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5-18 12:56 0
探寻千年古韵,品味美学盛宴——开篇
1.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2.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3. 子曰:“民之与仁也,甚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4.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 孔子语录
5.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6.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7. 『4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8.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9.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10.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11. 『4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2. 『52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1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论语》
14.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 孔子名句
15.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 《论语》
16. 自珥以来,谁其有斯
17. 孔子说:质朴超过了文采,就显得粗鄙;文采超过了质朴,就显得虚夸。只有文采与质朴和谐地配合在一起,这才成为君子。
18. 『62』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
19. 『522』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20. 大宰问於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
21.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搏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
22. 允王绥思,思我君王
23.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孔子名句
24.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25.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吾未见其止也!」
26. 『318』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27. 主要是《论语》,此外还有《孔子家语》,《中庸》、《大学》也有孔子言论。
28. 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29. 『4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
30.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31.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32. 『521』子曰:"甬五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3.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34. 『51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35. 『77』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36.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3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38. 『53』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39.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40.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41.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42.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43. 『518』子曰:"藏文仲居蔡,山节藻,何如其知也?"
44.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5. 『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6. 『511』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47.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
48. 『736』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49.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50. 名言警句孔子_孔子语录_
51.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2. 『613』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53. 『610』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
54. 『527』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自讼者也。"
55. 『62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6.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