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5-08 10:46 1
黄鹂楼高望远方,诗意千年传千古。
1. 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
2. 随便找来一篇文章,随便抽取其中一句话,拆开来,分成几行,就成了梨花诗。当然,如果一个有口吃的人,他的话就是一首绝妙的梨花诗。——张悦然
3. ,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4. 倘若一个人对社会国家不关切,纯粹不想用世,他不够是一个诗人;但倘若一个人果然用世了,却能够和愚妄的社会合作得来,他也不够是一个诗人。李白的热情使他不甘于寂寞,李白的纯真却又使他不能妥协。——李长之《道教徒的诗人李白极其痛苦》
5. 帆影渐消失于水天相连之处,只见滚滚长江水在天边奔流。
6. 谪仙词赋少陵诗,万语千言总记。——李纲《西江月赠友人家侍儿名莺莺者》
7. 诗仙李白,于长安数载失意潦倒,方遇得与唐玄宗邂逅的机缘。纵有高才雅量,供奉翰林,亦只是博得写诗娱乐之闲职。时间久了,被玄宗疏远,搁浅在诗苑,所耗费的,不过几坛佳酿,几两春风。——白落梅《一卷大唐的风华》
8. 古代诗人里头最“重口味”的非李贺莫属了,汪曾祺对他有著名的评断:“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舒明的事的《大师们的写作课》
9. 第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留”写作者送走了好友,独自在黄鹤楼遥望风帆远去的情景,江面上一只载着过人东去的船,渐行渐远,终于在水天相接的碧空中消失,能够看到的只剩下滔滔不绝的长江流水作者的感情随着视线远去,直望到船儿都已经在碧空中消失。他还伫立着凝望天边的长江流水,可见他对好友的惜别之情了。
10. 题李白墓采石江边一抔土,李白诗名耀千古;来的去的写两行,鲁班门前掉大斧。——琼瑶《还珠格格》
11. 李白关于黄鹤楼的诗词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其原文如下:
12.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13.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唐寅《把酒对月歌》
14.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唐寅《把酒对月歌》
15. 诗词可写景寄情,亦可言志抒怀。诗一如琴,抚琴者常叹知音难求,作诗者亦如是。有些诗,融情于景,简约朴素,为众生所喜。有些诗,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不为人知。世间万物千景,一花一草,一叶一尘,皆可成为诗料。——白落梅《一卷大唐的风华》
16. 我闻当今有李白,大猎赋,鸿猷文;嗤长卿,笑子云。——任华《寄李白》
17. 尝爱李太白,兴来栖碧山。山中别有一天地,惜无图画留人间。——赵汸《题碧山图》
18. 李白与杜甫的友情,可能是中国文化史上除俞伯牙和钟子期之外最被推崇的了,但他们的交往,也是那么短暂。相识已是太晚,作别又是匆忙,李白的送别诗是:“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余秋雨《霜冷长河》
19. 乐府新诗三百首,篇篇落纸挥冰雪。更醉来、鲸吸捲秋波,杯中月。——魏初《满江红其二》
20. 我喃喃问:“你认识李白?”“喝过几次酒,比过几次剑。”“杜甫呢?”“因为容颜不老,我不能在一地久居,不得不四处飘泊,上元二年,曾在蜀中浣花溪畔见过子美。”。——桐华《那片星空,那片海》
21. 前两句“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22. 水墨画,那么李贺的诗就已经具有类似油画的特征了。——钟元凯《李贺诗歌的色彩美》
23. 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季羡林《季羡林文集》
24. 李太白有《浔阳紫极宫感秋》诗,紫极宫,今天庆观也。——苏轼
25. 一诗感动了世人万千,一剑畅游了九州大陆!温柔诗意的才子浪客,狂放不羁的酒徒剑者。——锅底菜《纵行妖界》
26.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唐寅《把酒对月歌》
27.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唐寅《把酒对月歌》
28. 从古至今,千秋万载,就一册唐诗。唐诗是什么?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缥缈,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寂静,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深情,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远,是“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的淡泊。——白落梅《一卷大唐的风华》
29. 唐人以李白为天才绝,白乐天人才绝,李贺鬼才绝。——叶廷珪《海录碎事》
30.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杜甫《饮中八仙歌》
31. 诗中的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意思是老朋友要告别黄鹤楼向东远行了。因为黄鹤楼在广陵之西,所以说西辞那么去的地方也就必然是在东面了,接着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既广陵,由武汉乘船到扬州是由长江下行所以说“下扬州”。这句说孟浩然在阳春三月的时节去,那景如烟花的扬州。扬州本来就以风景美丽而著称,特别是春天花木繁盛,景色艳丽,所以李白用烟花来形容孟浩然即将去到的地方,也多少透露了孟浩然对此行的羡慕之意。以上两句写送别情况,还没有写离别之情。
32.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孔子《论语·阳贷》
33. 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用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34. 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李商隐《赠司勋杜十三员外》
35. 樽前谩咏高唐赋巫峡云深留不住。——周端臣《玉楼春·华堂帘幕飘香雾》
36. 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李白《送储邕之武昌》
37. 四首秦僧绝论,一篇楚客离骚。——文同
38. 这种离别之情,倘不是在文字知音之间,是不会如此深刻的。而写离别之情的手法,也只取离别之地的眼前的景物。把感情藏在景物之中;并不直接抒写感情,却越发使人体会到真味情切。
39. 唐诗一首低吟出谁人的梦呓,素纸留香缥缈了何处的芬芳。零落在诗歌中的点滴情怀由白落梅悉数拾起,每一个字,每一行诗,每一句解读都透着清丽之美。隐世才女白落梅,执温润之笔,再度演绎唐诗里的爱恨别离、悲欢离合。闲居梅庄,诗酒琴茶,杯盏之中,亦是满满的宋唐。——白落梅《一卷大唐的风华》
40. 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1. 一卷唐诗,写的是唐朝的风度,唐朝的人物,也是唐朝的故事。简洁精致的诗行,或气象万千,或磅礴大气,或沉郁苍凉,或哀婉缠绵。虽说描写的是唐人的现世,亦是每一个朝代所途经的时光。——白落梅《一卷大唐的风华》
42. 醉饮谪仙楼上酒,邀李白,访青山。——薛时雨《江神子繁昌芜湖道中山景明媚目不给赏》
43. 《离骚》,能和西方交响乐——瓦格纳、勃拉姆斯、西贝柳斯、法朗克——媲美。《楚辞》,起于屈原,绝于屈原。宋玉华美。枚乘,雄辩滔滔。都不能及于屈原。唐诗是琳琅满目的文字,屈原全篇是一种心情的起伏,充满辞藻,却总在起伏流动,一种飞翔的感觉。——木心《文学回忆录》
44. 李白题诗水西寺,古木回岩楼阁风。——杜牧《念昔游三首其三》
45. 每个在这个世界生活过,能拼凑出两个韵脚的人,都写过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这是世界上最适合写诗的话题—永远不会改变,因为春天本身就是诗的化身。如果你没有写过至少一首关于春天的诗,就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诗人。——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绿山墙的安妮》
46. 诗是理想的美的表达方式。——司汤达《拉辛与莎士比亚》
47. 李白字太白,清风肺腑明月魄。——陈亮《谪仙歌》
48. 无论是沙场壮士征夫一去不还的悲壮,还是深闺佳人思妇春花秋月的感慨,唐诗之美,或痛彻心扉,或经历沧海,或振奋人心,或凄凉沧桑,都是绝伦美奂,久而弥笃。——吴克欣《唐诗里的中国》
49. 宋词之美,美在清丽淡雅,婉约多情。唐诗之美,则美在潇洒奔放,端然大气。宋词若一位含蓄典雅的佳人,幽居空谷,含兰草气息。唐诗则是一位明净旷达的雅士,隐于世外,怀翠竹风度。——白落梅《一卷大唐的风华》
50. 旧友告别了黄鹤楼向东而去,在烟花如织的三月漂向扬州。
51.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梅之焕《题李太白墓》
52.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句诗出自于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
53. 我写了首关于北斗七星的诗,但如果真想了解它,就该去找天文学家,而不是我。你知道,诗表现的并非它本身,而是诗人。——劳伦斯·布洛克《八百万种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