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5-12 00:08 0
碧水蓝天,共筑美好家园,在这片绿色的生机中,我们寻找生活的真谛。
1. 古代虽然没有现代的绿色环保概念,但出于爱护环境、爱护生灵的朴素思想,有不少古诗依然反映出绿色环保意识。
2. 在古代文献中,还记载着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令的故事。《国语》中有一个故事叫“里革断罟”,说的是鲁宣公在夏天到泗水撒网捕鱼,大夫里革出来制止,说根据祖先规定的制度“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略”。他不但把鱼网撕破,还向鲁宣公讲了古训,为了保护草木鸟兽鱼虫,使之繁衍生息,山上再生出来的枝条不得再砍,水中未长大的水草不能割,捕鱼不捕小鱼,捕兽不捕幼兽。而《管子》中则把自然保护提高到作为人君是否有资格进行统治的一个条件:“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还说:“苟山之见芽者,谨封而为禁,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有犯令者,左足入,左足断;右足入,右足断。”禁令似乎过严了,但也反映了古代统治者保护自然资源的决心之大。
3. 仅以唐代大家都熟悉的著名诗人的诗为例,来感受他们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去领略他们对大自然的审美情趣和理想追求。
4. 保护环境天天喊,破坏事件天天见。 快让法律来把关,遇到破坏拿法办。
5. 自然不可改良、生活可以选择 选择绿色生活、健康适度消费
6. 在禁止破坏自然资源的同时,古代的统治者还注意保护、发展自然资源。秦始皇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道旁种植松树。他还制定了关于保护山林、水道、植物、鸟兽和鱼类的律令。其他朝代的法律如《唐律》、《清律》等也都有类似的记载。许多思想家也持相同的观点,如荀子认为,一切属于人类自然资源的动植物,什么时候必须禁止对它们的狩猎采伐,什么时候则可以对它们开发利用,都有一定的规律,即“斩伐养长,不失其时”。坚持这种制度,就能“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既保护了环境,又发展了经济。
7. 烟囱高高冒黑烟,有害气体排上天。 污水乱排流四边,江、河、湖、海都被染。
8. 环境保护诗人类生存的地球,今年环境遭污染。
9. 参考:/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185
10. 在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中,也有改善和保护环境的描写,反映了古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晋代诗人陶渊明最喜植柳,辞官归隐后,始终与柳树为友。他还特意在房前栽下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写下了许多爱树的诗句:“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等。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四季不忘绿化,还以诗代札,向友人索取树苗:“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房里为求来。”宋代文豪苏轼也爱种树,“我昔少年时,种松满东岗。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就是描写他少时种树的情景。后来他在杭州做官,修筑长堤,“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成为西湖美景之一。明代吴承恩也在《西游记》中描写了火焰山等恶劣环境及其对它们的改造,对五庄观毁坏人参果树等破坏自然的行为进行了处罚。
11. B林衡和川衡工作比较具体,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不干涉。
12. 茅厕里题诗——臭秀才
13. 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四季不忘绿化,还以诗代札,向友人索取树苗:“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房里为求来。”
14. 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韧,伟大的人能同时具备这两者。——培根
15. 这些规定,并非哪一朝代所有,而是各朝各代都以国家的法律形式诏令天下,如秦代的《秦律·田律》、宋代的《宋大诏令集》等。
16. 文之词达,诗之词婉
17. 让我们感谢绿色,感谢绿色生态系统,感谢绿色生态文明。
18. 我们不是继承了父辈的地球,而是借用了儿孙的地球。——联合国环境方案
19. 最干净的水是泉水,最精练的话是谚语
20. 6下列对全文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21. 爱护环境,保护地球,让我们托起双手共同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22. 病毒事件不停变,身体健康成危险。 要问这些怎么办,听听我的好意见。
23. 政府制定新方案,绿色环保要在先。 资源合理来利用,持续发展记心间。
24.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易卜生
25. 7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6. 在我国古代的文化典籍中,留下了丰富的关于古代环境保护思想与实践的记载。
27.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白居易
28. 人们从诗人的诗句里选取自己心爱的意义,但诗句的最终意义是指向着你。——泰戈尔《飞鸟集》
29. 诗歌是最美妙、最难忘、最富有感染力的表现形式,因而也最重要。——马修·阿诺德《评论集》
30.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1. 明代吴承恩也在《西游记》中描写了火焰山等恶劣环境及其对它们的改造,对五庄观毁坏人参果树等破坏自然的行为进行了处罚。
32. 《望天门山》中“一江碧水,两岸青山”这既是古代诗人眼中的美景,同时也是我们现代人正在努力打造的现实:让水更秀,山更青,天更蓝。这样的生态发展观应是我们的理想追求。
33. 环境保护诗人类生存的地球,今年环境遭污染。 要查问题的根源,主要工业城市建。
34. 诗人笔下流淌的不但是自己的感受,也是适用于每一个人的内心独白。——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善待命运》
35. C介绍中国古人的环保理念。 D介绍中国古人的环保意识。
36. 依靠科技进步 促进环境保护
37.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8. A舜帝时代,虞官伯益负责管理草木,治理山泽,又协助大禹治水。
39. 中国古代环保法令多以诏令、礼、律、禁令等形式下达。其中诏令毫无疑问是国家法律,不得违抗。礼多是民间的约束或者叫规约,律和禁令可能是地方政府颁布的,也可能是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
40.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41. 古诗中透露出作者有环保意识或者自然意识的有:
42. 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始终是他们出生以前和降生以后的周围环境的产物。——欧文
43. 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 雪后每常同席卧,花时未省两山居。
44. 就是描写他少时种树的情景。后来他在杭州做官,修筑长堤,“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成为西湖美景之一。
45. 押韵的格言比没有韵脚的格言显得更加深刻。——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
46. 今天在北京一只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能下月在纽约引起一场暴风雨,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理论,它意在说明地球生态一体化,任何局部的变化,都会给其它地方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当我们认识生态文明的时候,我们必须看到生态文明在的人类文明多形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47. 诗词可写景寄情,亦可言志抒怀。诗一如琴,抚琴者常叹知音难求,作诗者亦如是。有些诗,融情于景,简约朴素,为众生所喜。有些诗,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不为人知。世间万物千景,一花一草,一叶一尘,皆可成为诗料。——白落梅《一卷大唐的风华》
48.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49. 天欲雪,去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园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 兹游淡泊欢有余,到家怳如梦蘧蘧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50. 为了人类的明天,保护环境最关键。 快来加入环保站,希望大家多参与。
51. 唐 王建
52. 保护环境山河美 持续发展事业兴
53. 在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中,也有改善和保护环境的描写,反映了古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54. 诗不仅仅在诗句里:诗无所不在;诗就在我们四周您看这些树,您看这天——从任何地方,都散发着美和生命;而在有美和生命的地方,也就有诗。——屠格涅夫《罗亭》
55. 诗外有诗,方是好诗;词外有词,方是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