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5-18 10:12 0
暮色渐浓,一卷书页轻启,岁月的流转仿佛在这一刻凝滞。书中的字句,如流水潺潺,滋润着心田。那些被遗忘的故事,在笔尖跳跃,化作一幅幅画卷,缓缓铺展开来。且让我们,随那书卷,踏上一段奇妙的旅程。
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3.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4.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流使人清明。
5.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6.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7.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8. 开卷有益。
9. 书法如人品,人品如山川。
10. 笔墨纸砚,皆为仙器。
11. 书写是精神的运动。
12. 笔墨之功,尤赖识字。
13. 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4. 用笔之法,无外乎俯仰左右,至于屈伸调适,亦不可少。
15. 堆积字句,忘却宗旨,盼望奇文,而不查实际,可谓薪尽火传。
16. 为文必须人云亦云,那还有什么用?
17. 字如其人,人为其字。
18. 字字珠玑,心中如此,手下安能不如此。
19. 笔墨之功,莫过于字字有力,笔笔具形。
20. 书写得好,自然会有神韵。
21. 读书写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利于提高个人素养,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繁忙的现代社会,我们要时刻铭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名言,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在写字过程中要注重字形、笔画等细节,因为“笔墨之功,尤赖识字”。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读书与写字这一古老而又永恒的艺术,让自己修身齐家,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22. 成语有: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任重道远
23.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 徐特立
24. 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所必须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这土壤上的花朵与果实。 —— 别林斯基
25.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照汗青。——文天祥,宋朝诗人
26.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司马迁《史记》
27. 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28.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29. 译: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30.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31. 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32. 1关于责任的诗句
33.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34. 译文: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35.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36. 译文:在天下人担忧之前担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37.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38. 译文: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
39.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40. 译文: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41.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南宋·陆游《病起书怀》
42. 译文: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
43.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南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4. 译文: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45.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46.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7.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48.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49.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50.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51.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52.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53.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4. “任重”是指任务繁重,“道远”是指路程很远,“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出自《论语·泰伯》。
55. “任重道远”出自先秦·孔子《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56. 译文:曾子说:“有特殊社会地位以及有远大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使命重大,路途遥远。把实现仁爱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
57. 无所事事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wú suǒ shì shì,是形容闲着什么事情都不干。事事:做事。
58. 出自明代归有光《送同年丁聘之之任平湖序》:“然每晨入部升堂,祗揖而退,卒无所事事。”
59.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60.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61.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死后。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情更为沉痛。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62.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63. 有关责任心的诗句如下: 宋·陆游《病起书怀》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64.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65.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宋·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66.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67.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仲淹《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68.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69. 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70.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71.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72.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73.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74. 唐·李白《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75.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76.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77.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78.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79.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80.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81. 不遑启处,繁刑重赋,繁刑重敛,负任蒙劳,负重涉远,负重致远,肩负重任、任重道远。
82. 任重道远 rèn zhòng dào yuǎn
83. 释义: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84. 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85. 示例: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建设接班人的重担,任重道远。
86. 不遑启处 bù huáng qǐ 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