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5-18 04:34 0
灵感源于内心,力量来自坚持——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如同破浪前行的小舟,以坚定的信念为帆,以不懈的努力为桨,勇往直前。
1. 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只可惜她壮志为酬,在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与世长辞,年仅51岁。
2.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3. 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主要有《你是人间四月天》、《谁爱这不息的变幻》、《笑》、《清原》、《一天》、《激昂》、《昼梦》、《瞑想》等诗篇几十首;话剧《梅真同他们》;短篇小说《窘》。《九十九度中》等;散文《窗子以外》、《一片阳光》等。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
4. "灵感就像小异兽,它们在荒野中游荡,等待被发现和捕捉。"
5. 林徽因对采访她的美国同学比林斯说:我曾跟随父亲走遍欧洲。在旅途中我第一次产生了学习建筑的梦想。现代西方的古典建筑启发了我,使我充满了要带一些回国的欲望。我们需要一种能使建筑物数百年不朽的良好建筑理论。
6. 生活拮据的时候,林徽因一面和从当铺回来的梁思成打趣“把这支派克笔清炖了吧,这块金表拿来红烧”,一面躺在床上读梁思成从图书馆借来的书,让自己的思想变得丰盈。
7. 林长民想带女儿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让女儿开拓眼界、开阔心胸,后来,林徽因成为公认的民国时期的大才女,而此次欧洲之旅在她成长的道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8. "灵感的源泉是生活本身,只有真实的感受才能诞生真正的灵感。"
9. 林徽因确实是个奇女子,但她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她和常人一样有七情六欲、家庭琐事的苦恼,《林徽因传》中提及的,除了让世人津津乐道的与徐志摩、金岳霖的情感纠葛,还有她与梁思成家人的矛盾、带孩子的疲惫、入不敷出的艰辛、疾病纠缠的痛苦等等,但是,林徽因的心胸开阔,总是用积极乐观的态度迎接生活的痛击。
10. 林徽因 原名徽音,1904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林长民早年留学日本,是新派人物 。1916年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920年4-9月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同年人伦敦圣玛利女校学习。1921年回国复人培华女中读书。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1927年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同年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在G.P.帕克教授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设计。1928年3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察建筑,同年8月回国。
11. "眼泪是心灵深处的另一个回答。"
12. "生命如同流水,无法停滞,无法倒退。"
13. 人类进入文明史后,女性一直被淹没在历史的黑洞里。妇女的解放,比起母权制的丧失——女性世界性的失败来,要漫长得多。在妇女解放这条路上,中国比西方又晚起步了200多年。但这丝毫不影响20世纪中国妇女先觉者的自醒深度以及自我实现的质量。他们中相当多的人以与新文学共体的方式,张扬着自我的独立品格,从而让我们见识到有别于传统“象牙美人”、激荡着青春气息与时代风云的美丽人生。林徽因应该是这一群体中很特别的一个。面对这样的女子,倘若还要纠缠她的情感,那么那个据说为她终身不娶的哲学家金岳霖的真诚最能够说明她情感的品质。倘若还要记起她的才华,那么她的诗文以及她与梁思成共同完成的论著还不足以表现她才华的全部,因为那些充满知性与灵性的连珠的妙语已经绝响;倘若还要记起她的优雅以及知识女性不忍抛却的小小自我,那么留在萧乾记忆中也留在冰心小说里的那间太太的客厅永远是一个充满适度联想的舞台。倘若还要记起她的坚忍与真诚,那么她一生的病痛以及伴随梁思成考察的那些不可计数的荒郊野地里的民宅古寺足以证明,她为那些亲朋好友的离世而歌哭的眼泪也足以证明,她确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真正的女人。
14. "有时候,说再见,就是为了下一次明天的相逢。"
15. 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建筑大师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
16. 林徽因与梁思成去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考察时住宿、交通极其不便利,她反而说:假使坐汽车或火车,则有许多地方都没有停留的机会,我们所错过的古建,是如何的可惜……
17. "心的感应是不需要言语的,它直接记载在内心。"
18. 那年,青年作家萧乾慕名前去拜访,本以被病痛折磨得痛苦不堪的林徽因,会穿了睡衣半躺在床上接待客人,没想到她却穿了一套骑马装,显得轻盈潇洒,她的脸上稍有一点病后的倦意,但青春美丽是遮掩不住的,他要见的那位绝顶聪明的**,竟如一首纯净的诗。
19. "灵感如同沙漠中的绿洲,给予我们前进的力量。"
20. 解放后,林徽因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以及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纹饰和浮雕图案的设计,并抢救和改造了传统景泰蓝工艺,为民族及国家作出了莫大的贡献,而梁思成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
21. 亲爱的读者,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从林徽因的经典句子中感受到了她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灵感的追求。她的话语带有温暖和力量,引发我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己内心的寻觅。这些句子中蕴含着对人生的理解和启发,希望能够为您带来一些正向引导和情感安慰。生活中的困惑和挫折只是暂时的,重要的是怀揣着对美好的追求和对自己内在力量的信任,勇敢地面对每一天的挑战。愿您拥有一颗温暖的心,从林徽因的经典句子中汲取灵感与力量,成为自己生命中的闪耀之星。祝福您,在人生的旅途中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实现自己的梦想与追求!
22. "做一个有温度的人,因为人间自有温暖。"
23. "灵感是思维的光辉,给予人们前进的勇气。"
24. 解放前夕,林徽因和梁思成迁居四川李庄,一边是缺医少药受肺结核病痛的折磨,一边是靠典当衣物维持生活的窘境,当美国朋友费正清夫妇知道他们的情况后,多次劝他们去美国治疗,同时也可以在美国帮他们找一份报酬丰厚的工作,可是被他们婉言谢绝了:我们的祖国正在灾难中,我们不能离开她!”
25. "我不怕流泪,但更愿意微笑。"
26. "思想是伟大人物智慧、勇气、创造精神和奉献精神的核心。"
27. "仰望星空,我看见了自己的小小尊严。"
28. 之后林徽因经过一翻理性的考虑,同意了父亲为她定的一桩婚事,嫁给著名学者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梁启超的安排下,游学欧美主攻建筑设计。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在渥太华梁思成姐夫任总领事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婚礼。婚后梁对林呵护倍至,夫妻二人致力于他们所热爱的建筑事业,林徽因不仅具有诗人的美感与想象力,也具有科学家的细致和踏实精神,他们在山西对古建筑所做的调查和实测工作,不仅对科学研究贡献巨大,也使山西众多埋没在荒野的国宝级的古代建筑开始走向世界,为世人所知。
29. "灵感的火花是由心灵深处的思考和触动产生的。"
30. "灵感的诞生离不开对生活的热爱和不断地思考。"
31. 林徽因说,建筑是全世界的语言,它会以一个民族特有的风格,向人们讲述这个民族的历史,讲述这个国家所特有的美的精神,她为中国建筑中表现出的人和天地的关系感到自豪。
32. “我们对父母最大的恨意,是我们最终长成了他们期待的样子!”当我在网络上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感到相当的震惊,一句“我都是为你好”,何以让孩子对父母恨到这个地步?
33. 欧洲之行,将一颗成为建筑师的种子埋进了那个17岁少女的心!这段经历,提高了她对建筑的审美能力,学会了用审美的眼光去审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之美,从沈阳故宫那个不惹人注意的八旗亭,她能看到整体建筑的和谐、层次的变化、主次的分明,感受到了建筑师的匠心独具。
34. 阅读林徽因,滋生出一份感佩,惊奇世间果然有这样的女人,集才气、集美质、集傲岸,也集热爱与事业于一体。仰止当世,光照来人。如果不是生不逢时,如果她不是多病的女人,如果她的诗作文集有人编纂整理,或许今人读到的也许会是一个真正的女诗人,读到的一定会是一个近代建筑史上的泰斗。
35. 据《林徽因传》的作者张清平介绍,当年梁思成是因为林徽因喜欢建筑学而学建筑的。建筑学是他们夫妻二人共同的事业,也是情感沟通的基础。从1930年到1945年,他们夫妻二人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比如像河北赵州石桥、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也正是由于在山西的数次古建筑考察,使梁思成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完成了对《营造法式》这部“天书”的解读。有一幅两人一同倚坐在北京天坛祈年殿屋顶上,1936年的林自豪地相信自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敢于踏上皇帝祭天宫殿屋顶的女性。
36. "一念暖了阳光,一刻,暖了整个冬季。"
37. [奋斗][奋斗][奋斗]林徽因终究没有辜负父亲,活成了父亲期待的样子,成了那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领风骚的巾帼才俊,那个极具审美能力的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
38. "创造力源自内心,它需要灵感的养料和努力的呵护。"
39. 林徽因的成就不仅限于建筑领域,在欧洲期间,徐志摩激发了她文学创作的灵感,她在文学方面也有一番成就,一生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和散文、剧本。我们最为熟悉的莫过于那首《你是人间四月天》。
40. "灵感是一种奇妙的力量,它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智慧的大门。"
41. 她发表有关建筑的论文主要有《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清式营造则例》第一章绪论、《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由天宁寺谈到建筑年代的鉴别问题》、《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
42. 16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游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情窦初开的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两位才情横溢的青年热烈地相恋了,徽因深爱着志摩,但志摩的妻子---幼仪的影子在她心中总是拂不去,经过痛苦的思索,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而且是与志摩不辞而别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诗是这样写的:“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这是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
43. 看罢《林徽因传》,我突然想,如果当年林徽因也抱着这样的想法,最终是否还会是我们熟悉的那个林徽因?
44. 1949年初,梁思成夫妇召集了清华大学建筑系的部分教师和学生,日以继夜地工作,在一个月的时间内,硬是用手工劳动,完成了厚厚一本《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成为解放战争中,部队转战南北,保护文物在战火中免遭破坏的指令和依据。
45. 林徽因对追求她的梁思成说,她以后要学建筑。梁思成后来回忆说:“当时我连建筑是什么都不知道,徽因告诉我,那是包括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科学,因为我爱绘画,所以我选择了建筑这门专业。”
46. 在当时,知识分子是社会少数、精神贵族,像林徽因这样受过良好教育才貌出众的女子,更是凤毛麟角。她承认自己是受双文化教育长大的,英语对于她是一种内在思维和表达方式、一种灵感、一个完整的文化世界。中西文化融合造就了一个“文化林徽因”。她是诗人,一生写过几十首诗,在诗歌创作上受徐志摩影响很明显,但又有自己的特点。
47. "不知愁滋味的人,不会体会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