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5-17 03:30 1
你做到了,这真是个奇迹!
1. 移情和拟人的区别是: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后者是“将物当作人来写”。
2.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意为:“不因外物的影响而悲哀欢喜,也不因为个人处境好坏而欢欣悲伤。”
3. 月亮偷偷地探出头来,照亮了夜的每一个角落。
4. 移情和移就的区别是: 移情是将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客观的事物上, 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客观事物衬托主观情绪, 使物人一体,能够更集中地表达强烈感情; 移就是甲乙两项事物相关联,就把原属于形容甲事物的修辞语移来属于乙事物,是一种词语活用的修辞手法。 简言之,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 ;后者是“移形容,甲事物的词来形容乙事物。”
5. 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6.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7. ⒐反复: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8. ⑤转朱阁, 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9. 在这个例子中,星空被赋予了人类的特质——如同黑色绒布,并使用了“点缀”这一描述珠宝装饰的词汇,使星星看起来像装饰在黑色绒布上的闪亮钻石。
10. d对比: 口蜜腹剑 口是心非 虎头蛇尾 好逸恶劳 阳奉阴违 南辕北辙 外强中干 吃一堑长一智 挂羊头卖狗肉
11. 类别 特点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12.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13.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14.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
15. m夸张:日理万机 日月如梭 三头六臂 怒发冲冠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百发百中 胆大包天 寸步难行 一步登天 日上三竿
16. 几句话,几个字,不语则罢,一语惊人。——南派三叔《盗墓笔记钓王》
17. “嗯”一字多义,所有无奈、矫情、任性、逞强、妥协、懒得说的话、不敢说的话、说不出口的话、说了也没用的话……。——《意林》
18. 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19. ⒙顶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20. 长一句,短一句
21. ⒋扩大夸张: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2.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23. g比拟:闭月羞花 百花争艳 草木皆兵 风尘仆仆 呆若木鸡 生龙活虎 莺歌燕舞 抱头鼠窜 肥头大耳 土崩瓦解 风烛残年
24. 雨滴在窗户上跳舞,仿佛在诉说着它们的故事。
25. 左一句,右一句
26. 句句不提爱,句句都也是爱。——饭饭《网易云音乐》
27. ⒏对偶: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8.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29. k回环: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30. ⑤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31. ⒎排比: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2.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意为:“凶暴的差吏来到我们村里,到处叫嚷喧哗,到处骚扰百姓。”这里的“东西南北”泛指“各处”。
33. 五句话分两次讲——三言两语
34. 写文章就得写到这个份上——不吐不快,没有苦吟,也不用琢磨,连修辞都是一种烦琐,诚实道出就是。——柴静《写文章的最高境界》
35. :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36. 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37. 用一个句子来描写与之对应。——维特根斯坦《文化和价值》
38. 齐魏徭戍,荆韩召募。齐魏荆韩等战国时期君王为徭役守边而招募兵员。”
39.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40.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41.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42.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