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家训传承,志愿铸魂,经典父训永流传的句子

面书号 2025-05-18 14:30 0


家训传承,志愿铸魂,经典父教永流传。

1. 赏析:《诫伯禽书》讲的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2. 天生我材必有用。

3. 赏析:欧阳修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对他的教育很严格。为节减开支,母亲用芦苇、木炭作笔,在土地或沙地上教欧阳修认字。欧阳修在家训中希望儿子能继续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4. 一日三省吾身。

5.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 临事而惧,不让於心。

8.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9. 忙碌的蜜蜂永远没有时间悲伤。

10. 立身以立学为先。

11. 人之初,性本善。

12. 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13.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4. 译文:亲戚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

15. 忠言逆耳利于行。

16. 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

17.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8. 译文:玉不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

19.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0. 译文:言行能一致,是信的极点;把美名推让给别人而自己承担过失,是德的极点;传播好名声使亲人显赫,是孝的极点;兄弟和乐,宗族欢欣,是悌的极点;在财物面前没有比谦让更好的了:这五条,是立身的根本。

21. 尊敬的读者,希望这篇文章能让您更好地了解古代家规家训和经典父训,真正感受到那些历久弥新的智慧和真理的魅力。在此,我想告诉您,无论何时何地,这些名言名句都值得我们时刻铭记,因为它们是我们哲学智慧、道德修养、文化传承的精髓所在,也是我们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的强大力量源泉。

22. 译文: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

23. 赏析:诸葛亮46岁才得子诸葛瞻。他很喜欢这个儿子,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国家栋梁。诸葛亮有两个姐姐,二姐所生子叫庞涣,深得诸葛亮喜爱。诸葛亮常年征战,政务缠身,但仍不忘教诲儿辈。他写给诸葛瞻和庞涣的两封家书,被称为《诫子书》和《诫外甥书》。

24.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5. 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26. 译文: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7. 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

28. 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怎么做人?

29. 为人处世,最紧要的是诚信。

30.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1. 孝悌忠信,自然之道。

32.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而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付弈。

33.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34.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

35.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36. 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不学诗怎么会说话?

37. 赏析:这个故事就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后来根据这个故事,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训”。学诗和学礼,讲的是读书和做事,这是人生很重要的两个问题。

38.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39. 译文:这句话意思很明了。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就是小步快走。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

40. 敬天爱民是立身之本。

41. 虽千万人,吾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