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太桥旦曾堪布核心语录精选的句子

面书号 2025-03-08 02:16 9


在浩瀚的宇宙中,一颗名为“星尘”的星球正缓缓旋转。这里,时间仿佛凝固,历史与传说交织成一幅神秘而古老的画卷。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神秘面纱的一角,一同探寻“星尘”的传奇故事。

1. 而不是花花绿绿的折腾世间法,浪费生命。佛徒应反省脚跟站哪里!

2. 当一个人内心充满慈悲的时候,虽然他可能暂时还做不到不看别人的缺点,但是他能够接纳;而没有慈悲心的人,看到他人有缺点就立即会很反感,进而讨厌,最终产生斗争等问题。慈悲之中有接纳的力量,如同母亲看到孩子的缺点也会当成优点一样,这就是爱心的力量。

3. 人都有善恶两面,我们内心中存在着善恶两个小人一直在吵架.辩论,是要行善还是造恶呢?该怎么做.怎么说.怎么看呢?这个选择权都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我们要把善的一面逐渐展现出来,恶的一面要努力推翻.毁灭。

4. 现在有很多人追求名牌包,几万,几十万块钱一个,这个背包真有这么高价值吗?当然不是,这个价值也是假名安立的。因为现在很多人都会以包是否是名牌来判断包的主人是否有钱有品味,于是人们心中就会对名牌包的价值产生执着,这都是因为没有智慧深入研究深入分析的缘故。

5. 信心像宝藏,是所有佛法的源泉,也是一切功德的源泉;信心像双足,让我们能坚实地站在成佛的道路上。有了信心,佛陀﹑菩萨的功德自然会产生。没有信心,就如同我们种下被火烧过的种子,即使是种在最肥沃的土壤里﹑浇更多的水﹑施再多的肥,也永远不会发芽﹑开花,更不会结果。

6. 世上唯一能给我们带来长久快乐的事,就是内在的修行,而不是外在的物质。无论高官厚禄,还是家财万贯,都无法保持永恒长久的快乐。这就是我们追求精神解脱的充分理由。

7. 你认为自己很完美时,要想到他人也一样很完美;你觉得他人有缺点时,要想到自己也一样有缺点。大家在轮回里同样的被无明蒙蔽、被我执束缚、被烦恼折磨、被痛苦煎熬,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认为自己比他人更完美。一切众生皆是平等,生死规则、因果规律、苦乐感受、佛性真理面前,人人都平等。

8. 我们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但在别人眼中我们却不是那么完美。首先,自己看自己只有两只眼睛,五个人看我们时有十只眼睛,别人比我们的眼睛多,所以看得更清楚;另外,我们看自己时只有一个角度,而其他五个人是从五个角度来观察的,所以看得更全面。这就是我们自以为完美,而别人却容易看到我们缺点的原因。

9. 由此,我决定有能力在法上逐步运作,能够一生一世献身于修行。

10. 信佛之徒,应知佛出世之本怀即是明了并解决生死之烦恼。

11. 然而,化身与报身都不是真正的了义佛,唯有法身才是真佛。

12. 和很多人在一起时,要观察自己所说的话 --- 有没有得罪别人,有没有诽谤别人,有没有议论别人的是非,要时时观察。而当自己独处的时候,则要观察心中有没有生起违背佛法的念头,有没有生起不如法的念头,有没有生起贪、嗔、痴、慢、嫉。

13. 佛的化身与报身,是佛陀为了度化凡夫与十地菩萨而分别显现的形象。

14. 诸凡诽谤我之人, 以及打骂恶语者, 妒怒心怀恶意者, 祈愿今生皆成佛。

15. 如果我们真的爱自己,首先应该给自己找一剂精神良药,在繁忙竞争的社会里,使自己内心得到充实、保持宁静和充满祥和,永远幸福快乐,这才是真正懂得爱自己的智慧表现。

16. 你们要想办法对上中下各阶层的人都生起善良的心,这是第三件事。

17. 就会如子忆母般地念念相续,会以全分的信愿来相合。

18. 你们要尽力做到不杀生,再再拜托,这是第二件事。

19. 从佛教角度看,若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却丝毫没有加以善用,都是毫无意义的.当死亡来临时,没有如法善用的财物,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因为在积累财物的过程中,你可能会伤害、欺骗过很多人,或者杀害过很多生命,这些恶业的结果你只能自己去承担、面对。所以佛教里说,除了依照佛法行事,你所做的一切都毫无意义。

20. 当然,这些罪业,还可以通过佛教中的忏悔得以清净。

21. 不要怪别人对自己不够好,因为你自己没有感动到对方。

22. 没法以文字的缘起产生理解,只能对他打一些手势,结果基本学不到法。

23. 虽说每个众生都具有如来藏,但由于没有证悟,

24. 如果需要利益众生,那时不会像现在一样这么脆弱、这么无奈,

25. 他用莲花瓣一样的右手温柔地放在我头顶,赐予菩提授记,自在得到五眼六通等。

26. 要想证悟,想走解脱道,就必须依靠化身与报身佛的引导,

27. 乃至业障尚未消除、善缘尚未出现之前,不可能有修法的机会。

28. 学佛需要具德上师的引导。修行人就像看病一样,病人不看医生,自己随便去药房买药,结果会怎样? 没有章法地盲修,到处求法,到头来只会浪费时间,而没有任何成就。

29. 有爱心的人,处处给人温暖;有私心的人,处处给人冷漠。

30. 思惟我脱离了喑哑的无暇而有修法的闲暇:修法要以皈依、因果为基础,向上逐层建立。

31. 学佛的关键,首先是通过佛法的智慧认识自己,要明白自己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根器的弟子,然后对症下药,进一步实修,才能有实质性的功效。很多学佛人就像没有经过诊断的情况下自己瞎服药一样,非常危险!自己明明是处于下等根器的人,却自以为上等根器,藐视因果、毁坏戒律,最终误入歧途、一无所成。

32. 我们流转于轮回中,经历了无数的生老病死,不是上帝在惩罚,而是我们自身的恶业,无始以来积累所致。明白这些真相,相信因果,我们自然会管好自己的身口意,小心自己的行为,慎重口业和起心动念,对过去心生忏悔,对未来再也不犯错的承诺和誓言,才会修行有所进展,修养和素质也逐渐提升,慈悲和智慧也会圆满。

33. 佛教认为,人的生命不仅是从生到死,还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人的一生仅是这个大循环中的一个环节。佛教对现实的态度超然,对文明的终极追求更透彻、更究竟。无论世界如何变换,佛教都有自己不变的真理。

34. 地球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一切众生都有与人类共享和使用的权力,更何况是属于它自己的生命。这地球上一切资源是为一切众生而提供的。我们人类不应该过度贪婪,更不应该杀害无辜的生命,否则其后果是非常悲惨的。

35. 无论在宇宙中,还是在轮回中,我们都是如此的渺小。然而我们的执著,欲望,瞋恚,傲慢心,习气,业障又是如此的强大,一样都不少。这是无明的力量导致。通过学习佛法,让我们从迷惑中苏醒,从束缚中解脱,从无明中觉悟,并圆满福慧资粮,证得无上菩提。

36. 而我现在舌根健全,对于文字的表诠都能理解,且心智正常,

37. 现如今佛教各寺庙、各宗派,大多是整日法会,

38. 密勒日巴尊者曾经说过, 无论你是对世间法执着,还是对修行的形式上执着,都是一样离不开执着。就像一个人是被铁链绑住,还是被金链绑住,是一样的道理,其作用都是束缚。

39. 他人的幸福和快乐,如果建立在我们自己的辛苦和劳累上,这就是修行,即是增福、消业; 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如果建立在他人的辛苦和劳累上,这就是造业,即是消福、累债。

40. 我们学佛的第一步是要心转向法,也就是最终建立对三宝的胜解信,建立对轮回的出离心,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思维四共加行。四共加行是专门为心转向法而设计的,是全部佛法的基础。

41. 无论哪一种宗教派系,只要具备慈悲和智慧双运的见地,都是值得我们追求的。正如佛经所说:"大智故不住生死,大悲故不离众生。"拥有慈悲和智慧,才能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度度他。谁提倡慈悲和智慧教理,谁就是我们的宗教;谁宣说慈悲和智慧的真理,谁就是我们的导师。

42. 你和我一样,我希望获得快乐,你也希望获得快乐;我不愿意遭受痛苦,你也不愿意遭受痛苦,唯一不同的是,我会说话,你却不会。动物比我们更可怜,所以我们人类应该更值得去爱护和尊重它们。

43. 吃素不是修行本身,而是修行的助缘,也是方便。智慧与慈悲才是修行的重点与核心。

44. 我们应该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同时,不应该贪执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珍惜自己拥有的人常常会幸福、快乐,贪执不属于自己东西的人,往往会烦恼、痛苦。

45. 这是累世修积福德才出现的闲暇,这的确是极幸运的!

46. 佛陀并没有仅仅告诉我们一定要做什么,一定不可以做什么。佛陀是将人生和宇宙的真理如实地告诉我们: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行善的人会获得快乐,造恶的人会遇到痛苦。至于如何选择如何做,全由我们自己决定。

47. 到那时,再转生到世间中来,智慧、方便、精进、等持、神变等都已得到自在。

48. 你们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要念念不忘,这是第一件事。

49.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患得患失,很少人做到活在当下.大多数人都活在对过去的回忆或对未来的期盼中,而这些回忆与期盼是毫无意义的妄想,我们不应保留它,要尽量去除它.因为这个妄念就像是电脑里的病毒,它会占有清净心的空间,也像垃圾筒里腐烂的垃圾,将纯净的思想及健康的心灵空间腐蚀污染。

50. 佛法是轮回暗夜里的唯一明灯。它能解决内心的烦恼,唤醒我们沉睡的佛性。

51. 佛法的真理像是渡过苦海的唯一船桥,是砍断我执的利刃宝剑,是治疗心灵的甘露妙药,是轮回暗夜中的唯一明灯。所以在我们沧桑的人生里,点点滴滴的生活中,需要佛法的佑护才会使我们的前途更加光明,才会减轻我们身心上的压力、操劳、忧愁、痛苦等等,更会唤醒我们沉睡中的佛性,最终令我们证得佛果。

52. 在成佛的道路上,福德资粮与智慧资粮便是鸟的双翅,必须双运修持才行,这就叫做保持中道。

53. 对人真诚,要有聪颖,而不等于愚痴的善良;对人包容,要有原则,而不等于对他人放纵。

54.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管理好自己的行为,守护好自己的口,照顾好自己的心,令自己的心像水晶一般清净,像棉花一般柔软,像微风一般自在,要做心的主人,生活就会自然而然地快乐起来。

55. 善良的人常常会协调周围的矛盾,化解身边的纠纷,带给大家温暖和幸福;卑劣的人却常常会制造矛盾、引发纠纷,带给大家不安和麻烦。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习多温暖周围的人,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幸福。

56. 唐卡中画的面色金黄、结跏趺坐的佛是不是真的佛呢?

57. 我们在任何时候不仅要活在当下,还要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修行,发慈悲心,爱护生命,保护坏境,节约能源,随时随地训练自己,减少生起烦恼的心态,尽量断除自己心里存在的不良习气,培养自己持有一颗既清净又善良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