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简洁精炼的佛教智慧的句子

面书号 2025-03-07 14:28 7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它被称作“100贝姆能量”。这股能量,如同宇宙的脉搏,贯穿于万物之间,赋予生命无尽的活力。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神秘力量的面纱,一同探索“100贝姆能量”的奥秘。

1.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2.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 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4.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5. 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6.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7.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8. 人于浮世,独来独往,独生独死,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9. 三垢消灭,身意柔软,欢喜踊跃,善心生焉。

10. 远离粗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习善语,自利利人,人我兼利。

11. 心中闭塞,意不开解。大命将终,悔惧交至。不豫修善,临时乃悔,悔之于后,将何及乎?

12. 善护口业,不叽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13. 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

14. 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15. 吃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

16. 有所执着,就是人心。无所执着就是道心。

17. 布施于人,就等于布施自己,功德是不落空的。

18. 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来身去本三昧。

19. 心平何老持戒,行直何须坐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内心非贤;日行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老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20. 即心名慧,即佛乃定。 定慧等持,意中清净。 悟此法门,由汝习性。 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21. 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

22. 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

23. 何为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24. 自性无非、无乱、无痴、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

25. 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26.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能,护短心内非贤。

27.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8. 人命无常,朝存夕亡,如石火电光。

29. 美女在前,则以为一枝花,其实,迷魂鬼子就是她。

30. 善用心者,心田不长无明草,处处常开智慧花。

31. 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可见有淫就有生死,断淫就断生死。

32. 时光长短,唯心所造。一切苦乐,随境所迁。

33. 时间是刹那刹那的过,刹那刹那的催人老。

34. 有智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

35. 勿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36. 禅是静虑,要在静中思虑好歹,择善而从。

37. 精进勇猛,有大愿力,难的会变为易。疏散放逸,悠悠忽忽,易的也变为难。

38. 有憎爱心,就有烦恼;憎心一起,道心就退。

39. 生命可置之度外,因果不可昧于毫厘。

40. 以智慧明鉴自心,以禅定安乐自心。以精进坚固自心,以忍辱涤荡自心。以持戒清净自心,以布施解脱自心。

41. 用功的人要善于调和身心,务使心平气和,无挂无碍,无我无人,行住坐卧,妙合玄机。

42. 何谓戒定慧?防非止恶曰戒。六根涉境,心不随缘曰定。心境俱空,照览无惑曰慧。防止三业之邪非,则心水自澄明,即由戒生定。心水澄明,则自照万象,即由定生慧。

43. 佛法的根本要义,乃是戒、定、慧三字,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44. 学佛当以明心见性为本,断恶修善为行。

45. 做工夫不一定在静中,能在动中不动,才是真实工夫。

46. 能不起分别心,无心任运,就不生烦恼;心若分别,即成见尘,就有烦恼,就被苦乐境界转了。

47. 众生习气毛病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佛就有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这是佛的善巧方便。你有什么病,就给你什么药。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48. 凡自性不明的,都在五欲中滚来滚去。五欲是财、色、名、食、睡。由此五欲生出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七情又捆五欲,因此生死不了。

49. 食也有利有害。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古人一心在道,野菜充饥,必定菜根香。如潭州龙山和尚那样:一池荷叶衣无数,满地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

50. 世间七珍,虽称为宝,享乐一时,毕竟成空,只能养生,不能脱死。若佛三宝,则能息无边生死,远离一切大怖畏故,永享常乐。

51. 参禅念佛都是入道妙门,不分高下,可以互通,圆融无碍。譬如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与净本相辅而行。

52. 不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总要认定一门,蓦直干去,永不退悔。今天不成功,今世不成功,来世一样干。沩山老人所谓: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53. 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参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者,净中之禅,禅与净,本相辅而行,奈何世人偏执,起门户之见,自赞毁他,很像水火不相容。

54. 凡关世道人心者,莫不疾首痛心,力求和平挽救人心,使归正轨,重仁慈不重武力。勿贪口腹,见利忘义,则杀心不起。杀机若息,劫运潜消矣。

55. 五戒者,一杀戒,二盗戒,三淫戒,四妄语戒,五饮酒戒。此五戒名曰学处,又名学迹,是在家男女所应学故。又名路径,若有游此,便升大智慧殿,故一切律仪妙行善法,皆由此路。又名学本,诸所应学,此为本故。又名五大施,谓以摄取无量众生故,成就无量功德故。

56. 人心不古,置因果于罔闻,那知因果理彻,如影随形,如响斯应,若深信之者,人心则不改而善。纵遇顺逆之境,必无忧喜。当知现生所受,或遇兵刀水火劫贼等事,皆由自造。

57. 前清庚子年间,八国联军入京,我那时跟光绪帝、慈禧太后们一起走。中间有一段,徒步向陕西方面跑,每日跑几十里路,几天没有饭吃。路上有一个老百姓,进贡了一点番薯藤给光绪帝,他吃了还问那人是什么东西,这么好吃?

58. 人的投生,起首由于淫欲,及至出生后,就以财为主。广慧和尚劝人疏于财利,谓:一切罪业,皆由财宝所生。所以五欲第一个字就是财。人有了钱财,才有衣食住,才想女色,娶妻妾。人若无财,什么事都办不成,可见财的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