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端午佳节,粽香飘万里的句子

面书号 2025-05-11 12:10 6


“午后,碧空如洗,幽香弥漫万里。”

1. 王之涣的这首诗以江村的景色为背景,表现出端午节的喜庆和热闹。诗中描绘了江村清幽的景象,通过回首秋去春来的场景,诗人表达了对端午节民俗活动龙舟赛的期待。通过鲜明的形象描写、优美的词藻和细腻的感情,使读者感受到端午节的喜庆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起源于中国上古时期的龙舟竞渡和避邪的习俗,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端午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动就是龙舟赛。

3. 过一日,少一日,与你的时间,夏至将至。——是枝裕和《宛如走路的速度》

4. 节日假期真正的礼物,是它有结束之时。——加布瑞埃拉·泽文《岛上书店》

5. 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苏轼《殢人娇赠朝云》

6.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7.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还出双黄蛋。端午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无毒,贴符,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汪曾祺《五味》

8.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9. 这首诗通过反思过去的时光,描绘了青山、绿水和端午节的浓厚节日气氛。诗人表达了岁月的无情和时光的流转,自觉已然不再是当年的少年,但又对节日的美好回忆和惋惜之情。表达了对端午节的思考、怀旧和对传统文化的追寻。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情感的方式,这些诗作生动地展现了端午节的特色和人们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10. 八月下午的炎热,安谧的松酒般的寂静。——威廉·福克纳《八月之光》

11. 端阳节,照眼石榴红。艾虎朱符儿女意,香蒲角黍岁时风。小扇午窗中。——陆震

12.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有《端午日鄱阳湖上行》杜牧、《端午》王之涣、《端午》白居易、《端午节怀古》王之涣等。

13. 旬日来眼看去的都是图画,日子都是可以歌唱的古事。——林徽因

14. 国破身死后现在还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15. 午后似乎在认知里永远都和“静谧”画上等号,而十月初的日子也已经彻底的和炎热分离,转换成另一种惆怅的情绪。——墨九夏《恰若风华正茂时》

16. 年少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不想跟从效仿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俗,只希望饮一杯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17. 天下百姓生活幸福长久,各位大臣共保国家昌盛。

18. 靠着栏杆方知木槿长得茂盛,对着水才发觉芦草真的很芳香。

19. 你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只祈愿能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20. 冬日的正午,感觉如同是夏日的黄昏一样,模糊而又悲伤地美好着。——郭敬明《悲伤逆流成河》

21. “夏至那天,太阳一定最长。冬至那天,亮光一定最短。你能不信吗?不信不行。”。——毕淑敏《节令是一种命令》

22. 《端午》唐代:白居易,花谢笙簧不再响,赛龙正逐水云行。幽篁短劈河图笔,红日斜照楚人情。

23. 佳节逢端午。胜事传三楚。系彩线,穿菰黍。寿杯菖叶酒,乐语离骚句。——尤侗《千秋岁其二午日祝江明府》

24. 中秋节,记得在家乡。堂背萱花含古色,檐牙桂蕊送新香。瓜果味偏长。——许嗣隆

25. 如果天天像节日,天天就不再是节日。岁月长,衣裳无论厚薄,漫无目标回望,回忆也怕虚无。——亦舒《任你行》

26. 三三令节,九九芳辰。

27. 中秋节,记得在吴州。漠漠钟催萧寺雨,濛濛雁送古城秋。丝竹绛纱留。——许嗣隆

28. 2《端午》唐代:王之涣,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我去秋来回首处,必应是龙舟各一头。

29.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苏轼

30.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31. 端阳节,记得在邗沟。沽酒竞誇金谷馆,汎湖争买木兰舟。歌吹几曾休。——陆震

32. 大家对国家的忠贞如果能始终如一,这种美德一定也会在后世子孙中传扬。

33.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晚上我会对着月亮许愿:希望我在意的和在意我的人诸邪避退百事无忌平安喜乐万事胜意。——許久玖《晚安》

34. 杜牧的这首诗以描绘端午节赛龙舟的场景为主题。通过诗中描绘的钱塘湖上的龙舟比赛,生动地展现了端午节的热闹景象。诗中运用了描写手法,浓墨重彩地绘画出龙舟快速划过水面的场景,给人以磅礴之感。

35. 黄花红叶,妆点秋光,正是重阳佳节。——廖一梅《琥珀》

36. 端午后,蒲葵漾。麦秋至,蝼蛄唱。君奚为高卧,欲逃村酿。——尤侗《满江红其十二飞涛祠部辞疾不至柬以讯之》

37.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38. 节日也是一个怀旧的机会。今夕何夕,今夕如何,往年今夕又如何,而回顾永远是今不如昔。——亦舒《曾经》

39. 端午节还有挂艾草、佩香囊、赛鹿皮球、戴五彩丝线、穿儿童挎线等一系列的习俗和民间活动。人们在端午节期间也会拜祭祖先、参观龙舟比赛、欣赏舞狮舞龙等表演,共庆这一传统节日。

40. 这是古人就留下的习俗,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了。

41. 这首诗通过描述岳阳楼的景色,展示了端午节期间的热闹景象。诗人用幽默的语言表达了人们迎接长假休闲放松的心情和阳光明媚的气氛。

42. 《端午日鄱阳湖上行》唐代:杜牧,钱塘湖笔随平展波,一郎正猛万夫多。乍觉桨声雷汉急,藤枝短劈塔舴船。

43. 《端午节怀古》宋代:王之涣,纵使千年潮间老,肝肺清凉岳阳楼。天天长假就去肆,暖得谁敢更开口。

44. 但这是中秋的真实意义。怀念故人,团圆亲人。以及,去靠近生活中你认为美好的东西。那些东西,也许远比我们想的脆弱。想抽烟,想喝酒,抽不得,喝不得,只是半个仙而已。节日的时候,讲的是圆,心里是缺。——南派三叔

45. 端午节的时候,已经接近夏天的中间了,白天的时间渐渐变长了。

46. 中秋话团圆,奈何良辰美景留不住,抬头是月,低头是诗,瞧啊,多美的景。——梦《随笔》

47. 解粽正思端午,怀沙莫问汨罗。且喜六龙下食,因知二妙堪多。——李贽《士龙携二孙同弱侯过余解粽其一》

48. 端午节在2008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文化节日之一。端午节不仅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更是连接着中华民族历史和传统的纽带。

49. 日逢重五,节序天中。

50. 中秋的月亮圆得滴水不漏,完美得跟画在天空上一样。桃树似乎也欢喜,叶子泛起光亮,院子浮动秋日山间特有的香气。——张嘉佳《云边有个小卖部》

51. 端午突遇风雨天气昏沉阴暗,汨罗江上无人凭吊逝去的屈原。

52. 九九重阳登高处,八月十五团圆时;时到节处有情结,人到情处总多情。——童瞳《沙僧日记》

53. 山君,我在做什么?我只是为自己留个念想。你幼时端午吃粽子吗?平素吃不到吧?那个粽子就是期待端午到来的念想,而念想只是个开心的念头。念头藏着就够了,所以,我其实什么都没做。然后,我就转身走了。——书海沧生《昭奚旧草》

54. 彤彤夕日虽无情,凉爽又秋风。——松尾芭蕉《小松》

55. 清明节,天意晓来和。正喜乍晴晴不久,愁他欲雨雨偏多。佳节惜虚过。——陆震

56. 去年端午。共结彩丝长命缕。今日重阳。同泛黄花九酝觞。——向子諲

57. 这一传统源于古代人们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纷纷划龙舟到江河湖海中打捞他的遗体、投掷米粽以免被鱼虾噬食,后来逐渐演变为划龙舟、赛龙舟的民俗活动。端午节也有食粽子的习俗。传说屈原投江后,百姓为了避免鱼鳖侵蚀他的遗体,纷纷将米粽扔入江中,以供祭奠。人们在端午节时会包裹糯米、肉类和各种馅料等食材制作粽子,以表达怀念和纪念。

58. 乘秋逢令节,锡宴观群情。——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59. 窗户风薰端午,楼台月满中秋。阴晴寒暑总无忧。几事不如重九。——李处全《西江月》

60. 龙舟竞赛是为了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是忠烈之魂一去不返。

61. 《端午》清代:龚自珍,青山老,绿水流,觉少年、再难留。纷纷佳节又端陪,只是当时已惘然。

62. 端阳节,风物与常殊。屋角乱红开蜀季,街头新绿买菖蒲。都挂辟邪符。——陆震

63. 提醒我越过越悲凉似乎是每个中秋对我而言的意义。——走饭

64. 过了中秋月不明,过了清明花不好。——朗清法师《人生七十古来少》

65. 节近端午,乍晴乍雨。——释渊

66. 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参与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河面。

67. 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