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5-12 03:10 3
在得失之间,智慧人生如同一叶扁舟,在波澜壮阔的岁月长河中,乘风破浪,探寻生命的真谛。
1. 人们从诗人的诗句里选取自己心爱的意义,但诗句的最终意义是指向着你。——泰戈尔《飞鸟集》
2. 洒脱:一曰不计较个人得失;二曰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三曰拿得起,放得下,不为别人活着。报摘
3. 大概就是这样,诺言这种东西,通常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无仪宁死《最爱你的那十年》
4. 有得须有失,无福亦无祸
5. 有益的忠言是无价的
6. 希望不正当的得利,那就是损失的开端。爱默生
7.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吴玉章
8. 因为真理是灿烂的,只要有一个罅隙,就能照亮整个田野。赫尔岑
9. 左一句,右一句
10. 译文到应当作出选择的情况下,而不能选择,相反就要遭到祸害。
11. 有得有失,才是人生,切忌忿忿不平。——亦舒《天上所有的星》
12. 翻译智者就算考虑到一千次,总是会有一次出错;愚蠢的人在上一千次考虑到中,总是会有一次收获。聪明人,也是有出错的时候;愚笨的人,也是有聪慧的时候。
13. 向他的头脑中灌输真理,只是为了保证他不在心中装填谬误。卢梭
14. 名望的滋味如此甘美,所以我们热爱自己接触到的与它有关的一切甚至死亡。帕斯卡
15. 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黑格尔
16. 赏析:这一句人们传颂千载的至理名言,是众人对禽情人的本性进行长时间观察后归纳出来的警句之见,它道出了善是人的真面目,人到生命走到最后时,重归到善的境界,总愿将自身最美好的东西无私奉献出来,给人们留有难忘的回忆。
17. 死是可怕的。耻辱的生命是尤其可恼的。莎士比亚
18.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19.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孟子
20. 虚名和人的生命、货利与人的价值哪一个更可贵?争夺货利还是重视人的价值,这二者的得与失,哪一个弊病多呢?这是老子在本章里向人们提出的尖锐问题,这也是每个人都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有人解释说,本章是讲吝惜生命,与提倡奋不顾身是格格不入的两种生命观。事实上,吝惜生命并不是贪生怕死,老子讲的是对宠辱荣患和虚名货利来说,不要贪图虚荣与名利,要珍惜自身的价值与尊严,不可自贱其身。本章里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这是老子处世为人的精辟见解和高度概括。“知足”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极限,超出此限,则事物必然向它的反面发展。因而,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清醒的准确的认识,凡事不可求全。贪求的名利越多,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积敛的财富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他希望人们,尤其是手中握有权柄之人,对财富的占有欲要适可而止,要知足,才可以做到“不辱”。“多藏”,就是指对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一个对物质利益片面追求的人,必定会采取各种手段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有人甚至会以身试法。“多藏必厚亡”,意思是说丰厚的贮藏必有严重的损失。这个损失并不仅仅指物质方面的损失,而且指人的精神、人格、品质方面的损失。
21. 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布莱希特
22. 自古遗言不是谎
23. 好一句,歹一句
24. 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荀子
25. 前古之兴亡,未尝不经于心也;当世之得失,未尝不留于意也。韩愈
26. 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罗曼罗兰
27. 得之易,失之易;得之难,失之难
28. 每一种挫折或者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爱默生
29. 信用是难得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日本社会活动家和宗教思想家池田大作
30. 前事不忘,今之良鉴也
31. 虚荣是一件无聊的骗人的东西;得到它的人,未必有什么功德,失去它的人,也未必有什么过失。莎士比亚
32. 在我所讲的一切中,我只是探求真理,这并不是仅仅为了博得说出真理的荣誉,而是因为真理于人有益。爱尔维修
33. 希望我们从别人的寓言里,看到自己的命运。——李筱懿《灵魂有香气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