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5-12 01:53 0
在古老的道家风范中,风云涌动,一股神秘的内力悄然苏醒。一声清啸,震破长空,一艘破天机甲,承载着无尽奥秘,踏上了未知的征途。
1. 《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2. 有时候人总难免想要装出了不起的神气,说些大道理。——契诃夫
3. 孔子尚正气,老子尚清气,释迦牟尼尚和气。东方三大道贵在贯通,并弘扬三气也。——文怀沙
4. 道家思想之泉源浩大,老庄文章气魄,足使其效力历世不能磨灭,所以中古以后的思想,表面上似是独尊儒家道统,实际上是儒道分治的。——林语堂《论幽默》
5. 有时候一句话的力量,也是非常强大的,只要他出自喜欢的人口中。——大柠《和你在一起才是全世界》
6. 气度应该说是功力所显,也是情操所现。——柏杨《读画随感之三》
7. 强势人格是内在的傲骨,而不是外在的傲气。——王立群《百家讲坛—我读经典》
8. 生前,神功盖世,顶天立地。死后,形体不朽,昂然而立。千载霸气,凝而不散,绝代豪雄,睥睨人间。——辰东《神墓》
9. 身为云家人,无论男女,都应当有铮铮傲骨,不畏强权,不惧艰难,顶天立地!——北藤《天才儿子腹黑娘亲》
10. 有文治者必有武功。此乃中国传统文化之名言,亦为显示上古之世,文武合一之名训。——南怀瑾
11. 同一句格言,在完全正确理解了它的青年人口中,总没有阅世很深的成年人的精神中那样的意义和范围,要在成年人那里,这句格言所包含的内容的全部力量才会表达出来。——黑格尔
12. 一个人如果想写出明白的风格,他首先就要心里明白;如果想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首先就要有雄伟的人格。——歌德
13. 最富吸引力的格言也许并不是最机智的,而是最真实和最合理的。——梭罗《日记》
14. 强者为尊,实力至上!拳头够硬的,他说的话就是真理,哪怕是胡扯,都会有许多人盲目的信服!——萧七爷《废柴要逆天:魔帝狂妃》
15. 一个毒舌在嘴上,简单直接,一个腹黑在心里,委婉内涵。相似的人关系总是很微妙,气场不和,便是王不见王,气场和了,便是英雄惜英雄。——东奔西顾《只想和你好好的》
16. 气质很重要,说话声音越小,气场越大。——韩寒《乘风破浪》
17. 一个人的气场由三部分组成:势,恰当的时机,展现自己的野心或目标;格局:谋篇布局的能力和严谨的计划;人气:感染力,领导力,人脉。——皮克·菲尔《气场》
18. 大人物的一句话比任何法律都有效,有时候一个人的生死存亡,只取决于有没有那句话。——江南《天之炽》
19.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徐悲鸿
20. 本少爷说的话永远都是最有道理的,就算没道理也是有道理,对的也是对的、错的也是对的。——藤萍《香初上舞》
21. 可道非常道,可名非常名
22. 人不可有傲气,士不可无傲骨
23. 有理言自壮,负屈声必高
24. 有作用者器宇定是不凡,有智慧者才情决然不露
25. 说一句,是一句
26. 阴一句阳一句
27. 穷有穷气,杰有杰气
28. 是真名士自风流
29. 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
30. 大丈夫一言九鼎
31. 长一句,短一句
32. 道可道,非常道
33. 老子英雄儿好汉
34. 一时之胜在于力,千古之胜在于理
35. 文能克武,柔能克刚
36. 天上一句,地下一句
37. 盛名之下无虚士
38.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本事
39. 君子一言,重于九鼎
40. 君子养吾浩然气
41. 求道教经典语录!
42. 上顺天时,下养万物,草木昆虫不失斯所,獭未祭鱼不施网罟,豺未祭兽不修田猎,鹰隼未击不张尉罗,霜露未沾不伐草木;
43.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44. 天地好生,征物同一躯命,故人惟兼物性,方为全尽吾性。体此意者,樽节爱养,戒杀放生,自有所不能已也。
45. 凡天下均同是性,天性既善,悉生万物,无不置也。地性既善,养生万物,无不置也。圣人悉乐理天下而实法天地,故万物皆受其功大善。神仙真人助天地而不敢轻,尊之,重之,受之,佑之。 也可参考《度人经》、《老子》、《吕氏春秋贵生》、《云笈七签》卷十六《九天生神章经》、《阴骘文图说》 、《白话劝戒录》、《感应篇图说》。《太平经》主张的“乐生”、“重生”,以及其它的道书如《老子想尔注》、《老子河上公章句》、《周易参同契》、《抱朴子内篇》、《西升经》、《度人经》、《悟真篇》 道家经典句子,越多越好,谢谢。
46. 飘风不终朝, 骤雨不终日。《老子》二十三章。
47. 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福能变成祸,祸能变成福。
48. 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六十三章 难的事情,从简单的做起。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 出自(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49.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50.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51. 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经法·道法》 大路因为岔道太多而丢失了羊,求学的人因为方法太多而丧失了生命的方向。
52.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淮南子·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