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3-04 09:46 8
开篇,探寻教育新思路,启迪体育教学新篇章。
1. ①通过参加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并在体育运动中运用所学方法调节情绪。②设置合理目标,使自己在体育运动中不断提高体育运动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体验成功。③努力克服体育运动中的心理恐惧等现象,体验在困难环境中或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 根据这个思路,我制定了高一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3. 高一年级新生,来自不同学校,刚开始比较有新鲜感,所以在开学初就要把体育的课堂常规纪律抓好,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为今后上课打好基础。班级是男女混合且人数较多,就要考虑如何示范和分组练习,现在看来总体还是很好的,兴致较高,但是有个别同学的基本身体素质,还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4. 三、继续教育的计划
5. 导入与热身
6.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7. 学生释放压力的方法各不相同,在体育课上要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内容。
8. 团队协作:通过团队项目如接力赛、篮球赛等,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
9. 正确评价学生能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评价还要从学生的自身条件出发,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积极参加、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兴趣。
10. 上课严格要求锻炼身体,学习技能。
11. 专题:如何让学生爱上排球运动并积极参加排球运动。
12. 由于高中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锻炼时间减少所以在体育课时要加强锻炼健身。
13. 四、教研教改专题
14. 心理健康:利用体育活动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15. 二、教室学生情况分析
16. 三、教学目标
17. 运动参与与目标: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并大胆向同学展示自己的动作。
18. 认真学习,转变观念,力求创新。
19. 本课以新课程标准为指针,坚持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启发思维、观察体验、合作探究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练结合为主旨,充分体现兴趣性、师生互动性和学生的个性化教学背景。本课突出一个“新”字,体现一个“改”字,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锻炼学生的心肺功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树立勇于战胜困难、挫折的信心和勇气,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
20. 怎么制定高一体育教学计划
21. 身体健康目标:通过跑和游戏发展学生跑的能力,促进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培养顽强的精神。
22. 分组进行,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篮球、足球、田径、羽毛球、乒乓球等专项课程。
23. 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24. 田赛项目: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原地定向掷铅球,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
25. 四、评估与反馈
26. 抓好"两操""课外体活、大课间、特色体育活动"积极贯彻全民健身活动纲要。
27. 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余地。本学期教室教学力图以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运动参与的目的,提高学生科学锻炼的主动性、自觉性与主动性,通过太极拳模块、田径模块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二十四式太极拳及田径运动的基本技术与技能,增强体能,同时在运动中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协作精神,学会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形成运动专长和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法和优良的思想品德。
28. 要全面开展体育课改活动。在体育课中要有新的理念,要有创新意识,在上好平时课的前提下,体育教师要在体育健康课上,力求有创意,逐步使我校的体育课正规化。在省、市、区级评优课上取得好成绩。同时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得到锻炼,身心得到和谐地发展。
29. 利用室内理论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动作技能。
30.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发展强项,针对弱项结合新课标给予教学。
31. (二)具体措施
32. (
33. 指导思想:
34. 学校"两操"、"课外体活、大课间、特色体育活动"是反映学生整体面貌的形象"工程",是学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抓好两操和"课外体活、大课间、特色体育活动"也是学校管理工作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两操""课外体活、大课间、特色体育活动"更要促进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所以各班要认真抓好广播操和推轱辘训练工作,竹竿舞还要有新的创意,要做到人人参与,师生共练。争创体育特色和大课间活动列全区前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35. 运动技能
36. 为了认真贯彻国家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新课改纲要,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37. 技能提升:教授学生基本的体育技能,如篮球运球、足球传球、田径基础等,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与专长。
38. 运动参与
39. 高一新生具有初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理上,大部分学生进入了生长发育的高峰,身体素质有了明显地提高,为进一步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在心理上,高一学生刚刚从初中进来,心理还不成熟,控制情绪能力较弱,心理极不稳定;另外,她们虽然对高中体育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与新鲜感,但合作认识与团队观念较为薄弱。
40. 认真学习强化新课程标准,加深对课改工作的认识,在工作中积极实施课改要求,转变观念,用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来指导体育工作,用创新的思维,改革课堂教学的模式,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41. 运动参与——篮球运动运用的活动与练习;认识篮球运动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价值。
42.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学生运动参与的积极性。
43. 身体健康——提高心肺功能、肌肉力量、灵敏性、协调性、速度和反应时的活动。
44. 引入游戏化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
45. 学生年龄一般在17—19岁,正是由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时期,也是决定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体育锻炼促进身体的良好发展,而青春发育阶段,由于女子在体格发育,内脏器官功能及身体素质方面逐渐落后于男子,两者学习的内容与要求也不同。因此,体育与健康课采用男、女分班(组)上课。高二年段学生经过一学年的学习锻炼及体育技能的提高,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并具备一定的体育基础,在高一阶段主要以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锻炼的目的性为主。因社会的改革开放,目前学生中存在一些特殊的群体,离异家庭的子女;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跟随其他亲人生活的;因经济不好或太好的等等。
46. 1月1日---1月20日,利用体育课时间对学生本学期所学体育项目进行测试及考核评价。
47. 二、重视体育课安全问题
48. 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学生运动参与的主动性。
49. 高中阶段是人生中最有活力创造性的时期,这一阶段学生身体生长开始减速,但是第二性征,xx器官及内脏功能逐渐发育成熟,大脑的技能和心理发育也进入高峰,是人体生长的关键时期。
50. 引入体适能测试,了解学生初始体能水平。
51. 每周两次专项技能训练,每次60分钟,注重技术细节与实战应用。
52. 教学难点:体验、观察、合作探究的锻炼方法。
53.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54. 难点:提高学习兴趣,培养相互合作精神
55. ①通过体育课各项目的学习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力量与腰、腹肌力量和耐力。②了解体育运动对进一步发展体能和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以及对其他运动项目技术和技能与进行选项学习的.促进作用。③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和健康行为。
56. 定期进行体能测试,评估学生的体能进步情况。
57. 丰富上课内容,利用教学器材,形式多样的上课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身体锻炼。
58. 四、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59.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