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3-04 06:19 10
一书,旨在为广大体育教师提供一套全面、实用的教学方案。本书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健康意识为核心,融合了丰富的教学案例,为广大师生带来全新的教学体验。在接下来的篇章中,我们将共同探索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1. 春季是放风筝的好季节。风筝的造型丰富多样、色彩鲜艳。放风筝活动激起了孩子极大的兴趣。每每周一来园,三五名幼儿都会聚在一起交谈放风筝的经历。结合这一社会娱乐活动,我班请幼儿每人自制了一只风筝。在第一次尝试放风筝时,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场地所限不能自由奔跑,奔跑时相互撞击,风筝被树枝刮住等等。利用幼儿浓厚的兴趣我设计了这一活动,不要求幼儿将风筝放得多高,只要求达到以下目标。
2. [活动目标]:
3. 教会幼儿放风筝的正确方法,体会其中的乐趣,练习快速跑。
4. 学会按一定的规则放风筝。
5. 培养幼儿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协调与他人的距离。
6. [活动过程]:
7. 材料准备:三组幼儿 斜坡跑道
8. 自制风筝六只 奖品
9. 环节:
10. 一、准备活动
11. 活动幼儿的全身:头部、上肢、下肢、腹背
12. 教师用语:春暖花开了,我们来学学花草树木在风中点头、摇晃的姿势好吗?
13. 练习追逐跑,为放风筝做身体上的准备。
14. 二、基本部分。
15. 请六名
16. 幼儿放风筝,让幼儿尝试错误。
17. 教师用语:春天到了,你们自制的这些风筝真漂亮,我们来放风筝,好吗?
18. 幼儿放风筝
19. 就幼儿在放风筝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学习正确的方法。
20. 提问:他们六个人谁的风筝放得好?谁的风筝没有放起来,为什么没放起来?怎样才能让风筝飞上去?
21. 幼儿讨论
22. 小结:起跑前,一只手臂伸直上举,放出一段线,抓牢线。快速奔跑,让风速将风筝托起。
23. 请第二组幼儿再次尝试,就秩序问题再讨论。
24. 提问两位相互撞击的幼儿:你们撞到对方后,疼不疼?你为什么会撞到别人?用什么方法可以避免与人相撞?
25. 讨论
26. 总结:从斜坡的右边跑上去,从左边跑下来,这样就不会两人迎面相撞了解。奔跑时,注意前面小朋友,与他们保持适当距离,当前面的人停住时要能及时刹住脚步。
27. 提问:如果风筝被树枝刮住了,怎么办?怎样可以避免呢?
28. 请第三组幼儿尝试按正确的'方法和秩序放风筝。
29. 放风筝比赛。请三组幼儿中出现问题较多的幼儿进行比赛,观察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为放得好又遵守规则的幼儿发奖。
30. 总结今天你们放风筝,玩得开心吗?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不但可以玩得开心,还能避免许多的危险。既玩到了又保护了我们自己。今后在晨间体育游戏时我们再来比赛,看谁的风筝放得好。
31. 三、结束活动:放松整理:学风中的蒲公英自由地随风飘回教室。
32. 通过尝试,幼儿发现了能将风筝放起来的正确方法,获得了乐趣。规则的制定来自于幼儿的讨论,实际经验,规则的执行是幼儿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进行的,得到了
33. 幼儿的认可,因而做到了较好的效果。今后可以在活动时请幼儿轮流做裁判,对其他幼儿进行提醒、监督,对不守规则者以一定惩罚如停止一次等。以巩固这些规则,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34.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怎样合理地安排锻炼
35. 教学重点:
36. 运动量的测定 难点:如何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37. 教学目标:
38. 认知目标:初步掌握运动量的测定,理解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意义。
39. 能力目标:了解运动与休息的关系。
40.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自觉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在运动后积极休息的良好习惯。学生也能乐意和老师配合。
41. 教学过程:
42. 你平时是否注意锻炼的科学性?
43. 要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必须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并在运动后注意合理休息。
44. 一、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45. 提问:只要参加体育活动就能增进健康,因此无须刻苦努力,跟自己过不去;有的'同学则认为,体育锻炼一定要非常刻苦,练得非常刻苦,练得越狠锻炼效果越好。这两种观点正确吗?
46. 学生回答。
47. 运动负荷过大,会才产生不良的反应,出现血压降低、脉搏急促而微弱、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恶心等现象,影响身体健康。
48. 运动负荷过小,则难以促进机体产生相应变化而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49. 因此,运动负荷过大过小都不利于增强体能和增进健康,只有适宜的运动负荷才能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
50. (一)什么是运动负荷
51. 运动负荷通常又叫运动量,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
52. (二)怎样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53. 首先,要根据自己的体能和健康状况,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安排运动量的大小。
54. 其次,要根据负荷强度和负荷量相互制约的特性来确定负荷的强度和量。
55. 另外,还要注意大、小运动负荷的结合,使大小运动负荷交替出现。尤其在安排强度大的负荷时一定要格外注意,不能连续几天进行大强度的锻炼。每周大强度的锻炼最多不应超过1—2次。
56. 二、合理安排休息
57. 体育锻炼是一个承受运动负荷的过程,而人体机能的提高需要通过负荷、疲劳、恢复、提高等这样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实现。
58. 你知道怎样休息吗?
59. 休息的方法分为两种:消极性休息和积极性休息
60. 两次负荷较大的体育锻炼之间究竟休息多少时间合理?
61. 对一般同学来说,休息一天即可。
62. 身体锻炼期 足够休息期 身体锻炼期
63. 三、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64. (一)定脉搏是检测运动负荷常用的简便方法。一般情况下,女性比男性快,儿童比成人快。成人安静时的正常心率为每分钟70—80次。学龄儿童为80—90。
65. (二)宜运动脉搏率的判断及其测定
66. 人都有一个最高脉搏,达到最高脉搏后也不能再增加了。最高脉搏率一般是每分钟次。
67. 适宜的运动脉搏率=(最高脉率-安静时脉率)65%+安静时的脉率
68. 测定方法
69. 带秒针的表一块,找到能摸到脉搏的部位,运动停下来时即刻测定6秒钟的脉搏跳动的次数,测量时准确地数6秒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再乘以10,就是此时的心率。
70. 注意的问题事先就要做好准备
71. (三)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
72. 持续长时间运动以后,心脏分两个阶段恢复。在最初阶段,心率急剧下降,接着维持一定的状态,然后再恢复到安静时的心率。
73. (四)怎样判断运动负荷达到大小
74. 用晨起安静脉搏率判断运动负荷大小
75. 自我感觉判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