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五篇幼儿教案深度分析与评价

面书号 2025-03-03 22:23 5


1. 通过观察,尝试细致地描绘昆虫及人物捉虫的场景。

2. 在制版中尝试将吹塑纸揉皱,体验背景中自然的纹路肌理。

3. 活动准备:

4. 幼儿已有在野外捉虫的经验。

5. 课件:各种昆虫的图片。

6. 有自然肌理的范例一幅,吹塑纸,5B铅笔。

7. 活动过程:

8. 引导幼儿回忆、交流自己在野外捉虫的经验,感受在自然中游戏的乐趣。

9. (

10. 教师:你们在野外捉过虫子吗?捉到什么虫子?是怎样捉的?

11. 同伴互相交流,说说自己捉虫的经历。

12. 出示几幅昆虫的图片,引导幼儿较细致地观察,了解几种昆虫的样子。

13. 教师:你认识它们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14. 引导幼儿尝试用夸张的方法绘画昆虫和人物。

15. 教师:怎样画才能让人知道你捉到了虫子?你捉到昆虫心情会怎样?

16. 教师:可以把昆虫画得大大的,让人看清楚你捉的虫子。小朋友的动作和表情可以画得比平时大些、夸张些,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

17. 欣赏有自然肌理的作品,猜测制作方法。

18. 教师:这样细淡的纹路像什么?你有什么感觉?是怎样制作的?请你猜一猜。

19. 请个别幼儿示范轻轻地将吹塑纸揉皱。

20. 幼儿创作。

21. 励幼儿将人物、昆虫的动态画得夸张生动;注意将画好的吹塑纸揉皱,保持不破裂。

22. 集体欣赏、交流。

23. 引导幼儿重点欣赏有动态的人物以及造型大而夸张的昆虫图片。

24. 活动建议:

25. 日常活动 欣赏有关肌理表现方法的作品,引起幼儿兴趣。

26. 区角活动 吹塑纸供幼儿继续练习揉纸,积累相关的操作经验。

27. 家园共育 带领幼儿在大自然中捕捉昆虫,拍摄捕捉昆虫的影像资料。收集一些常见昆虫的图片,了解昆虫的名称和外形特征。

28. 评析

29. 对于情节画,幼儿的捉虫经验和对昆虫的观察、了解显得十分重要。幼儿不仅要有绘画昆虫的经验,还要有绘画人物动态的经验。

30. (一)教学目标

31. 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

32. 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情感等几方面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能以纲要为指导,体现年龄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幼儿年龄实际和认知规律,难易适度。

33. 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的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的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34. (二)处理教材

35. 教学目标具体全面;教学内容科学准确重点突出;教学方法灵活;教学状态自然规范;教学手段应用恰当;寓德育和美育于学科教学中。

36. 而在以上几点中“教学内容科学准确重点突出”是第一位的。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37. (三)教学程度

38. 看教学思路设计

39. 教学思路是教师组织活动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度,怎样安排详略等。

40. 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是否符合幼儿实际;

41. 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幼儿以新鲜的感觉;

42. 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

43. 是看教师在活动中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

44. 我们平时看到有些老师活动组织的不好,效率低,很大的一个程度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或幼儿实际等造成的。所以评课,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价。

45. 看课堂结构安排

46. 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幼儿活动时间过少现象。看幼儿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看活动是否考虑到幼儿的个别差异,要有简单的内容,也要有难一些的内容。

47.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48.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

49. 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幼儿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

50. 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