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3-05 00:17 5
1. 上顺天时,下养万物,草木昆虫不失斯所,獭未祭鱼不施网罟,豺未祭兽不修田猎,鹰隼未击不张尉罗,霜露未沾不伐草木;
2. 天地之外,别有天地。宋·邵雍《皇极经世·观物篇四十二》。
3. 优良的品性是真正的财富,而衬显这品性的是良好的教养。(洛克)
4. 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六十三章 难的事情,从简单的做起。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 出自(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5. 道德,天地之神明也。天地,道德之形容也。汉·严遵《道德指归论·勇敢篇》。
6. 治大国,若烹小鲜。
7.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8.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一章。
9.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老子》二十七章。
10. 非宽大无以并覆,非正平无以制断。 不淡定不能昭明贤德,不宁静不能达成远大目标,不宽容不能兼容并蓄,不仁慈宽厚不能心怀大众,不正直公平不能明断是非。
11. 既然失恋,就必须死心,断线而去的风筝是不可能追回来的。——巴尔扎克
1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13.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14. 治人事天,莫若啬。
15.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16. 凡物皆始于无。三国魏·王弼《老子》一章注。
17.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18.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聃引自《老子道德经》
19. 人的一生也是直的,出生的迷茫也是幸运的。
20.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1.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三十六章。
22.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3.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四十章。
24. 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轮不辗地。连环可解也。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飞鸟之景未尝动也。《庄子·天下》。
25.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六十四章。
26. 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淮南子·说林》
27. 同道者相爱,同艺者相嫉; 同与者相爱,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爱,同壮者相嫉。唐。王士元《亢仓子·用道篇》
28.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引自《老子道德经》
29. 当人类隔阂泯除,海成为一家时,《道德经》将是一本家传户诵的书。——蒲克明
30.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31.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四十五章。
32. 第部《道德经》老子(春秋生卒年不详)
33.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主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
34.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月日名言)——《道德经》第章
35. 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庄子·庚桑楚》。
36. 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淮南子·泰族》
37.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二十二章。
38.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聃引自《老子道德经》
39. 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庄子·天下》
40. 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庄子·天地》。
41.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42. 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庄子·渔父》。
43. 凡事无小大,物自为舍(位置)。《经法·道法》。
44.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老子》七十七章。
45.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46. 凡物不以其道得之,皆邪也。三国。魏。王弼《老子》五章注
47. 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之为祸。《淮南子·原道》。
48. 清静处于,虚以待之,无为无求,而百川自为来也。汉·严遵《道德指归论·江海篇》。
49. 土处下,不在高,故安而不危;水下流,不争先,故疾而不迟。《淮南子·原道》。
50.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51. 当前,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宠爱,家长的疏忽,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使现在许多孩子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心里不成熟,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顾他人感觉;自私狭隘》而在《弟子规》《论语》《孟子》《道德经》等先贤的著述中的大多经典恰恰是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
52.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53. 计其患,虑其反,就其利,辞其害《庄子·盗跖》。
54. 欲刚者必以柔守之,欲强者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则刚,积于弱则强。《淮南子·原道》。
55.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四十一。
56.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57.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58. 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
59. 元气生万物而不有。《老子》第二章河上公注。
60.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61.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世间》。
62.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淮南子·原道》
63. 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 天地虽然很大,但它们的变化是均衡的;万物虽然繁杂,不过它 们各得其所,归根结底是同一的。
64.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老子》六十三章。
65.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66.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67. 极而反,盛而衰,天地之道也,人之李(理)也。《经法·四度》。
68. 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应化之道,平衡而止。《纪法·道法》。
69.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六十三章。
70. 万物皆由道(物质)而生。三国魏·王弼《老子》三十四章注。
71. 或许除了《道德经》之外,我们将要焚毁所有的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得智慧的摘要。——威尔杜兰
72. 人有顺逆之气生于心,心治则气顺,心乱则气逆,心之治乱在于道德,得道则心治,失道则心乱。 人的气顺与逆都在心里,心平就气顺,心情不好就气烦,心的好坏又在道德之上,得道则心好,不得道就心烦意乱积德就会有好报,造福苍生,积怨恨只会埋下祸根。
73. 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淮南子·说林》
74. 道德方面的伟大,就在于对朋友始终不渝的爱,对敌人不可磨灭的恨。——莱辛
75.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76. 无名者道之体,而有名者道之用也。宋·李霖《道德真经取善集》。
77.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78.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庄子·天下》。
79. 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三国魏·王弼《老子》十四章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