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3-07 15:37 5
在浩瀚的星空下,一艘古老的飞船静静悬浮。它的表面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尘封的往事。这艘飞船,名为“穿梭时空的使者”,承载着无数探险者的梦想,即将踏上一段未知的旅程。
1.
2. 暗送秋波
3. 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指暗中眉目传情。
4. 出处:宋·苏轼《百步洪》诗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对张(作霖)则~,对曹(锟)尤密切勾结。★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四回作谓语、定语;比喻献媚取宠,暗中勾搭
5. 白草黄云
6. 形容边塞秋季的荒凉景象。关于秋天的成语
7. 出处:唐·权德舆《赠老将》诗:白草黄云塞上秋,曾随骠骑出并州。急觅是人,不知何往,惟独立沙碛中,~,四边无际。★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
8. 草木萧疏
9. 萧疏:冷落,稀稀落落。花草树木都已枯萎凋谢。形容深秋景象。
10. 出处:《晋祠》: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
11. 蝉不知雪
12. 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13. 出处:汉·桓宽《盐伯论·相刺》:以所不睹不信人,若蝉之不知雪坚。
14. 橙黄桔绿
15. 橙子黄熟,桔子还绿。指秋天宜人的景色。描写秋天的成语
16. 出处:宋·苏轼《赠刘景文》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到了~的时候,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
17. 橙黄橘绿
18. 指秋季景物。
19. 出处:宋·苏轼《赠刘景文》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0. 春花秋实
21. 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22. 出处:清·钱泳《履园丛活·梦幻·永和银杏》:杨州钞关官署东隅,有银杏树一株,其大数围,直干凌霄,春花秋实。
23. 春花秋月
24.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关于秋天的成语
25. 出处:南唐·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冬天去了,春天又回来了。吟诵这些诗句,~,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里。★于漪《我与〈千家诗〉》
26. 春华秋实
27. 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28. 出处:《三国志·魏志·刑颙传》:而桢礼遇殊荣,颙反疏简,私惧观者将谓君侯习近不肖,礼贤不足,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后汉书》卷五十二: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有始有极,爱登其质。~,没有那浩荡的春风,又哪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呢?★峻青《秋色赋》
29. 春兰秋菊
30. 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31.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歌·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所恨芳林寥落甚,~不同时。★鲁迅《偶成》诗
32. 春去秋来
33. 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描写秋天的成语
34. 出处:明·刘基《大堤曲》:春去秋来年复年,生歌死哭长相守。~,他觉得自己真的老了。
35. 春生秋杀
36. 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37. 出处:唐·白居易《贺杀贼表》:伏惟文武孝德皇帝陛下:君临八表,子育群生,合天覆地载之德,顺春生秋杀之令。
38.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39. 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40.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41. 春蛙秋蝉
42. 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关于秋天的成语
43. 出处:晋·杨泉《物理论》:夫虚无之谈,尚其华藻,此无异于春蛙秋蝉,聒舌而已。
44. 洞察秋毫
45. 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46.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47. 桂子飘香
48. 指中秋前后桂花开放,散发馨香。
49. 出处:唐·宋之问《灵隐寺》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50. 金风送爽
51. 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秋风带来了凉意。描写秋天的成语
52. 出处:鲁迅《述香港恭祝圣诞》:金风送爽,凉露惊秋。
53. 金风玉露
54. 泛指秋天的景物。
55. 出处:唐·李商隐《辛未七夕》诗:由来碧浪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56. 利析秋毫
57. 析:分析;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精明。
58. 出处:《史记·平准书》:故三人言利,事析秋毫矣。
59. 林寒洞肃
60. 寒:寒冷;肃:肃杀。形容秋冬时林木萧疏,溪涧浅落的景象。关于秋天的成语
61. 出处:北朝·后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62. 林寒涧肃
63. 指秋冬间林木凋零、涧水枯落的景象。
64. 出处:无
65. 临去秋波
66. 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眼睛明澈。临走时的回眸一盼。形容别情依依。
67. 落叶知秋
68. 指见到落地的黄叶,知道已经是秋天快到了。描写秋天的成语
69.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叶落知秋,举一明三。《续灯传录》:弦动别曲,叶落知秋。
70. 明察秋毫
71. 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72.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