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5-11 13:07 8
在知识的海洋中,智慧之舟即将扬帆起航。让我们一起探索未知的领域,开启一段充满奇思妙想的科学之旅。
1. 我的心得是读书不在多,而在反复读。喜欢的书总要读它几遍,才算读过,才能读进去。——陈丹青《谈话的泥沼》
2. 士农工商: 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3. 其实,读书并不着急生吞活剥,看任何东西,总得消化了再给自己补给。——三毛《送你一匹马》
4. 勤学好问[ qín xué hào wèn ]
5. 学而不厌: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6. 凿壁借光: 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7. 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书怀》
8. 闭门读书: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原意是独自学习,而不与别人切磋。后也用以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9. 读书必专精不二,方见义理。——薛煊
10.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11. 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郭沫若
12. 读书不可以强读,强读必无效,反而有害,这是读书之第一要义。——林语堂
13. 读书通世事。——陆绍珩
14. 悬梁刺骨:悬梁其解为:用绳索等吊具绑其头部,使其固定在一个空间位置,不会因困倦自由活动,其中“梁”指房梁,“股”在古代为大腿的意思,故为“股”。形容刻苦学习。
15.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16.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襞松之《择天记》
17. 读书是读一个世界,读一个世界也好像读一本书。——金克木《文化卮言》
18. 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自精熟,精熟理自见得。——朱熹《读书法》
19. 刻苦钻研:刻苦:下苦功。下苦功,深入研究。
20. 勤学好问: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21. 一本书象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22.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叶圣陶
23. 儒者之业,莫如读书。记诵以为博,是读书病处,亦强似不读。——冯班《钝吟杂录》
24. 废寝忘食、学而不厌、不足为法、悬梁刺股、闻鸡起舞、勤学好问、凿壁偷光、专心致志、争分夺秒、博览群书、韦编三绝、学富五车、手不释卷、才高八斗、牛角书生、临池学书、囊萤照书、据鞍读书、寻章摘句、以书为御、两脚书橱、借书留真、废书而叹、刺股读书、然荻读书、白面书生、朝经暮史、唇腐齿落、读书三问、然荻读书。
25.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朱熹
26. 人永远是要学习的。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萧楚女
27. 书不成诵,无以致思索之功;书不精读,无以得义理之益。——胡达源《人镜》
28. 我读书奉行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喝茶要喝好茶,饮酒要饮好酒,为什么读书不读第一流的作品呢?——梁实科
29. 士农工商[ shì nóng gōng shāng ]
30. 别忘记,读书是取得多方面知识的最重要的手段。——赫尔岑
31. 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汪荌《示儿》
32. 闲有余日,正可学问 --陈继儒
33. 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34. 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35. 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 培根
36. 著书立说[ zhù shū lì shuō ]
37. 书生之见: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
38. 书不可不读,尤贵于善读。——罗大经《鹤林玉露·读书》
39. 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
40. 但患不读书,不患读书无所用也。——朱舜水《送林道荣之东武序》
41. 贵人多忘:贵人:地位贵显的人。指地位显赫的人往往不念旧交或讥笑人健忘。
42. 学以致用[ xué yǐ zhì yòng ]
43. 读书要读“做一个人”,读“明一点理”,读“悟一些缘”,读“懂一颗心”。——史蒂夫·施瓦茨曼
44. 阅读,是最好的学问。——普希金
45. 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读书二首》
46. 读书固然可以扩充知识;但知识越扩充了,读书的能力也越大。这便是“为读书而读书”的意义。——胡适《容忍与自由》
47. 为了让读书成为一次美好的阅读经历,仅仅“读过”是远远不够的。在读书生活中,除了要改变读书方法,还有必要在如何选书、购书、活用——也就是如何“与书相处”方面做全面的改善。——奥野宣之《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48. 善读书者,阅古人之世;阅世者,即读今人之书。——严复《论泸上剑兴女学堂事》
49. 勤学苦练[ qín xué kǔ liàn ]
50. 学便是读,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黎靖德《朱子语类》
51. 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成绩优良,不是天资高,而是辛勤学 --新格言
52. 著书立说:立:创立、提出;说:主张,学说。从事写作,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学说。
53. 科学书籍让人免于愚昧,而文艺作品则使人摆脱粗鄙。对真正的教育和对人们的幸福来说,二者同样的有益和必要 --车尔尼雪夫斯基
54. 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威尔逊
55.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朱光潜《谈修养》
56. 读书不透,多亦无益,然亦未有不多而能透者。——李光地《榕村语录》
57. 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情况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 --雨果
58. 读书之法,先要熟读,须是正看背看,左看右看,看得是了,未可便说道是,更须反复玩味。——朱熹《朱子语类·力行》
59. 读书,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木心《文学回忆录》
60.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亨利·戴维·梭罗
61. 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能把活书把死读死。把死书读活,就能把书为我所用,把活书读死,就是把我为书所用。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冯友兰《我的读书经》
62. 寻章摘句: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63. 读书,不可不多;用功,不可不勤。——曾国藩《家书·致澄侯、温甫、子植、季洪》
64.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陈寿《三国志·魏书》
65. 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进步,靠的就是能读书又写书的本领。——季羡林《季羡林文集》
66. 立:创立、提出;说:主张,学说。从事写作,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学说。
67. 读书固不可不晓文义,然只以晓文义为是,只是儿童之学,须看意旨所在。——陆九渊《语录下》
68. 描写读书的四字成语有:学以致用、勤学苦练、著书立说、勤学好问、学而不厌等等。
69. 习读书之业,便当知读书之乐。——王永彬《围炉夜话》
70. 读书之法,有大本大原处,有大纲大目处,又有逐事上理会处,又其次则解释文义。——朱熹《朱子语类·力行》
71. 读书可以获得知识,思考才能去粗存精。——奥斯本
72. 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73. 读书要有主见,有悟性,否则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林辰《书伴人生路漫漫》
74. 读书不必求多,而要求精。这是历来读书人的共同经验。——邓拓《燕山夜话·“半部论语”》
75. 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朱熹《朱子语类·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