他都极力用自己的思想来克服它们的清晰呆板的性质,他抵制照片似的描绘,而仅仅是将观察到的细节变成自己寄寓的思想外壳。是啊!激情,只有当激情是自然而然存在于文字的内部,效果才是最强烈的!流露在文字表面的,都是轻浮的,粗劣的,那不是艺术,而仅仅是招人注意的,出风头的粗制滥造的虚伪表演。内心虚弱的人都要一件漂亮的外套,不仅遮丑,更重要的是哄人。不存在的事物要装着存在,并且是光辉四射地存在,除了给自己涂抹,其实,也没有别的手段可以蒙住人们冷漠的视线,如果人们仅仅止于对文学艺术毫不在意地一瞥的话,一个伪艺术家就要挖空心思在瞬间来捕获人们的眼光,把人们盲目散射的眼光集中到自己身上来。
4. 我们都是拼凑出来的,却敌不过这个世界,无论多么努力,在这个世界里永远是孩子。
5. 一本好书,就如同一把钥匙可以打开无数个大门。
6. 卡夫卡的作品充满了莫须有的恐惧感,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要逃避这个世界。但是在另外一方面,卡夫卡也向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种种困难与挣扎。无论我们在面对怎样的风雨,都要有勇气和信念去面对。我们不是无解的,我们不是无助的,燃起心中的勇气,走出阴霾,与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和难关对抗!
7. 夫卡的《变形记》中,由于沉重的肉体和精神上的压迫,使人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为非人。它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孤独感与陌生感,即人与人之间,竞争激化、感情淡化、关系恶化,也就是说这种关系既荒谬又难以沟通。推销员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甲虫,尽管它还有人的情感与心理,但虫的外形使他逐渐化为异类,变形后被世界遗弃是他的心境极度悲凉。三次努力试图与亲人以及外界交流失败后,等待他的只有死亡。由此看来他的变形折射了西方人当时真实的生存状态。卡夫卡通过小说并不只是单纯阐述事实,而是抗除这个世界,追寻人类人性的完善。
8. 对我这样一个偶尔才激起思考热情的人来说,读卡夫卡始终是一种受罪。对一团随时弥漫的巨大的思想的迷雾,你就是一直盯着它暸望也是看不出什么来的,何况是偶尔一瞥之下,思绪纷乱地积聚在我的身上,可却是一群乌合之众,无序而混乱。我这团小小的思考的幻影,如何与卡夫卡那团坚持一生,日夜不停的思考的浓雾接近?这是个问题。人们提着自己的斧子在卡夫卡森林里试图一顿乱砍滥伐,却被森林里密布的藤曼缠住了,他们苍白的脑子摇摇晃晃,想摆脱束缚,却只能算是一种无奈的失败。他们不但离卡夫卡那团理性和梦幻交织的浓雾很遥远,就是自己生存的底部那团狭小的迷雾也透视不清,从不真实的感觉出发,却想通过急迫的,教条的,机械的规规条条来彻底清查卡夫卡现象,每想及于此,我不禁感到可笑。
9. 你为什么醒着?必须要有一个人醒着,这就是回答。必须要有一个人。”-----卡夫卡〈夜〉
10. 这个完完全全的自我主义者,这个怀疑一切的思想者,在自己的一段晚间日记中写到:上午,德国和俄国宣战。下午,游泳。什么是生活?什么是精神高于一切的生活?什么是不受一切干扰的精神自由,这日记上的内容就是答案。自由仅仅是和别人谈论,或是向别人炫耀的吗?不。自由,精神自由就是个体生活本身,就是生活的活动细节本身,是理智强大的力量为自己划出一个绝对的圈子,一个绝对掌握的领域,绝不向一切干扰屈服,而要抵抗屈服。一个颓废的人,悲观厌世的人,一个绝望的人能说出这样看似平静,却体现自己强大的精神力量的话来吗?也许我们看惯了爱国者富于激情的诗章,那些疯狂到几乎吼叫的激情,体现的却是如何激发别人的狂热,自己倒变成彻底的隐形人,完全成了个空虚的幻影,在他们的内心已经没有理智的丝毫坚实地盘,完全自觉自己就是些机械的工具和傀儡!
11. 我们就像那些傻瓜,用我们的头往前冲,直到一头撞上了那道看不见的墙。
12. “实际上他们是聚在一个荒凉的地区,以前曾有一次,以后将还会这样,一个露天营地,一望无边的人群,一支大军,一个民族,头顶冰冷的天,脚踏冰冷的地,在站立的地方就地卧倒,额头枕在胳膊上,脸冲着地,静静地呼吸着。你醒着,你是哨兵之一,你从身旁的枯枝堆中抽出一根燃烧的木棍,晃动着它找到离你最近的人。
13. 对于我的命运来说,所有的人都是我的敌人,而我却独自一人,毫无抵抗地站在我不懂得的事物面前。
14. 如果你能忍受不断的痛苦,你就会发现自己永远站在生命的山巅,俯瞰众生。
15. 卡夫卡的小说是"梦与真实的绝妙混合。既有对现代世界最清醒的审视,又有最疯狂的想像"。所以如果我们联想一下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情,当我们自身的存在被一些谁也无法预料、无法逃避的境况所决定时,生活的荒诞与这个故事的荒诞就有了一种比拟的联系,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尖锐了:当我们突然无法动弹,在完全无能为力,丧失了人的一切自主性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办卡夫卡的小说带出了我们深深的疑问。显然,在如此荒诞的突变中,卡夫卡敏锐地觉察到现实生活某些带本质性的问题,才用这种象征、夸张甚至荒诞的手法加以表现。
16. 我们都是囚犯,但我们却在彼此之间互相看守着。
17. 艺术家,就是把自己的伤口公之于众的人。
18. 一个接近了人性之真的作家,他所描绘的周围世界一定是黑暗,怪诞,荒唐无比的。世界的统治者以军队的屠杀来证明自己的权威。在他们的治下,权力机构必然如黑色的浓雾,笼罩在臣民的头上。个人无足轻重,是被压制和玩弄的玩偶。资本主义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被捆缚和挤压的残酷关系。个人完全是无能为力的,却同时被饥寒交迫的本能欲望驱策着,身不由己地生活着,这样的生活无不充满一种异化和荒谬的特性。每一个有理智的人都倍感压抑和痛苦,却又不得不活下去,极力表明自己是个人,而不仅仅是个巨大的资本齿轮上的一个尖齿。
19. 我们在无意中贪图了比命运更加残忍的东西,那就是劳动和时间。
20. 真正的逃避不是拒绝劳动,而是躲避那个迫使我们劳动的世界。
21. 生活就像无穷无尽的黑暗,我们必须不断地点亮自己身边的微弱光芒。
22. 在《变形记》里,来自生活底层压缩致纯净的思想涌动在整篇小说的每个字每个词里。这篇小说是一首生活的死亡之歌。不长不短,正好合适。这是一个晚上诞生的一篇长诗,一块纯净的水晶。一夜之间从生活的梦幻思虑中挖掘出来,它不是为了发表而赶制出来的早报通讯,而是将人类的生活底部要素凝成的一幅永恒的精神绝笔画像。主人公的命运悲惨绝伦,这个勤奋的,规规矩矩的推销员早上醒来发现自己不是人,而是一只大甲虫。观者不胜惊骇,当事人却心平气和地将变形后的生活自然而然地过下去。家人怎么厌恶残忍地对待一只甲虫,这是个充满人间最大痛苦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描绘者简直不厌其祥,简直在津津乐道,简直把自己的整个灵魂融合在那个讨厌的,行动迟缓,心绪忧郁的甲壳躯体内。却在一旁带着绝对幽默的心态,目光专注热心地看着这只可爱的甲虫活在它自己的生活里,像一个真正的甲虫一样在墙面上行走,在天花板上漫步,体谅他人而钻入沙发底下,像一个已经完全接受命运安排的人那样平静地思索。唯有人性没有完全变成虫性,这就像黑夜里的一盏烛光,仍将可照亮自己人性的死亡之途。
23. 卡夫卡心中始终有一种不可摧毁的坚定的信仰。我不知道这种信仰是什么,在他的作品中似乎也无迹可求。我想,整个文学的信仰,就是坚信人性的存在和它的光辉
24. 我想,这种人性的存在和光辉,就是善,它就是卡夫卡所信仰的“不可摧毁之物”。卡夫卡说过:善是恶的星空。这也暗合了本文的观点:一个接近了人性之真的作家,他所描绘的周围世界一定是黑暗。卡夫卡就是那黑暗之中高举火把的人。
25. 一个人如果不能完全做他自己,那么他就一定有一种感觉是被束缚的。
26. 父亲,是我们终身都无法逃脱的悲剧。
27. 时间不是一条河流,而是像一大堆毒蘑菇,毒性在一点一点地增加着。
28. 世界是无法理解的谜。
29. 卡夫卡为世界带来了他的作品,然后,患肺病死去,当时寂寞无闻。一个作家,一个小职员作家,窝窝囊囊地活在一个小城市布拉格的街道上。很少外出旅行,只有极少的朋友。每天忙于工作,一种刻板的,伤心的保险业务工作。白天看着那些切断手指,受伤的工人来向他请求,请求,他们温顺的就像狗一样,却从来也不当着他的面发怒。一个作家的良心时刻就在自己的工作中消磨,备受刺激,如同站在地狱的门口一样,受难的人一批批往里走,而自己只能眼看着一切无动于衷。夜晚,他的思想疯狂地沉浸在文学世界里不能自拔,脑子就像脱了壳的蜗牛,任何刺激都是不可承受的。可四周的世界永远也不安宁。在城市深夜的深处,才能找到一段时间,那段时间妙不可言,就像突然来到一马平川的平原,可供自己灵感的骏马无羁地驰骋,一气呵成地写出一个美妙的短篇,或者长篇中的一大段,连气都不带喘。那是一种很少有的极其幸福的时刻,足以补偿睡眠不足的损失。
30. 文学从来就是文字的梦幻。卡夫卡是个醉心于此的梦人。读他的文字,单纯,清晰,没有任何复杂的描绘,没有任何多余的色彩,语言在他的笔下是极为清澈的,乐句流淌成乐段,却像巴赫的平均律一样,流淌成关系极其复杂的浑然天成的整个乐章。梦想能力,思考能力在这样的文字面前是个巨大的考验。你不是说自己有文学天赋吗?那你来读读他的《城堡》,要是你能舒舒服服地不迷路地出来,也许就说得过去,要是你看了几页就跑开,就证明你没有。你不是说自己思维能力很强吗?那你读读他的《审判》,读读他的《在法的门前》,把其中的文学涵义滤清楚,呵呵!就是专家也没几个真正说得清楚的。卡夫卡一夜之间写成了《审判》,他自己五个月后才理解了它的意思。灵感就是这样一种东西,是理智不能完全把握的。
31. 我们无法控制的命运总是让我们处于逆境之中。
32. 生存在这个地球上是一种惩罚。
33. 当你走得足够远,一定会有一天和最初相遇的人重逢,但到时你已是另一个人了。
34. 卡夫卡心中始终有一种不可摧毁的坚定的信仰。我不知道这种信仰是什么,在他的作品中似乎也无迹可求。我想,整个文学的信仰,就是坚信人性的存在和它的光辉,对之不置可否是没有关系的,因为这是信仰,所以怀疑是没有用的,怀疑有时会使信仰更加坚定,反而丰富了它坚信的理由。卡夫卡活得健康,像一切聪明绝顶的艺术家一样活着,只是比同时代的艺术家更专情于艺术,更奋不顾身,更能忍受磨难。一个真正的饥饿艺术家,为了自己的天职,将自己的整个生命作为牺牲来供奉,这样的绝对的事例是不多的。人们难以逾越世故这条狼壑,逾越它要有绝对的自信和绝对的勇气。
35. 我们所认为的现实和真实,只是因为大家都信仰它而已。
36. 最后说一句。我根本不懂卡夫卡。就理智而言,完全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从译本读来的那个卡夫卡也已经中国化了;就感情而言,卡夫卡身上有一种绝对的文学气息,一种强大精神基础上的辉煌的力量,只要仔细想想,在歌德、福楼拜和尼采的土壤里,会生长出一株怎样的文学的参天大树?就知道我所言不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