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3-04 12:00 6
春日,万物复苏,阳光洒满大地。在这美好的季节里,让我们一同走进教学案例,领略春日美景教学攻略。
1. 在散文诗学习中,先是以谈话方式引出春天,教师以提问的形式,让幼儿与同伴分享观察到的春天特征。幼儿随着课件,直观地欣赏和理解散文诗。从中感受春天的美景,唤醒幼儿关于春天的经验。教师以图片分解讲述让幼儿对春天的变换,有了初步的印象,随后让幼儿自由表达所看到的春天的景象,激发幼儿独立大胆朗诵的欲望,最后让幼儿观看图片,通过“看、想、说”让幼儿互相讨论,唤起幼儿环保意识。整个教学过程,每个幼儿既快乐地参与了,在情感和态度、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方面又得到了提高,但因为地域因素本地四季不分明,使之在有些问题上幼儿出现了疑问,为此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北方春天、南方春天”的图片,让幼儿能更好的感受自然变化。
2. 教师总结:
3. 1)学习侧面人动态画法。
4. 3)句子:春天来了……
5. 《嘀哩嘀哩》
6. ⒈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正所谓“学贵有疑”,一个题目就引发了你们这么多问题,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自己能否解决刚刚提的问题。(板书:盲童,安静)
7. 根据选材特点和设计内容,这节课活动准备有:春天背景图、人物动态图若干、黑板、白纸、彩笔。
8. 让幼儿在学习中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9. 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说说图片上春天景色,由春天景色联系到春天里小朋友活动,根据幼儿所说到人物动态贴到背景图上。
10. 2)小蝌蚪又游啊游,这次它们排了几个队伍?(两个队伍)这次小蝌蚪碰到了谁?(乌龟)乌龟有几只?(9只)用数字9表示,小乌龟是小蝌蚪的妈妈吗?(不是)小蝌蚪很礼貌的跟小金鱼说了声再见【出示幻灯片6.7】
11. 师:遇到有趣的事情可以怎么表示呢?
12. 能排除大小,排列方式等影响准确判断10以内物品的数量。
13. 在这一环节,用谈话、回忆的方式,激发幼儿兴趣,引出课题:春天来了。
14. 师: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春天是一曲悠扬的歌,春天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你能向你的身边的人说说春天,找找春天,唱唱春天,演演春天吗?
15. 、歌曲导入。(播放《春天在哪里》的录音磁带或师生哼唱。)师: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整体感知,初读文本:春姑娘来到了课堂,她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天的气息。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同学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吗?再读一读课文,看看细心的你还能在春天里找到什么?(学生在文中圈一圈,划一划)你找到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畅谈收获。识字(
16. 四年级的学生已有前三年的学习经验,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方法,他们能够较好的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但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上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另外,学生缺乏对盲童生活方式的体验,他们很难真正体会盲童春天、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积极创设情境,一步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理解课文。
17. 一首有关于春天的歌曲。(春天的图片)
18. [课时安排]
19. 观察春天的花与鸟,激发幼儿对动、植物的兴趣。
20. 教育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下活动目标:
21. 活动过程:
22.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这次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
23. 《春晓》
24. 老师变念春天儿歌,边做肢体律动,引导幼儿跟随老师做肢体律动。
25. 环节四:幼儿自主创作,巡视中给予个别辅导。
26. 教学目的:
27. 请同学们再次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想一想盲童安静是个怎样的女孩子,用一个词来形容她。(神奇,不可思议,善良)
28. 六.活动特点
29. 四、结束部分
30.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蕴含的道理,并受到启发。
31. 编创与活动
32. 将剪好的柳树枝叶、花等动植物发给每一个小朋友,让幼儿合作完成背景图。
33. 师:那我们现在就出发了,请你跟着老师的音乐哼起来吧,老师停下来就表示遇到有趣的事。(自弹自唱《郊游》)
34. 通过聆听《嘀哩嘀哩》、《春晓》,演唱《大树妈妈》、《郊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5. 喜欢讲故事的你,把这个动人的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选做)
36. 通过观察,知道柳树发芽了,学会说"春天,发芽"等词语。
37. 1)春天来了,冰都融化了,看看谁来了?(小蝌蚪)数数有几只蝌蚪,(6只蝌蚪),它们要干什么去呢?(找妈妈)它碰到了谁?(小金鱼)有几条?(7条鱼)我们用数字7表示,这是小蝌蚪的妈妈吗?(不是),小蝌蚪很礼貌的跟小金鱼说了声再见。【出示幻灯片4.5】
38. 阅读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我在这一环节,积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充分感知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同时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再配以教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逐步体会盲童安静拢住一只蝴蝶是多么神奇的事,也为后文学生感悟“神奇的灵性”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39. 根据学生的情况纠正音准、节奏等。
40.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爱生活,珍惜生命。
41. 学唱歌曲《郊游》并进行歌表演;
42.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教师努力为幼儿创造条件,鼓励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通过“看、摸、听、说”等多种途径与主题活动互动,让幼儿了解春天、走进春天,关注大自然的神奇变化。逐步地亲近和喜欢大自然,并学习用多种途径表达、表现出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在拓展中运用图片欣赏,让幼儿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从点滴入手、身边入手,共同保护美好的家园!
43. 体验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44. 喜欢积累的你,把文中你认为好的句子词语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必做)
45. 三、春的趣事
46. 手指律动操:《小手小手变魔术》
47. 通过谈话,了解春天季节特征和春天里人们活动。
48. [教学流程]
49. 春天,这是一个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对于这种季节变化,幼儿非常好奇,家长也会带孩子到公园等地踏青游玩,所以幼儿对春天的特征以及春天的美有一定的认知,但都是零散的,所以他们对春天的认识有一定的片面性,《纲要》中指出:引导孩子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因此,我设计了这次教学活动,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感知春天美、了解春天的特征。
50. 我确立目标依据: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源泉。”新《纲要》反复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重要方式,要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情感、理解和想象。”因此,活动目标中,我将动态人物画法作为了活动重点。难点就是侧面人物画法。
51. 感知春天,了解春天的特征。(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感受春天的美)
52. 1)谈话法:活动一开始,我和幼儿一起谈论春天景色,为后面环节展开作了铺垫。
53. 第一次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是排了什么队形的?(一横排)
54. 在这一环节中,让幼儿合作完成春天贴画,集体讨论问题,了解春天的特征。解决了重点及部分难点。
55. 生:分小组讨论并展示。
56. 《刚要》中强调“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本次活动我始终以引导者身份出现,以自己语言启发幼儿表述完整连贯外,还采用了适宜方法组织教学,采用教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57. 出示春天的图片,请幼儿观察并讲述春天里有些什么?(启发幼儿用好听的词语来描述春天里的变化?)
58. 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只有一次,今天学了这篇课文,请同学们回家用心想一想,你对生命又有了怎样的感悟呢?
59. 教学反思
60. 到底是几只,我们应该用什么办法数?可以先固定一只小鸭子,按顺序往下数,最后数出是10只鸭子,用数字10表示,小鸭子是小蝌蚪的妈妈吗?(不是)小蝌蚪很礼貌的跟小鸭子说了声再见【出示幻灯片8.9】
61. 、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交流识字方法。预设方法如下:看实物猜字——躲、符、鹊;画图认字——嫩,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谜语、顺口溜猜字——一头羊长得丑(羞);一朵花藏身后(朵)(
62. (1)观察法:幼儿想象力虽然比较丰富,但让幼儿凭空想象幼儿往往无从下手。因此,我采用了观察法,通过观察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在观察、交流基础上更加直观形象地观察、感受教师画侧面人物步骤及要点。
63. 引导学生诵读课文最后自然段。
64. 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
65. 《触摸春天》讲诉了盲童安静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感受春天的美好这样的一个故事。
66. ⑴你从句子中哪些字词感受到神奇,不可思议?
67.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课件、配套光盘
68. 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幼儿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