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3-07 23:56 7
在浩瀚的宇宙中,星辰闪烁,诉说着无尽的奥秘。今天,让我们共同揭开“宇宙奥秘”的神秘面纱,探寻那些遥远而迷人的星辰故事。
1. 知足常乐、心存感恩,才会产生幸福感,从而让内在心灵得到净化。
2. 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须一切法。
3. 真正学习佛法并能够受用,就一定要看到,佛法的核心内容,就是要用来对治我们这颗心的。
4. 世间的无常源于内心。
5. 世间的一切一定是无常的,快乐的时光会过去,痛苦的时光也会过去,你只要习惯了就没有什么了不起。
6. 无论外在的世界赋予你多少压力,只要认识到它们的真相都是无常的,并以接受无常这样一种心态,那么就能坦然面对。
7. 在这个世界当中,我们面对的这一切痛苦的遭遇都是正常现象;而且这一切遭遇的来源却是我们的内心。
8. 业因和业果的这种关系,实际上是根源于我们的内心深处。
9. 西方极乐世界是随念所成的,没有一点让你讨厌的地方,但他是一个完全满足我们内心要求的世界。
10. 人们之所以造成内心的痛苦,是源于心灵上的不健康。
11. 能使我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的方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确定自己想要什么。
12. 心能够产生业风,而业就是风。当我们的心到了,风也就到了。
13. 只要你确信你绝对不会那样死,确信你绝对不会活着很难受,你就会很安心地活着,这便是信念的力量。
14. 当战胜了自己内心的烦恼时,无论对待哪一位众生,你都能够给予他们慈悲和智慧。
15. 佛法中所倡导的所有修行法门都告诉我们要往好的地方想,即心有所想,想有所成。
16. 天台的止观是通过让我们去感受心灵像虚空一样无所得的空观,以及像佛菩萨的净土一样庄严的缘起世界,从而回归性空不二的中道,圆融自在。
17. 即心即佛,无论是妄想的心也好,不妄想的心也好,凡夫起心动念的这颗心就是佛的心,即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18. 如果你敢于承担,无论是妄想或不妄想,这颗心一定是跟佛一样的 。
19. 金刚妙慧眼扫荡一切妄念执情,定将身心世界一眼看透。
20. 安福寺04安福利生--:如果你正在经历磨难,不要担心,这只是短暂的阵痛,跨过这一步,你将拥有无比宽广的胸怀;如果你正在经历迷茫,不要担心,这只是暂时的打转,只管朝着该走的方向走去,柳到暗处花自明;如果你正在经历失落,不要担心,这只是暂时的感受,调一下心的方向,阳光进来时黑暗自然消失。
21. 安福寺04安福利生--:真正的财富在哪里?在我们的心里。心生智慧,智慧就是我们的财富;心生知足,知足就是我们的财富;心生惭愧,惭愧心就是我们的财富;心生禅定,禅定就是我们的财富。在心外寻找财富,大错特错,真正的财富,应该是内心源源不断的能源。有句禅诗写得好,大道不从心外得,一片闲云人间来。
22. 安福寺04安福利生--:当你不再对他人进行任何要求时,你获得的是内心的自由,而当你开始为他人付出时,你就会获得生命的幸福。——摘自达照法师新作 ----《退一步 并不难》
23. 安福寺04安福利生--:如何做人,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也是一个人修行的基础。如果平时锋芒毕露、咄咄逼人,就算你有再超群的才华、再尖锐的智慧,也很难有一展抱负的余地,就像太硬的木头最容易折断一样。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懂得谦和、忍让、与人为善。
24. 安福寺04安福利生--:有看不惯的事,说明你的智慧不够;有看不起的人,说明你的慈悲不够。有慈悲的人,没有看不起的人;具有智慧的人,没有看不惯的事。烦恼皆来自于自以为是,困惑皆来自于我知我见。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各自因缘的不同,才有不同的显相。看不惯,想不通,说明我们内心还存在着障碍
25. 安福寺04安福利生--:《彻底方能成就》: 要前进,就全速前进,彻底把一切阻碍抛在身后,把五蕴六尘彻底超越,直至境外无心,便能得大成就!要退步,就全速后退,彻底放弃一切外在世界和心灵之外的所有捆缚,直到心外无境,无有一法可得,便是无上菩提。
26. 念戒,“戒”在平时的生活中表现为“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家居士要遵守家庭社会等各个层面的规范规则,不能“越轨行事”;念天,就是时常忆念诸天的功德,不起欲觉、嗔恚、害觉,安住正知正念。
27. 安福寺04安福利生--:《变不变》:变化的是无常生灭法,不变的才是无生之理。在变化中寻找到不变的就是真心,在不变时看见了万物变化的自在随缘,那就是佛性妙用恒沙!
28. 安福寺04安福利生--:《日月生心当下是》:日子在黑黑白白中过去,岁月在圆圆缺缺时流逝,生命在荣荣枯枯处继续,心念在停停顿顿后生灭……!若问世间沧桑?只在虚虚实实里前进。欲问情为何物?岂非恍恍惚惚间执着!如问谓我何求?云山万重任纵横。借问学佛修行?门前流水满山青!
29. 安福寺04安福利生--:柔和的声音,令人心生欢喜;正义的声音,使人荡气回肠;慈悲的声音,让人终生难忘;赞美的声音,给人如沐春风。 一忍,可以挡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一勤,可以成百业;一心,可以做百事;一善,可以利百人;一念,可以超百劫。
30. 安福寺04安福利生--:《学佛是安心法》:有了佛法的基本知识和正确的观念后,其实内心很清楚自己在干嘛!觉得好的就去做,觉得不好就别做,久而久之,身心自然安宁,并能逐渐得到佛法的真实受用!
31. 安福寺04安福利生--:当一颗树不再炫耀自己叶繁枝茂,而是深深扎根泥土,它才真正的拥有深度。当一颗树不再攀比自己与天空的距离,而是强大自己的内径时,它才真正的拥有高度。树的生长需要深度和高度,人的成长同样需要深度和高度!当一个人不再是炫耀,而是照耀的时候,他的生命将变得真正的富有。
32. 安福寺04安福利生--:人常受到外界和自己内心的影响,会常发脾气,但自己又很痛苦这样做,该怎么办呢?
33. 安福寺04安福利生--:禅悟1、感性的最高境界是慈悲,理性的最高境界是智慧,两者并行,方为正法。
34.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利他之心;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慈悲之心;尊贵是什么?尊贵是敬重之心;财富是什么?财富是施济之心;解脱是什么?解脱是宽恕之心。
35. 安福寺04安福利生--:最痛苦的时候,可能是最开阔的时候;最脆弱的时候,也可能是最坚强的时候。告诉自己:“不要逃避痛苦,要好好利用它,变得更具慈悲心和利他。”毕竟,痛苦能教导我们慈悲。若你曾经受苦,你会了解别人受苦的感觉。而如果你是在帮助别人,受苦可以让你理解和产生慈悲心,裨益你帮助别人。
36. 安福寺04安福利生--:《死尽偷心》:偷心不死,受苦有份。安心办道,只争朝夕。一切妄想,全是颠倒。蓦直行去,不沾尘埃。
37. 安福寺04安福利生--:年轻人到寺院,问禅师:“我放生、印经和参加法会,为什么生活还是不顺呢?”禅师从口袋拿出一百元递给年轻人,“麻烦你用这一百元,帮我完成禅院的建设。”年轻人惊讶的反问道:“这一百元怎么够建禅院啊?”禅师说道:“那你的几次发心,怎么能消除你累世的罪业呢?”年轻人会意一笑,豁然开朗!
38. 安福寺04安福利生--:人生中最大的悲哀是看不清自己,以自我为中心,过于执着,迷失于自我偏见。如果没有随缘的心态,要求事事都随己愿,那么任何环境都不可能满足你。只有端正身心,用智慧化解掉心里的障碍,去除执着偏见、分别妄想,所有的烦恼才会云开雾散。
39. 安福寺04安福利生--:幸福不是大悲大喜,不需要轰轰烈烈,是自己心灵的感受。当我们放开了成见和狭隘,在内心的宁静中去对待人和事,会发现谁的祝福都温暖,谁的问候都温馨,谁的握手都真挚,谁的微笑都充满善意。人生其实不苦,心纠结才苦;道路其实都在,不必计较平坦不平坦。是路,都好;走在路上,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