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5-11 20:16 1
静女移情,物我交融。在这幽静的月光下,她轻轻拂过琴弦,一曲悠扬的旋律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似乎在诉说着一段古老的传说。
1. 将江边的梨花比作白衣素裙,正在为夫君戴孝的孀居**,其凄楚哀婉的神态,自是会令人生出无限的怜爱和感慨。
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3. 颔联融情于景,以雪喻梨花,突出了梨花的雪白与纯洁。千树梨花竞相开放,杨柳新叶迎风摇曳,这美好的春景蕴含着对友人即将远行的不舍之情,“以乐景衬哀情”,美好的春日风光却无人陪伴自己欣赏。此外,“杨叶”即柳叶,“柳”“留”谐音,古人折柳相送表惜别之意。诗人把自己的惜别深情寄寓在“梨花”“杨叶”这些意象之中,使使离别之情更加委婉含蓄。
4.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5.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6. 她的话不多但笑起来是那么平静优雅她柔弱的眼神里装的是什么是思念的忧伤写的好像是你,河南姑娘。——赵雷《南方姑娘》
7.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8. ⑥雨雪:降雪。雨,音yù ,动词。
9. 唐代诗人来鹄《寒食山馆书情》,用“满地梨花”衬托伤感之情:
10. 起句“纱窗日落渐黄昏”,是使无人的“金屋”显得更加凄凉。屋内环顾无人,固然已经很凄凉,但在阳光照射下,也许还可以减少几分凄凉。现在,屋内的光线随着纱窗日落、黄昏降临而越来越昏暗,其凄凉况味就更可想而知了。
11. 冰雪肌肤香韵细,月明独倚阑干。游丝萦惹宿烟环。东风吹不散,应为护轻寒。 素质不宜添彩色,定知造物非悭。杏花才思又凋残。玉容春寂寞, 休向雨中看。
12. 这首诗采用杂言体,从二言到六言,错落相间,显得活泼奔放。用语朴实,口语色彩浓厚。
13. 好句有情怜夜月,落花无语怨东风
14.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5. 梨花开时,也正好是春雨绵绵的时候,因此常见纯白的花瓣上,挂着一滴滴晶莹剔透的水珠,一副美人含泪,楚楚可怜的样子。
16.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17. 明代诗人唐寅《一剪梅》中的“雨打梨花”,别有怨情:
18. 写作特点这首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前三句指天发誓,用的是直笔。
19. 为伊消得人憔悴。 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20. 只因月貌花容,引起心猿意马
21.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22.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23.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
24. “闺怨”之作在历代词人笔下堪称汗牛充栋,愈是习见的题材愈难出新意,从而所贵也尤在能别具心裁。唐寅这首《一剪梅》的佳处不只在于词句之清圆流转,其于自然明畅的吟哦中所表现的空间阻隔灼痛着痴恋女子的幽婉心态更是动人。空间,既无情地拉开着恋者的距离,而空间的阻隔又必然在一次次“雨打梨花”、春来春去中加重其往昔曾经有过的“赏心乐事”的失落感;至若青春年华也就无可挽回地在花前月下神伤徘徊之间被残酷地空耗去。时间在空间中流逝,空间的凝滞、间距的未能缩却,尤加速着时光的消失。上片的“花下销魂,月下销魂”,是无处不令 “我” 回思往时的温馨;下片的“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则写尽朝暮之间无时不在翘首企盼所恋者的归来,重续欢情。诗人轻捷地抒述了一种被时空折磨的痛苦,上下片交叉互补、回环往复,将一个泪痕难拭的痴心女形象灵动地显现于笔端,诚无愧其“才子”之誉称。
25.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6.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27. 你可知?在我心里,她还是那个妙龄女子,着水袖云裳,折柳摘梅,唱一曲婉转逶迤的昆山。唱雨丝风片,唱云霞翠轩,唱烟波画船,唱锦瑟良辰。——白落梅《光阴似水待你如初》
28. 诗句写仙袂飘飖的杨贵妃在仙山上听说唐玄宗使者前来寻她时,神色黯淡凄楚,不禁泪流满面,像一枝梨花沾满了雨水。描写传神,刻画入微,很得后人的称赏。诗人将泪水涟涟的仙界杨玉环比作春天里一枝带雨的梨花,形象地刻画出其楚楚动人的形象,梨花之洁白与仙妃之哀戚基调和谐,人如花、花如人,人与花交相辉映,有一种独特的冷艳美。这一比喻,将杨妃与梨花相联系,成为此后吟咏梨花的常见典故。从此,后世诗人就常以“梨花带泪”,来比喻美人垂泪悲伤的样子。
29. 鼓钟喈喈,淮水湝々,忧心且悲。淑人君子,其德不回。
30. 躞蹀御沟止,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31. 赏析 与文人诗词喜欢描写少女初恋时的羞涩情态相反,在民歌中最常见的是以少女自述的口吻来表现她们对于幸福爱情的无所顾忌的追求。这首诗属于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鼓吹曲辞》
32. 画眉鸟唱歌——谈情说爱
33. 静女守身如执玉
34. 情景交融是这首词在写作表现手法上最显著的一个特点。移情入景,乐景写哀,都是词人经常使用的手法。特别是乐景写哀,词人在文中写了大量的乐景:名都,佳处,二十四桥……可是,写乐景是为了衬托哀情,是为了对比“现在”的惨状:名都的凋残,佳处的弊坏,二十桥的冷寂……正如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35. 再看唐代诗人杜牧《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中的梨花送春:
36. 美在恋人眼中,情在爱人心中
37. 过片三句,写女子在白天的思念。她一大早被莺声唤醒,哭干眼泪,默然无语,千愁万怨似乎随着两行泪水咽入胸中。但是胸中的郁懑总得要排遣,于是就借酒浇愁。一怀愁怨,触绪纷来,只得“无一语,对芳尊”,准备就这样痛苦地熬到黄昏。
38. 百舌:即乌鸫。乌鸫善鸣,其声多变化,故曰“百舌”。
39.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40. 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旁。视线遮蔽看不见,搔头徘徊心紧张。娴静姑娘真娇艳,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远自郊野赠柔荑,诚然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41. 词人共作《忆王孙》四首,分别为“春词”、“夏词”、“秋词”、“冬词”,这是第一篇“春词”,写闺中女子的春愁。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写景,巧妙地传达出暮春时节闺妇独守黄昏、寂寞难耐的相思深情。
42. 这个是千古传颂的最美丽的爱情承诺吧。 诗经国风王风 大 车 大车槛槛,毳衣如菼。
43.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44. 第三句写诗人惆怅的站在东栏旁,看着梨树上满是白色的梨花,同时柳絮在飘,落在诗人身上,诗人也变成了“一株雪”,写的是凄清惆怅的意境。最后一句,诗人抒发感叹:“人生看得几清明”,人生能看到几次清明,这是补足前句“惆怅”的内容,更增添悲凉的气氛。
45.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46.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 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47.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48. 第三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是为无人的“金屋”增添孤寂的感觉。屋内无人,固然使人感到孤寂,假如屋外人声喧闹,春色浓艳,呈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或者也可以减少几分孤寂。现在,院中竟也寂无一人,而又是花事已了的晚春时节,这就使“金屋”中人更感到孤寂难堪了。
49.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50. 尾联“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回味无穷。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目送友人“颍上去”,想象着友人的路途遥远,诗人写目的地之景而浮想联翩,因景生情,因景结情,等到友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是在月圆之日吧,从缺到圆的明月都是诗人依依惜别之情以及美好祝愿的感情寄托。
51. 日移花色异,风散水文长
52. 不必说今晚星空温柔如含羞草,也不必说岁月静好时潺潺流水,单是她的回眸一笑,就足以让我心悸难平。——玖辞《记事录》
53. 芳草、杨柳、高楼、杜宇、梨花等意象常见于词人的词作中,由于经常被用于表达特定的情感,这些意象都被赋予了独特的内涵,具有了神奇的传情功能。而词人又不着痕迹地将这些传统意象巧妙地编织到一起,描绘出一幅更具有启发性的画面,从而使全词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