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3-08 01:44 5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名字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无数后人前行的道路——孔子。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位圣人的世界,探寻他博大精深的智慧与思想。
1. 22有志气的人发一次愿,终身坚持。没志气的人天天发愿,浮而不实。
2.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是本善的,当烦恼遮蔽了智慧,内心就会变得阴暗沉闷。
3. 云乡禅师:我们越能够让自己安于当下自己脚步所在,也就越清晰的看见自己只能够在当下之所在,如此我们的当下感就越来越存在并且沉重,而头脑里的杂音就越来越轻,如是就自然静了,直到有时候我们体验到一念不生,却一切现成!
4. 看透的人,处处是生机;看不透的人,处处是困境。
5. 如果你心有不安,就念声观音菩萨,如果你很浮躁,念声地藏菩萨,如果你很恐惧,就念声阿弥陀佛。观音菩萨的清凉,地藏菩萨的坚定信念,阿弥陀佛的坦然淡定。菩萨佛祖并不是让我们盲目的去跪拜,而是了解诸菩萨的心境,从而指导我们更好的生活,佛法是世间法,不在灵山,在心地。
6. 人生总是有得有失的,岂能尽善尽美,这世界,美丽易碎,不必慌乱,只要静然于心,就会海阔天空;这人生,痛并快乐,无需埋怨,只有心存感激,就会精彩无限;这脚步,轻松沉重,不必匆忙,只要心中有一座城,有一片森林,有一种信仰,就要一直走下去。
7. 佛禅语录看清一个人何必去揭穿;讨厌一个人又何必去翻脸。
8. 佛说: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尘世的风景,走过看过,不必伤感,只要记得曾经拥有过,飘逝的旧梦,浮沉心海间,不应有憾,只要记得曾经牵挂过。学会铭记,学会放弃,偶尔怀念,会心微笑,静默在红尘深处,亦步亦趋随顺佛行
9. 静心禅语居于此地,安于此地,居于此时,乐于此时,因缘于今世的,不要急着要去赶到来世,也不要急着要跨回前世。
10. 晚上忘了白天没做完的事, 白天忘了晚上睡不着的事。
11. 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人生,说到底,活的是心情。人活得累,是因为能左右你心情的东西太多。天气的变化,人情的冷暖,不同的风景都会影响你的心情。而他们都是你无法左右的。看淡了,天无非阴晴,人不过聚散,地只是高低。沧海桑田,我心不惊,自然安稳;随缘自在,不悲不喜,便是晴天。
12. 看的淡一点,伤就会少一点,时间过了,爱情淡了,也就散了。
13. 静心的禅语_心灵禅语_
14. 人生的幸福在于祥和,生命的祥和在于宁静,宁静的心境在于少欲。
15. 人生这一场承担生活的深沉,品味辛苦的味道,看淡世间的颠倒与世相,活出生活的才情和智慧,那些所有复杂变得平淡,纠结变得朴素,都是生活的醒悟,更是人生的灵犀一点,佛门有句话,叫做道不远人,生活的每一天,都不曾与生命脱离,人生的真谛,但向己求,生活也就如此。
16. 不懂得道理的行为是无力的、不能长久的。见如目,行如足,以见导行,知见上清楚了,心理建设做好了,然后去行动,这样的行为才是理智、坚定、坦然的,否则会走得很辛苦、犹豫,容易放弃。所以人不能光有善念,更要有正念,正念就是知道为什么要行善,何为善,怎样行善。
17. :如果自己不世俗、视野很广阔,一定会对各种不同的存在怀着包容和理解,对每一个生命怀着善意和柔软。
18. 7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19. 所谓的感情,只是一场交换,一场我执与我执的较量,所以总是在伤害别人或被人伤害。痛苦的根源不是感情,而是我执,只有逐步放下我执,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
20. 人越受苦之时,寻求救护的心便越恳切、真诚,此时的祈求也最为灵验,这便是皈依的真正内涵。
21. 一切的爱憎怨怒,都来自于自己的内心,心为本,心是源。
22.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23. 24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24. 人能常清静,天地熟皆归!宁静如同一面镜子,如同一盏灯,映照出我们真实的面目,照亮我们昏昧的意识,使我们清醒;在宁静中,我们真正与自己面对面,真正与自己相处,真正与自己交流;在宁静中,真实的声音才会心理流出来,透过喧嚣与躁动,透过应酬与虚伪,找到真实的自我。
25. 因感果还需要缘,如果把缘拿掉,因就无法感果。
26. 人生不仅是去与烦恼握手言和,更要去认识烦恼的虚幻,烦恼何曾来自外境,从来都是自心的产物。能包容,天下哪有对峙;能宽阔,世间何来怨愆。所有的负面情绪,从来都不是埋怨生活的借口,恰恰需要的是自我的自省和自控。
27. 佛法要弟子远离悔箭入心,这是执著,执着于自己的缺点和过失而走不出来,一味否定自己,丧失希望和力量;如理的忏悔是放下,看到了过失,决心改正它,把自己从恶业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反省过失不是为了打击自己,而是为了更好向前。
28. 当你看到曾经欺骗过你的人、打击陷害过你的人、伤害过你的人时,你若是心跳不加速、呼吸不急促、内心不起波澜、面部平静,说明你的人生正在走向可期待的未来。那些人在你的生活中已毫无价值,你已穿越人生的泥泞走到了自已的开阔地。人生苦短,阳光明媚的天空下不要花时间想你曾经遇到的不幸。
29. 佛法有三重境界:人天乘,声闻乘,佛乘,人间佛教不是仅仅停留在第一重境界的,而是趣向大乘行果的菩萨道,它重在现实人生的改善进步,并以此为基础进趣无上圆满的佛果。
30. 仇怨,唯有爱心和忍耐来化解,才能终结。 否则只能用一生又一生的时光去重复痛苦。 解怨释结虽然做起来并不容易 。
31. 活着,说简单其实很简单,笑看得失才会海阔天空;心有透明才会春暖花开。
32. 6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
33. 每个人都是为自己活着,不是为别人而活,别人也无法代替你活。
34. 道家葛洪曰:无为自化,清静自在,面对滚滚红尘,情感纠葛、竞争激烈,杂务缠身,人们常会觉得压力沉重,心境失衡。
35. 17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36. 人,因无而有,因有而失,因失而痛,因痛而苦。
37. 居家过日子,挑战爱心和耐心,不挑战爱人;为人讲操守,挑战无良和贪婪,不挑战底线;在外讨生计,挑战智慧和定力,不挑战规范;处事解矛盾,挑战沟通与理解,不挑战对方。
38. 人生不是要按别人的想法去过,而是要跟随内心,做人做事呢!要多思多想,愿意放弃才不会苦,适度知足才不会悔;记住感恩才不会怨,懂得珍惜才不会愧。
39. 无意于得,就无所谓失去,无所谓失去,得失皆安谧。
40. 越是计较个人得失,把自己的利益看得越重,就越是会感到委屈,如果人与人相处时都这样做,最终会拖累所有人的幸福,也包括自己的;反过来,若人人都为他人着想,肯放下自己去利益他人,大家都会得到快乐。懂得了这个道理,就不会用对立、争夺之心与人相处,因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41. 世俗谛和胜义谛是一,不是二,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范畴内来看待。简单来说,世俗谛是谈有的,胜义谛是谈空的,我们学习的时候,对于因果、三宝、善法,要坚信其有,努力追寻;对自己的烦恼、执著,要思维其空,坦然放下。
42. 13平凡之人追求不平凡,智者则甘于平凡,却享受平凡。
43. 21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44. 放开眼量观察那些烦恼,不过是生活的障眼法,能淡然面对,就不火冒三丈,这世间没有真正的苦海,只有自己的执着背离了靠岸的地方,甚至给自己的伤痛找到许多不能停止的托辞,幸福原本就在,不管你点头还是摇头。
45. 禅语静心看淡,就是好心境;想开,就有好心情。
46. 恒唯法师:心地是一个宽宽的平台,问题就在于乐观和悲观并存,能够转化生活的负能量,就是生命的别开生面,或者说是一种走向宽阔的契机,读得懂生活,和生活达成一种温暖的默契。
47. 也许落叶的飘零会是一场更加艰难的旅程,但那份懂得,那份执念却不会改变它坚韧的性格,风尘一路没有悲伤,没有失落,总是坚信轮回的季节,还是属于自己的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