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3-07 11:13 6
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古老的国度,那里流传着无数神秘的传说。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四十九号符咒”的故事。这,便是它的起源……
1. 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2. 天天禅语利用时间体验生活,理解真相,不仅能实现自己,还能帮助别人。
3. 分毫累积无量无量功德是在日积月累中,分毫累积聚集而成。
4. 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5. 偶尔做一次思想的云游,心灵的流浪,身体的懒惰,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6. 信信与否,因果就在那里,或善或恶,与你如影随形,不离不弃,
7. 是否发挥了良能人间寿命因为短暂,才更显得珍贵。难得来一趟人间,应问是否为人间发挥了自己的良能,而不要一味求长寿。
8. 天天禅语踏实的人生,在于付出爱心,有成就感,快乐自在。
9. 事情过去了,就不要太烦恼、太生气。生活原本就是变化无常,喜忧参半,甚至带点混乱的。很多事情都不可强求,自己尽了心就好。做事之前善加考虑,从善意出发也尽心尽力了,即使结果仍不尽人意,这份善心依然会积累福报。想得太多所以不开心,心思单纯,生活简单就很好。
10. 不求回报决无希求回报的心念。爱得普遍,爱得透彻,爱得乾净俐落,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纯净真爱。
11. 多增一分真我一切的修行法门,如坐禅、念佛等,都是为了收摄心念。「修行」,主要是多改掉一分假我,多增加一分真我。
12. 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13. 所有的罪行都是自我消除的,是名副其实的净戒。《心地观经》卷三,报恩
14. 如诸佛神通力,一切都是从业性开始的。《华严经》卷七,世界成就品
15. 付出不求回报如果有所付出就想有所回报,将会招来烦恼;所以,希施若不是真正心存喜舍,则非但没有功德,反增烦恼业。
16. 一个人情绪的无端变化,往往是影响事业成功的原因之一。
17. 浮生若茶,甘苦一念。茶,甜藏于苦中。人生如是,是苦是甜,自己知道,却也未必知道。你知道的,只是当下的感受,却未必看得见下一刻的转变。人生若茶,生活似水,水能让茶由苦变甜,生活磨砺能使人超越苦难。不经苦,何来甜。一念苦,一念甜,转个念就是希望。
18. 生活在这世界,最难做到的无疑就是放下。大多数自己喜爱的固然放不下,自己不喜爱的也放不下。因此,爱憎之念常常霸占住心房,这样哪里快乐自主呢?
19. 自己下功夫人心与佛陀一样,都有同等的爱心;但因后天的习惯及习气不同,以致有不同的言语行动。所以,修心养生必须自己下功夫。
20. 点亮心光一个人要先点亮自己的心光,才能引发别人的心光。人要真诚苦干才能领导别人,而非光靠能干。待人要以宽大的心胸去接纳、包容--发广。
21. 幸福的婚姻和家庭就像香水,洒在自己身上,也润化了别人的心。
22. 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23. 珍惜天伦乐鸟要有巢,人要有家,如果夫妻子女各居一方,何来天伦之乐
24. 扬善能善意掩盖他人不良习气,弘扬其良好德性,且不评论他人是非,这样的人一定可爱又可敬。
25. 菩萨行者菩萨行者心怀慈悲,常起利益众生的念头,无论到任何地方,心都无畏惧。因此,若能做到以爱待人、以慈对人,则不惹人怨,亦能结好缘。
26. 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27. 古人云:福祸无门,惟人所召;佛教云:有因必有果。我们无论是福是祸,都是因为我们的业力召感,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所以,我们当下无论是自己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感受,是苦的还是乐的,都是我们过去种的种子,现在的果报。因此,要想人生活得幸福、美满、快乐,就要多种善的种子。
28. 护心也护口人与人之间相处,难免产生人事上的烦恼;遭遇这些烦恼时必须忍让,千万不要起瞋恨心;除了护心,也要护口,不能口出恶言。
29. 及时行善要好好利用我们的身体,趁能自由说话、走动的时候,赶快多做利益人群、宣扬佛法和导人向善的事。
30. 时间成就一切时间可以造就人格,可以成就事业,也可以储积功德。
31. 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32. 一卷佛禅,半纸容枯,魂归去兮,愿我去时路,十里红莲来贺。
33. 天天禅语关心别人就是关心自己,拯救别人就是拯救自己。
34. 天天禅语保持自我警惕,懂得做对事,生活不会后悔。
35. 当有人迷途时,我们为其指条路;当有人遇到困难时,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当有人失意时,我们送去鼓励的话。这种慈悲之举在帮助、温暖他人的同时,也是对我们自己内心的一种慰藉,这才是真正的自利利他。当我们的内心充满慈悲,在践行佛教的慈悲精神时,我们就与佛菩萨是一样的。
36. 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37. 六十二见及一切烦恼,都有佛种。在《维摩经》卷中,佛道品
38. 心如莲花,人生就会一路芬芳。我们常常迷失在自己的心路上:不如别人时,会心生嫉妒,失去从容;发生意外时,会心生慌张,失去镇定;痛失亲人时,会失去理智,心生绝望。只有内心安静祥和,才不会被外界所左右。心如莲花,就是在安静的岁月里面露微笑,摒弃内心的挣扎、邪念和虚荣,活得洒脱自在。
39. 佛心禅语 贫穷不会让人痛苦,但人却苦于贫穷——卖茶翁
40. 前生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41. 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42. 反观自照人若能时时反观自照,检讨心念是否贪着名闻利养,久久之,心灵自可提升到「月至上品诸风静,心持半偈万缘空」的境界。
43. 四重德行修行者为完成「德行」,日常生活不可离「四重」,即「言重、行重、貌重、厚重」。
44. 天天禅语只要自心有力,就能挑起使命,不怕外界压力。
45. 佛性是宝藏遗失身外财物并不可惜,可悲的是遗失了内心的宝藏却还无知觉;人人本有清净纯真的佛性,只因烦恼无明而庶厂了珍贵的宝藏。
46. 修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定要坚持,尤其是在面临诸多障碍和干扰时,更要坚持。
47. 真如妙体,于空无相体中,具足恒沙之用,无事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