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少言多行,智慧之道的句子

面书号 2025-05-17 07:49 0


言有尽而意无穷,智慧之道,蕴藏于日常。

1.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2.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4. 老子名言如下:

5.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 “民无信不立”,即是说信用对人非常重要。执政者有信用,市民便有信心;市民有信心,便会产生信任;市民有信心和信任,施政便事半功倍。

7.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8. 【翻译讲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9.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0.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1.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12. 【翻译讲解】: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13. 天地万物都有规律,人应当效法自然,遵循天地间的规律,以此安排自己的耕作与生活。

14. “知我者希,那么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确实简盯,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15.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6.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7.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8. 【翻译讲解】:江海永远处于最低处,能纳百川,故能为河谷之王。

19.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0.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21.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22.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3.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道德经》

24.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25.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26.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27.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8. 行善者不巧辩,巧辩者不良善。

29. 老子名言一百句

30.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1. 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型滑规律的道理。

32.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33.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34.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35. 【翻译讲解】: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然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想不到的困难。

36.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37.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38. “金玉满堂举咐局,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假设虚,君子盛德容貌假设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39. 一个懂得道的人做事方正而不会莽撞,有棱角讲原则也不会去伤害别人,为人正直而不会放纵自己,有了成就也不会因此而炫耀。

40.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41.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42.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3.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44.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45.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46.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47.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即挫掉锐气,超脱纠纷,含敛光耀,混淆尘俗。昏昏噩噩的中国社会把人的生气、个性、菱角和创造性全要磨灭、消解。

48.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49.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50.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51. 一个人懂得知足就不会受到别人的屈辱,做事情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太大的危险,人生最大的祸根就是不知道满足,人生最大的过错就是贪得无厌。

52.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53.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54. 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老子的名言。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开展。

55.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56.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57.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58. 大丈夫应当立身敦厚,不居于轻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

59.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60. 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61.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62.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63.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64.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65.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66.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67.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68. 感悟: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做事情也应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再艰难的事情,只要持续不懈的行动,必能有所成。万事起于忽微,量变才能引起质变。

69.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70.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1.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72.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7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74.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75.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裤亩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76.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77.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廉价,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78.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79.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80.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81.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82.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83.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84.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